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指导(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指导(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08 14: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指导
答题策略、
阅卷规则、
非智力因素
......
2022.06.10
成功来自精准的勤奋,而不是平庸的忙碌。
中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查,更是对考生意志、毅力、心理品质的考查。考前准备的每一个细节,考试时每一个应试策略都将对考试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不管是否有火星四射的光芒,
必须要有剧烈燃烧的勇气!
人生因为奋斗而精彩!
考前心态
化学虐我千百遍,
我爱化学如初恋。
十月磨剑,中考出鞘,不到最后一刻复习都不停止!
中考成功≈实力+心态
实力和心态是中考成功的“硬件”和“软件”。
实力和心态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最后的6天(6.10-6.15)抓什么
调整状态,迎接中考。
一、选择题
很直接
无圈套
有陌生
怕近视
嚼词辨别
(19年第22题)酸杨桃中矿质元素含量如表。人体缺少   元素易得佝偻病,缺少   元素易得贫血症。如表所列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
1. 元素与人体健康:
表:每克酸杨桃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矿质元素 K Ca Zn Fe
含量/mg 0.389 0.587 0.049 0.070
(21第1题)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铁 B.碳 C.氢 D.氧
2.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9年第3题)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氧气液化 C.氢气燃烧 D.矿石粉碎
(20年第2题)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石雕刻 B.纸张裁剪 C.木料打磨 D.腐乳发酵
(21年第2题)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冰雪融化 C.食物变质 D.木材燃烧
3.微粒构成物质: 分子、原子、离子
(19年第6题)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铁 C.氯化钠 D.氧气
(20年第4题)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氢气 B.氯化钾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21年第3题)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19年第1题)2019年5月11日,扬州市启动了城市节水宣传活动。H2O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有机物
(19年第21题)氯化钡废液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C2H6O是   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0年第3题)NaOH可用于造纸和印染工业,NaOH属于( )
A.单质 B.酸 C.碱 D.盐
(21年第4题)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下列化合物属于酸的是( )
A.KCl B.NaOH C.CuO D.HNO3
4.物质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
5.环保:
(19年第2题)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绿色低碳出行 B.大量使用农药
C.露天焚烧垃圾 D.乱扔废旧电池
(20年第10题)扬州被誉为“中国运河第一城”,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属于纯净物
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入运河
D.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水的三态转化
6. 溶液的酸碱性:
(19年第7题)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
A.酸雨 B.食醋 C.NaOH溶液 D.盐酸
(20年第5题)不同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
A.食醋 B.氨水 C.NaCl溶液 D.Na2CO3溶液
(21年第9题)测得―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肥皂水:pH=10.2 B.唾液:pH=6.8
C.柠檬汁:pH=2.5 D.洗涤剂:pH=12.2
7.图标:
(19年第8题)我国的“节水标志”是( )
(20年第9题)空的塑料矿泉水瓶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 )
(21年第6题)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
8. 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9年第13题)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20年第7题)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8. 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1年第10题)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9.质量守恒定律:
(19年第11题)2KI+H2SO4+O3═O2+M+K2SO4+H2O
A.H2 B.KOH C.HI D.I2
(20年第8题)2X+2CO2═2Na2CO3+O2
A.Na B.Na2O C.Na2O2 D.NaOH
(21年第7题)2FeCl3+Cu═CuCl2+2X
A.Fe B.FeCl2 C.Fe(OH)2 D.Fe(OH)3
10. 有机物:
(19年第9题)下列物质能为人们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的是(  )A.N2 B.CO2 C.淀粉 D.氯化钠
(19年第22题)《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①杨桃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葡萄糖和蛋白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能在人体内分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葡萄糖由 三种元素组成。
(20年第1题)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葡萄糖中不含有的元素是(  )A.氢 B.碳 C.氮 D.氧
10. 有机物:
(20年第21题)扬州既是世界美食之都,更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旅游名城。(1)扬州早点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①扬州包子面皮如雪。面皮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   (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②大煮干丝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转化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称为    。
10. 有机物:
(21年第21题)前日扬州去,酒熟美蟹蜊。——宋 梅尧臣
①蟹肉鲜美,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水溶液在加热时会生成沉淀,此沉淀   (填“能”或“不能”)重新溶解于水中。
②各种酒中都含有乙醇(C2H6O)。在酿酒过程中,粮食中的   (填糖类名称)先转化为葡萄糖,再经发酵生成乙醇。
③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
A.盐水鹅 B.西红柿 C.大虾
11. 化学式:
(19年第14题)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含有3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是73g
D.H、O元素质量比为44:1
11. 化学式:
(20年第13题)甘油(C3H8O3)具有保湿作用。下列关于甘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3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3) C.碳、氢、氧3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8:3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11. 化学式:
(21年第11题)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H、O原子个数比为2:1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
C.蔗糖中含45种元素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1. 化学式:
(21年第8题)下列物质对应组成不正确的是(  )
A.干冰:CO2 B.小苏打:NaHCO3
C.纯碱:Na2CO3 D.熟石灰:CaO
12. 化肥、材料的分类:
(19年第12题)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NO3 B.KNO3 C.K2SO4 D.NaNO3
(19年第22题)3D打印机根据不同需求,使用不同材料,如铝合金、聚乙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中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20年第21题)古代建筑工匠常用糯米灰浆粘合墙砖,糯米灰浆由糯米汁、熟石灰和砂土等混合制成。糯米灰浆属于
    (填“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21年第21题)孟浩然“下扬州”的交通工具是木船。现代游船常用玻璃钢制造船体,玻璃钢属于    (填“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13. 物质鉴别、检验、除杂:
(19年第15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 B.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CaCl2溶液 C.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K2CO3
(20年第14题)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铁钉放CuSO4溶液中,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瓶中气体为CO2
C 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该布料中不含蛋白质
D 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皂水,振荡,产生白色的垢状物 该水样为软水
13. 物质鉴别、检验、除杂:
(21年第19题)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某气体通过灼热的黑色氧化铜固体,固体变红 该气体是氢气
B 将铜片和银片投入稀硫酸中,均无气泡放出 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相同
C 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该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
D 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有红色出现 该溶液显碱性
14. 溶解度曲线:
(20年第17题)KNO3与NaCl的溶解
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B.T1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T2时,KNO3与NaCl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T1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变为饱和(不考虑溶剂蒸发)
14. 溶解度曲线:
(21年第18题)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B.20℃时,NaCl的溶解度比Na2SO4大
C.P点时,NaCl与Na2SO4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Na2SO4饱和溶液从30℃冷却至10℃,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
15. 性质和用途:
(19年第17题)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C.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20年第18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15. 性质和用途:
(21年第16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B.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炊具
D.盐酸易挥发,可用于除铁锈
16. 微观示意图:
(19年第18题)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16. 微观示意图:
(20年第15题)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6. 微观示意图:
(21年第14题)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有单质生成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8种物质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17. 实验选择:
(19年第16题)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O2,反应后分离KCl和MnO2(难溶于水)。下列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此装置制取O2 B.用此装置收集O2 C.用此装置过滤 D.用此装置蒸发滤液
17. 实验选择:
(20年第12题)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量取10mL水 B.溶解粗盐 C.过滤悬浊液 D.蒸发滤液
17. 实验选择:
(21年第17题)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浓硫酸 B.测稀硫酸pH C.制取氢气 D.收集氢气
18. 信息题:
(19年第19题)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
18. 信息题:
(20年第19题)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B.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 C.黑色物质不能与O2发生燃烧反应 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
(21年第24题)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CH4被H2O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①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
其原因是   。
②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H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 9H2O,分析其结构发现:平均34个H2O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CH4或H2O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与H2O分子个数比是  (填最小整数比)。
18. 信息题:
19. 数据分析题:
(21年第15题)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表:
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
B.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
C.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D.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
20. 计算选择题:
(19年第20题)工业上,利用溶液X(溶质为CuCl2和HCl)在50℃时与Cu反应制作电路。CuCl2消耗后,HCuCl2经处理又能转化为CuCl2,流程如图。
①反应I CuCl2+Cu+2HCl=2HCuCl2
②反应Ⅱ 2HCuC12+H2O2=2CuCl2+2H2O
20. 计算选择题:
(20年第20题)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计算选择题:
(21年第20题)Fe2(SO4)3溶液用于脱除H2S,并由反应Ⅱ再生,原理如图所示。
二、填空题
试题,强调知识的应用:你没有见过;
答案,突出知识的迁移:你曾经学过。
1. 溶液的配制:
(1)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的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110g,需要水 mL。(水的密度是1g/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果配置200g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
mL。
1. 溶液的配制:
(21年第22题)
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制50g 15% NaCl溶液。
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   g NaCl固体。
②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填仪器名称)。
2. 信息方程式:
(19年第23题)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CO和H2可化合成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
若CO和H2中混有H2S气体,H2S会与催化剂中的Cu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Cu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年第24题)酸溶时,MnCO3 6Mn(OH)2 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信息方程式:
2. 信息方程式:
(20年第22题)“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①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有学者认为,致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原子(Cl ),引发以下反应: Cl +O3═ClO +O2 Ⅰ
2ClO ═2Cl +O2 Ⅱ
Cl 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    ,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信息方程式:
(20年第24题)已知一定条件下CO2与H2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CH4。与该反应类似,不同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 = 。
2. 信息方程式:
(21年第22题)工厂锅炉长期使用会形成水垢,可用盐酸去除。写出水垢中Mg2(OH)2CO3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信息方程式:
(21年第24题)工业上以CH4为原料生产H2,制取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
CO+H2O一定条件CO2+H2,CO2+H2O═H2CO3。
“转化炉”中有H2产生,参加反应的CH4与H2O的质量比    。
1. 量气管读数方法及要求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上下移动水准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记下量气管液面刻度(V1)。
③收集气体,待液面稳定,再冷却至室温。
④上下移动水准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记下量气管液面刻度(V2)。
⑤算出气体体积(V2 —V1)。
三、实验题
(19年第23题)
(20年第23题)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粒的质量/g 时间/s
1 10 10 1 78
2 10 10 2 57
3 40 10 1 9
(20年第23题)
特别关注
原料
目标产品
核心反应
原料预处理除杂、净化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控制
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
四、工艺流程题
工艺流程题
1. 流程中如果有“研磨”或“粉碎”等字眼,目的是 增大反应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叫 过滤 ,其中用到的金属仪器是 铁架台,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3. 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蒸发中的作用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4. 如果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在溶液中反应,发现反应物少了H或O, 把H2O作为反应物加进去。如果在空气,缺少氧元素,考虑氧气是否参加反应。
(2)关于晶体分离的表述
正常情况下: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特殊情况下:
蒸发浓缩、在…范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在x℃以上结晶
在x℃—y℃之间结晶
目的是将防止母液中的溶质降温结晶,使产品纯度降低
防止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或受热分解
洗涤的目的
回收滤渣:
除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提高固体纯度。
回收滤液:
(1)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提高产率 )
(2)减少可溶性重金属盐对环境的污染
以红土镍矿(主要含有 Fe2O3、FeO、NiO、SiO2 等)为原料,获取净水剂黄钠铁矾[NaxFey(SO4)2(OH)6]和纳米镍粉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滤渣洗涤的目的是:
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图:
滤渣洗涤的目的是:
乙醇洗涤的优点
(1)减少晶体溶解损耗
(2)酒精易挥发,便于快速干燥
反应中的温度一般影响因素
① 反应速率:温度高一般能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低一般反应速率降低。
②反应物稳定性: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某种反应物分解(如NH4HCO3、H2O2等)或挥发(如硝酸、盐酸等)。
③溶解度:过高的温度会使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气体易逸出。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要根据情况判断。
(19年第24题)
(19年第25题)
(20年第25题)
(21年第25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