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认识中国画
中国画以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完备的绘画体系,独特的表现形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画的流变
早期的绘画,线条主要用于勾勒轮廓,后来逐渐与色彩配合来表现物象。随着笔墨技法的丰富和成熟,特别是文人的参与,以笔墨抒写胸中意气和体现审美理想的写意画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人物龙凤图 战国
↑ 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
→ 写意画笔墨豪放简练,高度概括,以少胜多。
出水芙蓉图 宋代 佚名
册页 清代 朱耷
比较线描、工笔、写意作品之间的差别。
思考·练习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强调以“想象”为本质特征的观察认识方法。
千里江山图(局部)宋代 王希孟
册页 朱耷(清代)
背景不着一物,凭借鱼的生动姿态交代环境。
鱼在哪里游?
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概括取舍、删繁就简,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趣味。
不拘泥于固定时空的表现手法,常常把事件的全部过程巧妙地安排在一幅画里。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用笔状物传情
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用来勾画形象的,线条运行的本身也流露着艺术家的情感。不同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并主宰着画面的整体风貌。
依样 清代 吴昌硕
草书古诗四首 (局部)唐代 张旭
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唐代
折
转
东坡玩砚图 黄慎(清代)
思考·练习
比较人物画作品中衣褶的线条表现之间的差别。
1.牛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画中的线条给你什么感受?方正还是 圆润,凝重还是飘逸?
3.你眼中的《五牛图》表现了什么意境?
● 劲笔重墨表现坚硬的牛角和牛蹄
● 圆润的线条表现厚实柔韧的体态
● 线条的疏密对比表现褶皱或光滑的皮肤质感
五牛图(局部)唐代 韩滉
用墨赋彩
“运墨而五色具”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运笔时的水分多寡、速度疾缓、提按使转等等,造成画面墨色千变万化,淋漓尽致。
墨葡萄图 明代 徐渭
山水图轴 近代 黄宾虹
容膝斋图 元代 倪瓒
← 疏淡用笔,表现了超凡脱俗的心境。
→ 繁复的笔法,墨色变化浑厚苍润。
学习活动一
参照本课图例,撰写一篇分析笔墨特点的短文。
意境美
笔墨造型气韵生动,画面虚实变换,心与物交融,营造特殊而隽永的意境。
款识和印章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起到点缀与平衡画面等多方面作用。
游鱼图 清代 朱耷
画面往往不做环境背景的描绘,空白与实体灵活地分割着画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思考·练习
给这幅画配上背景,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兰花图 清代 石涛
赏析要点:
1.作为绘画表现的题材
2.笔墨造型
3.构图
4.你所理解的这幅画表现的意境
踏歌图 宋代 马远
画家如在空中鸟瞰,山中景象尽收眼底。画面多重空间交叠,意境深远。
自下而上仰望山峰,远近景物层次清晰,画面意境高远。
早春图 宋代 郭熙
鹊华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由近而远望,意境平远。
画家似乎一路走来,将不同地点的景物依次描绘,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清明上河图 宋代 张择端
“步步移、面面观”使画面横向延伸。
归纳: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抽象意味,不刻意追求具体物象外表的形似,不拘泥于固定的时空表现,重视艺术形象的神情气韵,构成真实而又不等同于自然的图景,表现丰富的人文情怀。
清卞隐居图 元代 王蒙
花果册之一 清代 金农
泼墨仙人图 宋代 梁楷
学习活动二
选择一幅作品,从笔墨和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