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4节、电容器的电容
问题?
水可以用容器储存起来,电荷也可以用一个“容器”储存起来。图中的元件就是这样的“容器”——电容器。那么,它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它是怎样“装进”和“倒出”电荷的呢?
一、电容器
1、电容器(capacitor)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
2、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空气也是一种电介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作平行板电容器。这两个金属板叫作电容器的极板。
一、电容器
3、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这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电极。
观察纸介质电容器的构造
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体)
一、电容器
4、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把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单刀双掷开关组装成实验电路(图10.4-1)
一、电容器
(1)、观察电容器的充电现象
把开关S 接1,此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可以看到电压表示数迅速增大,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表示电容器两极板具有一定的电势差。通过观察电流表指针偏向可以知道,充电时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
电容器充电时,
电流流进电容器
的正极板。
一、电容器
(1)、观察电容器的充电现象
同时,电流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随着两极板之间电势差的增大,充电电流逐渐减小至0,此时电容器两极板带有一定的等量异种电荷。即使断开电源,两极板上的电荷由于相互吸引而仍然被保存在电容器中。
一、电容器
(2)、观察电容器的放电现象
再把开关S接2,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观察电流表指针偏向可以知道,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正负电荷中和。此时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减小,电势差减小,放电电流也减小,最后两极板电势差以及放电电流都等于0。
电容器放电时,
电流从电容器
的正极板流出。
一、电容器
1)充电:
充电过程两极板带等量的异种电荷且不断增加,
2)放电:
使电容器带上电荷的过程
使电容器两极板电荷中和的过程
充电过程:电源的能量不断转化为电场能且储存在电容器中
放电时:电容器把储存的电场能通过电流做功转化为电路中其它形式的能量
3、电容器充电后,保持与电源连接,两极间的电压不变
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连接,两极的带电量不变
(3)、电容器的充、放电时的能量转化问题
充电过程两极板电场强度也不断增加,
一、电容器
5、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
同的是,它的反应非常快,可以捕捉到瞬间的电流变化。此外,由于它与计算机相连,还能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 图像。照图10.4-2 甲连接电路。电源用直流8 V左右,电容器可选几十微法的电解电容器。
一、电容器
5、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先使开关S 与1 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把开关S 掷向2 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 放电,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
的I-t 图像(图10.4-2 乙)。
一、电容器
5、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一、电容器
5、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一位同学得到的I-t 图像如图10.4-3 所示,电源电压是8 V。
(1)在图中画一个竖立的狭长矩形(在图10.4-3的最左边),它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表示在0.2s内电容器放出的电荷量
一、电容器
5、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2)怎样根据I-t 图像估算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试着算一算。
数格子数,41或42小格,3.36×10-3C
一、电容器
5、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如果要测绘充电时的I-t 图像,应该怎样连接电路?
怎样进行测量?得到的I-t 图像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二、电容
在图10.4-1 电容器充电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0,(即存在充电电流)这表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也在增加。那么,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跟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呢?
二、电容
1、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跟所带电荷量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如左图 所示。取一个电容器A 和数字电压表相连,把开关S1 接1,用几节干电池串联后给A充电,可以看到A 充电后两极板具有一定的电压。
二、电容
1、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跟所带电荷量的关系
把开关S1 接2,使另一个相同的但不带电的电容器B跟A并联(注意不要让手或其他导体跟电容器的两极板接触,以免所带电荷漏失)
可以看到电压表示数变为原来的一半;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让B 的两极板完全放电,随后再断开开关S2,把B 和A 并联,电压表示数再次减少一半。 还可以继续这样操作……
二、电容
1、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跟所带电荷量的关系
精确的实验表明,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之比是不变的。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一般是不同的,可见电荷量Q与电势差U之比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
以上实验表明,电容器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也变为原来的一半。
二.电容
1、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符号C。
2、电容的定义式:
Q指任意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U表示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电压
二.电容
3、理解:
上式表示,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
的电势差为1 V 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电荷量越多,表示电容器的电容越大。这类似于用不同的容器装水。如图10.4-5,要使容器中的水深都为1 cm,横截面积大的容器需要的水多。
1)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二.电容
3、理解:
2)单位: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如果一个电容器带1 C 的电荷量时,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是1 V,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 F。
1F=1×106 F= 1×1012PF
3)电容器的电容与Q、U无关,由电容器本身
的结构决定。
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叫作击穿电压。电容器外壳上标的是工作电压,或称额定电压,这个数值比击穿电压低。
4)公式变形:Q=CU
(同一电容器,Q与U成正比)
例1、某电容器一极板上带电量-1.0×10-5c,两板间电势差为1V,则电容器电容 F,相当于 F,若其充电量加倍,则电容
为 F,两极板间电势差为 。若电容器不带电时,则电容为 F 。
1.0×10-5
10
10
2V
10
2、对于给定的电容器,在电容C、带电量Q、两板间电势差U的相互关系中,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
ACE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1)电容C与正对面积成正比
C∝S
2)电容C与两极板间距成反比
C∝1/d
3)电容C与介质常数成正比
C∝ε
平行板电容的决定式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四、常见电容器
固定电容器
可变电容器
薄膜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
以 改变正对面积S来改变电容C
符号
+
-
电容器的规格“200PF,6V”的含义:
1)该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或称额定电压)为6V
(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大于6V)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如增大d,则Q 、 C、 U、E分别如何改变 ?
例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保持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如增大两板间距d,则电容器板间电势差U、电容C、电容器所带电量Q,板间场强E分别如何改变?
充电后,继续保持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U不变.如增大d,则由C 将减小,知Q减小,依E=U/d,E将减小。
Q不变、 C变小、 U变大、E不变
例4、如图所示,由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N与静电计相接,极板M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下面哪些操作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
A.将M板向下平移
B.将M板沿水平向左方向远离N板
C.将M板沿水平向右方向靠近N板
D.拔出M、N之间的云母板(介电常数ε>1)
C
例5.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正对水平放置,两板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相连.当开关闭合时,一带电液滴恰好静止在两板间的M点.则( ).
A.当开关闭合时,若减小两板间距,液滴仍静止
B.当开关闭合时,若增大两板间距,液滴将下降
C.开关再断开后,若减小两板间距,液滴仍静止
D.开关再断开后,若增大两板间距,液滴将下降
BC
例6.(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
ACD
AD
例7.平行板电容器下板接地,两板与电源相连,b为正中央的点,将不带电的厚金属板插入两板正中间的如图所示位置后,a、b、c三点场强及电势变化情况为( )
A.Ea= Ec 且均增大,Eb减为零
B.Uc>Ub>Ua,且三点电势均减小
C.Ea= Ec且不变,Eb减为零
D.Uc>Ub>Ua,且Uc减小,Ub减小,Ua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