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导入新课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
近代外交=屈辱
回顾过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外交》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篇章】
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
(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1)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新兴独立解放的亚非民族国家
2、提出背景、外交形势:
苏联(社会主义)
美国(资本主义)
亚非拉(中间力量)
支持中国
“一边倒”政策
敌视封锁
突破封锁,主动外交
团结互助
敌视
日本的海空军队
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
战后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
①军事上包围②外交上孤立③经济上封锁、禁运
美国对华态度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
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探究】
问题
探究
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
成就:
建交国 建交时间
苏联 1949.10.2
保加利亚 1949.10.4
罗马尼亚 1949.10.5
捷克斯洛伐克 1949.10.6
匈牙利 1949.10.6
朝鲜 1949.10.6
波兰 1949.10.7
蒙古 1949.10.16
民主德国 1949.10.27
阿尔巴尼亚 1949.11.23
建交国 建交时间
越南 1950.1.18
印度 1950.4.1
印度尼西亚 1950.4.13
瑞典 1950.5.9
丹麦 1950.5.11
缅甸 1950.6.8
瑞士 1950.9.14
17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外交成就一: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4日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中国建交。
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孤立和封锁、争取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一边倒”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
在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中,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不仅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探究】
问题
探究
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篇章】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
美国挑拨中国同邻近国家的关系
②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1)背景:
①抗美援朝胜利,国际地位提高,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区并不像西藏大多数地区一样,而是充满了降雨与肥沃土地,价值很大。
知识链接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正式确定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合作与探究2:
阅读史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目标
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了成熟
提出
提出者
内容
正式确认
影响
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时候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代新型国际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几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富压贫的不平等现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与这种现象相对立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它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
阅读上述观点谈谈: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欢迎?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呢?
因为它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证了国家根本利益,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因此,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想一想】
提出
提出者
内容
正式确认
影响
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时候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外交成就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的时间:
2、人物:
3、1954年,周恩来访问 和 ,分与 、 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
5、意义:
印度
缅甸
尼赫鲁
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底
周恩来
外交成就二: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
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
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章】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相关链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间地点
会议主题
会议特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
情
景
再
现
大会主持人发言
伊拉克代表发言
锡兰国代表发言
(斯里兰卡)
【万隆会议】
东道主总统发言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历史再现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假如,周总理与之针锋相对?
会议偏离正轨、步入歧途、争执不下、陷入僵局,正中帝国主义下怀
【历史的抉择:何去何从】
【情景再现:周恩来发言】
求同
存异
“求 同 存 异”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同: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同: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异: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地点: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性质地位: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讨论的问题: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方针: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它就像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他就像一位耀眼的明星,受到世人的追捧与尊敬,它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超越国界和时空被人们传唱。
万隆会议 周恩来 “求同存异”方针(或万隆精神)
因为“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
拓展延伸一
2、一个美国记者说:“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问题设计:
1、材料中第一个“它”指什么?材料中“他”指谁?材料中第二个“它”指什么?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有何作用?
材料一:“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同:①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背景: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困难)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要意义)
万隆精神
合作与探究:
阅读史料:
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万隆精神永不褪色
课堂小结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
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周总理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外国友人眼中的周恩来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年--1950年
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境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5年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一
三
二
四
五
一条外交新政策
两个国家表敌友
三国总理齐声明
四字方针万隆定
五项原则促和平
知识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