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导入新课
趣味游戏:猜猜看
要求:
1.第一位同学用手摸。
2.第二位同学用耳听。
3.第三位同学偷看一眼。
将得到的结论写在一张纸上。
2.谁用时最短?
问题:
1.三位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一、导入新课
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统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二、眼和视觉
1.你知道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
2.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
1.眼球的结构
二、眼和视觉
眼球结构示意图
二、眼和视觉
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二、眼和视觉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俗称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眼球壁外膜:
二、眼和视觉
虹膜:俗称黑眼球,有色素,中央的
小孔叫瞳孔。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
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
成一个“暗室”。
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眼球壁中膜:
二、眼和视觉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眼球壁内膜:
二、眼和视觉
房水:透明液体,维持眼压。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内容物:
二、眼和视觉
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欧洲人是白皮肤蓝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什么?
眼球颜色决定于眼球的虹膜。
二、眼和视觉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片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二、眼和视觉
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二、眼和视觉
二、眼和视觉
2.视觉的形成
电视上的故事情节:两个人争执过程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这个人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却丧失了视觉,这说明什么?
视觉形成在大脑
二、眼和视觉
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二、眼和视觉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光线
角膜
房水
瞳孔
玻璃体
成像产生兴奋
形成视觉
折射作用
传导兴奋
二、眼和视觉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感光)
二、眼和视觉
照相机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感光)
二、眼和视觉
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会集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会集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二、眼和视觉
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清?
二、眼和视觉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曲度,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
二、眼和视觉
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是从看近处物体改为看远处物体,睫状体由收缩变放松,所以晶状体由厚变薄。
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态?
二、眼和视觉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眼球是处于疲劳状态的。
二、眼和视觉
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又该如何预防呢?
近视
矫正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二、眼和视觉
远视
矫正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二、眼和视觉
二、眼和视觉
二、眼和视觉
三、课外拓展
1.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都有眼屎,这些东西到底从哪来的呢?
在睡眠时,眼睛里会不断产生黏液和泪水。它们会湿润眼球表面,清除灰尘和杀菌。夜间,黏液、灰尘和杂质在眼角处堆积,这就是眼屎。
三、课外拓展
2.有时我们的眼皮会跳个不停。为什么眼皮会跳呢?
眼皮跳是眼周肌肉受刺激而引起的。我们的眼睛受强光或药物的刺激,会引起眼皮跳;看书时间太长,眼睛疲劳也会引起眼皮跳;睡觉太少,眼皮也会跳。当眼皮跳时,我们可以用热毛巾敷眼睛,或是闭眼睛休息一会儿,做做眼保健操都可使这种状况消失。
四、典型例题
例1.眼球的结构中,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量的结构是( )
A.瞳孔
B.角膜
C.巩膜
D.虹膜
A
四、典型例题
例2.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D
四、典型例题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眼是视觉器官,当物像投射在视网膜上时,就产生了视觉
B.读写时最好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控制在33~35 cm
C.连续操作电脑40~50 min后,可看一会儿电视,以便休息一下眼睛
D.通过瞳孔大小的调节,可控制进入眼内光亮度的强弱,所以看电视时亮度的强弱不会对视力产生影响
B
五、课堂小结
眼球的结构
眼球壁
内容物
外膜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内膜:又称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中膜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房水:透明液体,维持眼压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光线
角膜
房水
瞳孔
玻璃体
形成视觉
五、课堂小结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四不看”
五、课堂小结
再 见(共35张PPT)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导入新课
1.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看到的,怎么看到的?
2.怎样才能知道这张碟片中是乐曲还是歌曲?
一、导入新课
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优雅的舞姿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的表达,将伴随着舞蹈《千手观音》,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导入新课
假如人失去听觉,图中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耳和听觉
你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二、耳和听觉
1.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郭后边,有什么感觉?
2.我们用手指堵住外耳道又有什么感觉?
活动:
1.耳的结构
二、耳和听觉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送声波
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二、耳和听觉
请你们参照教材中的插图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得最快、最准确!
活动:
二、耳和听觉
鼓膜和听小骨分别有什么特点?
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二、耳和听觉
鼓膜和听小骨分别有什么特点?
中耳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产生振动
咽鼓管通到咽部
传导振动
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二、耳和听觉
内耳由几部分组成?你能说一说吗?
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内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内有听觉感受器
二、耳和听觉
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耳蜗
前庭
半规管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传递声波
——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二、耳和听觉
二、耳和听觉
二、耳和听觉
听小骨
耳蜗
外耳集音、中耳传音 、内耳感音。
外界声波
→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内有听觉感受器)
→
→
→
→
→
→
二、耳和听觉
为什么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如果遇到大的声音,振动太大,鼓膜振动受冲击太大,有可能会破裂,所以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二、耳和听觉
为什么人们会晕车、晕船?这与内耳结构有关吗?
如果所乘坐的车、船发生转弯、加速、刹车过于频繁,人们会晕车、晕船,这是因为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
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判定耳的结构没有损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并探究其发病部位可能是什么结构?
二、耳和听觉
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耳的结构没有损伤,发病部位有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音。噪音会影响人的情绪。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甚至会因此失去听觉。
二、耳和听觉
3.耳的卫生保健
应该怎样保护耳朵呢?
二、耳和听觉
减少和消除噪声;
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避免中耳炎;
避免外耳道感染。
二、耳和听觉
4.拓展创新
我们能为身边的聋哑朋友做些什么?
挥发性物质
嗅细胞
嗅觉感受器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产生嗅觉
1.嗅觉
嗅神经
三、其他感觉器官
味蕾
大脑皮层味觉中枢
味觉感受器
形成味觉
溶解在唾液中的物质
神经冲动
多种神经
三、其他感觉器官
2.味觉
三、其他感觉器官
感受器分布 功能
嗅黏膜 感知气味刺激
舌尖和侧缘 辨别酸、甜、苦、咸
人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作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
3.触觉
三、其他感觉器官
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背侧面触觉要敏感。敏感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密度高,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也多。
三、其他感觉器官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4.温度觉
三、其他感觉器官
三、其他感觉器官
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四、典型例题
例1.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 )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半规管和耳蜗
C
四、典型例题
例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A
四、典型例题
例3.盲人“阅读”盲文时,首先通过下列哪种感受器接受文字信号?( )
A.痛觉 B.触觉
C.嗅觉 D.味觉
B
五、课堂小结
耳的结构
外耳
耳郭:收集声波
内耳
中耳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鼓室:咽鼓管通道咽部
听小骨:传导振动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前庭
半规管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听小骨
耳蜗
外界声波
→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内有听觉感受器)
→
→
→
→
→
→
五、课堂小结
听觉的形成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用耳卫生
五、课堂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