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写作训练---考场作文
阅卷老师希望看到哪些内容?
1. “清晰”(观点要清晰)。
①来自于材料;凡谈到做人的谦逊、内敛、不露锋芒、(一等)逆势而行、面对逆境(二等下)
②表达你对观点的阐释,你的理解;(以原材料为基础)
2. “连贯”(条理要连贯)。
3.“具体”(论证要具体)。有效证明观点的事例分析
为什么要‘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其意义何在,作用是什么? 阐释+事例论证.
4. “充分”(表意要充分)。同样意思用不同形式来传达,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从内容来看,善于援引经典,例举事实,用多种手法来阐释佐证,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形式来看,语言文白相杂,句式整散结合,融典雅庄重和活泼灵动于一体,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深度分析的思维性。
首先:教材素材整理
教材素材整理方式:
1.教师指导整理(探寻教材编排,提供整理角度)---主
2.学生自主整理(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取角度)---辅
其次: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
①从生活中搜集材料②在阅读中搜集
具体操作:
搜集——呈现——点评(自评、互评)——训练——积累
2.素材积累与整理(有物)
择一位名家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自己的阅读根据地。例如:将鲁迅先生其人及作品熟悉成自己的班主任一般。
名言素材的引用
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
尼采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纸条APP
思维力的培养从阅读开始,让学生成为一个善读者,善读善思才能提升解构的能力和辩证的思维。
借助具体文本,提高思维力
思维储备 :多角度多维度批判性思辨性
3、思维品质提升(有效)
推荐:
公众号《人民日报时评》《南方周末》《新闻周刊》
学习应用工具平板学习应用
时 间 类 型 主 题 负 责 人
3月中旬 演讲型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3月下旬 书信型 责任担当健康生活
4月上旬 观感型 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4月中旬 评论型 健康生活科学精神
4月下旬 引发型 人文底蕴 学会学习
5月上旬 任务驱动型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5月中旬 多型混搭
1、以主题为主兼顾类型的序列计划(有序)
主要写好四类作文,扬长避短、定制亮点
宏大主题类——大情怀、大格局、大气魄
思辨类——观点、结构的严谨、论证的充实
漫画类——审题、论证的深刻
任务驱动类—— 审题 、任务的处理
考场作文
题目与开头(一眼夺目)
路标句(观点句、过渡句/段)(两眼懂得)
内涵(深刻、辩证)(三眼回味)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根据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影响考场作文得分大体有三个因素——
切题、清晰、思辨
所谓的“符合题意”,就是考生写出来的文章要符合作文
试题的各种显性、隐性的意思与要求——任务指令。
切题:写作与阅卷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
清晰:讲究考场作文的视觉效果(建筑美)
——便于阅卷,方便阅卷者快速把握文章重要信息。
标题:7-10字左右
100字左右:开篇引材料切入
200——250字左右:主体段 扣题句在段首或段尾 正 分一
50字以内:小结、过渡、名句等
200——250字左右:主体段 正(反) 分二
50字以内:过渡、强调、名句等
200——250字左右:主体段 反(正) 分三
结尾:100字左右 小结、回扣、呼应开头等
强调、倡导50字以内
比较适合的文章段落安排,
有视觉层次感,一目了然,
适合快速阅读,
便于突出
扣题句、中心句、亮点句
等重要信息。
考场作文段落模型
作文结构
1.标题:点明中心思想。(动词性短语)
2.开头:明确引出中心思想(1-2段,不超过150字;表达中心的语言要简洁明确;呼应标题)
3.主体:2-3个分论点,分论点表述准确,位于段首或者单独成段;递进排列;
注意:每个部分由“观点句+阐释句+论据+分析句+总结句”构成;论据要紧扣分论点简述;
4.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思辨色彩
5.结尾:呼应开头部分,升华主题;呼吁/倡议/号召……
思辨:体现交流意识与理性态度
所谓“思辨”,指的是能比较公正、辩证说理,多角度看问题,
或者考虑对方立场与感受,运用让步说理的方式,以免说理显得有
些片面化或自以为是。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就是用“诚然——”引出一
段先承认对方合理性的议论(或预设他人可能会质疑的地方),然后
通过转折扣回自己想要论证、强调的立场及观点。思辨、让步说理,
是我省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比较重视的一个方向,如果作文中能适当
体现,可以使文章显得比较深刻,应该会是一个增分点。
可为与有为
诚然,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不断迈向强国之路。但是,不
可否认的是,当下中国的现实还些暗流涌动。于国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还
没能协调同步,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不能一致,治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亟需调
整等等;于国际,各种遏制中国崛起的力量不断牵绊,打压、封锁核心技术,构筑
贸易壁垒,遏制中国发展等仍未消除。面向2035年,中国梦的实现路上,依然有暗
礁密布、雾霾笼罩,但我们相信,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点亮中国梦,点
燃我们每个人奋发进取的热情,我们必将拥有更强大的中国!
——《眺望2035年,点亮中国伟梦——写给2035年》
眺望2035年,我们理当心怀远梦,砥砺前行,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可以无视当下的现实。
事实上,现实的辉煌,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推动,而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当下国际,
风云变幻,各种阻扰中国发展的势力依然存在,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之路依然坎坷。当下国内,
辉煌之下亦有些暗流涌动,正能量的社会风气虽占主流,但也有些颓废之风依然局部蔓延,亦
会销蚀某些意志薄弱青年的斗志。娱乐至死的享乐之风,“佛系青年”的无所追求,各种“鄙
视链”的存在等等,都容易成为吞噬梦想的怪兽。眺望并正走向2035年的我们,该如何守住信
念,不忘初心,望见未来?
——《守住信念,望见未来——写给2035年》
“真正内心强大之人不畏惧被虚拟的浪花拍打得面目全非”,“同时,我们也应区别现实和虚拟,不自失于虚拟”,故“心有现实,方不为所动。尽享虚拟,方与时俱进”。
------《以现实之心拥抱虚拟世界》
“这个世界本来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幸福,连接着我的未来;我的未来,关乎着你的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与幸福,都与你有关,与他人有关,与远方有关。但愿,我们一起活出幸福的模样。”
-------《愿我们一起活出幸福的模样》
1.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例证:杜甫能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主义诗句,其人亦有“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的高尚情怀);
2.然而,这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例证: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推崇人性善,莎士比亚其人却在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
3.“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且以作品论英雄》
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
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
于“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书生》
“快”有利也有弊,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快则快,但该慢时一定要慢。心理学家告诫我们:请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请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閑适,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就能开心许多。我强调慢的智慧,不是要否定“快”,“慢”是相对“快”而言,并非拖拉、散漫、懒惰。“慢”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随意、细致而浪漫的生活方式。这种“慢”并非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慢”确实是一种智慧,但不能因此否定“快”的价值。只有在不该快的时候和不该快的地方,“慢”才能体现出价值。“快”是外部世界节奏加快、竞争增强的要求,但也是急功近利的体现。我们要批评的是“一味求快”,因为它是对自然规律的漠视。快是追求效益,快能先拔头筹;慢可明察秋毫,慢能统筹全局。快让我们不拖沓偷懒,不虚度年华;慢让我们不焦躁盲从,不急功近利。我们不只追求速度,更要追求质量;有意义的慢,也不是缓步前进,而是为快储备动力。“快中有慢”和“慢中有快”也是一种智慧。
从“思考”到“思辨”
你的文章可以有几个“?”吗?
观点
固然 出发点 初心 初衷 本心
然而
也许有人会说
反观当下
于情于理于法
试想 假如 如果
毋庸置疑 不可否认
作文结构
1.标题:点明中心思想。(动词性短语)
2.开头:明确引出中心思想(1-2段,不超过150字;表达中心的语言要简洁明确;呼应标题)
3.主体:2-3个分论点,分论点表述准确,位于段首或者单独成段;递进排列;
注意:每个部分由“观点句+阐释句+论据+分析句+总结句”构成;论据要紧扣分论点简述;
4.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思辨色彩
5.结尾:呼应开头部分,升华主题;呼吁/倡议/号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刚之气”内涵丰富,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学校举办教师论坛,老师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言。有老师说,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阳刚之气,不只是体育学科的事,也是其他学科的事;还有老师提出,培养阳刚之气,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为广泛听取意见,学校拟发动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共商校事。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①选择男生或女生的身份,以“阳刚之气与当下青年”为主题,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表达你的思考与建议。
②给你喜欢的一位学科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学科培养阳刚之气”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