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紫藤萝瀑布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紫藤萝瀑布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8 20: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18 紫藤萝瀑布
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迸溅”“挑逗”“忍俊不禁”等常考词语。
朗读课文,品析具体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重点)
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难点)
学习目标
宗璞,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集《丁香结》等。
其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作者名片
出处
时间
缘由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文章写于1982年5月。
当时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的伤痛无法纾解,偶然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背景链接
读读写写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瀑布( ) 迸溅( ) 挑逗( )
凝望( ) 繁密 笼罩( )
枯槐( ) 遗憾( )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bènɡ
tiǎo
nínɡ
反义词:稀疏。
lǒnɡ
huái
hàn
jīn
qiónɡ
字词清单
多音字

( )挑逗
( )挑选

( )笼罩
( )鸟笼
tiǎo
lǒnɡ

( )忍俊不禁
( )禁止
tiāo
lónɡ
jīn
jìn
[串句记忆法]在这个集市上,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嚷( )嚷声,直到很晚,喧嚷( )声仍不断。
rānɡ
rǎnɡ
rɑnɡ
意为“器具(如鸡笼、蒸笼)”时读“lónɡ”。
形近字
憾( )遗憾
撼( )震撼
hàn
hàn
藤( )藤萝
腾( )奔腾
ténɡ
ténɡ
萝( )藤萝
箩( )箩筐
luó
luó
槐( )枯槐
愧( )愧疚
huái
kuì
淀( )沉淀
锭( )金锭
绽( )绽开
diàn
dìnɡ
[形旁辨字法]一人(亻)伫( )立在树下,钱财(贝)贮( )存在银行。
zhàn
zhù
zhù
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赏花(1—6)
忆花(7—9)
悟花(10、11)
整体感知
行踪
事件
情感
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填写下表。
停住脚步
疑惑痛楚
加快脚步
悟花
振奋向前
________
忆花
________
________
伫立花前
赏花
宁静喜悦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紫藤萝花的?是从哪些角度描绘的?
描绘顺序
描绘角度
花瀑
花穗
花朵
形态
花色
花香
课文精讲
“挨”“接”“推”“挤”这一系列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朵儿以人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竞相开放、活泼热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铜仁中考)“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有哪些词用得精妙?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花的?表现了紫藤萝花的哪些美?
整体着墨、局部特写
浓墨重彩
从外形到内蕴
展示形态美:花树像瀑布,花朵像帆船和笑容
呈现色彩美:以紫色为主色调,又不断变化,深浅不一,浓淡有别
展现情趣美:生机勃勃,充满童趣,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里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与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状元贴士
通 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转化,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请简要赏析下面这句话,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萝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铜仁中考)第8段和第9段之间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①明确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②理解作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模式]
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和……进行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
分析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伶仃对比现在花的繁盛,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类比人的不幸遭遇,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重新焕发生机的欣喜之情,为下文抒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价值 花势 命运
眼前的紫藤萝
过去的紫藤萝
返回
高贵
繁盛
幸运
卑微
衰败
悲惨
[参考答案]
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眼前的紫藤萝
过去的紫藤萝
花朵繁盛、美丽 生机盎然 “尽情”开放
花朵稀落、伶仃 小心试探 “谨慎”开放
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作者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
情感变化:
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作者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
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对我们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托物言志,情感含蓄。本文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作者由紫藤萝花的衰而又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花,隐喻人生曾遭受的不幸和灾难。
深入探究
描写细腻,层次分明。作者在描绘这一条紫藤萝瀑布时,文笔细腻而又极有层次。既有总体勾勒,又有细节描绘,从上到下,从外形到内神,从写实到写意,从绘景到抒情,挥洒自如,酣畅淋漓。
多用修辞,语言优美。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通感等,使文章语言优美动人。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考点
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法:
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分析外在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品读文章,提取所言之志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答题模式:
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返回
[参考答案]
紫藤萝瀑布
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赏花
忆花:
悟花:
整体→局部
花瀑
花穗
花朵
动静结合
远→近
遭遇不幸,重现生机——象征
生命永恒,顽强美好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写“我”偶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启示人们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要扬起生命的风帆,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主旨归纳
本文阅读考点
分析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及其作用
重要写作技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诗词名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陆游《卜算子·咏梅》
——王冕《墨梅》
——于谦《石灰吟》
——郑燮《竹石》
拓展延伸
紫藤树
李 白
紫藤挂云木,
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
香风留美人。
[赏析]诗人以紫藤自喻,借紫藤挂于云木,写自己的理想抱负得以实现,并希望自己能荫庇万物,给人们带来欢乐。诗人融紫藤、花蔓、密叶、香风等事物于一体,予以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一树紫藤萝,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昂扬起生命的激情。请你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一种情感。(150字左右)
一课一得
◆写作指导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情从景出,议从景出。
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仔细观察,如本文既写一树花,又写一穗花、一朵花。
对景物要有感情,自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就会生动亲切。
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春雨刚过,竹笋就破土而出。它们从土地里冒出来,从石缝中钻出来,从沙砾中挤出来……不惧考验,不畏险阻,一心向上,什么也阻挡不了它们向上的冲劲。即使狂风吹打着它们的“脸庞”,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顽强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
所托之物。
所言之志。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竹笋破土而出的情状,赞颂了其坚强不屈的精神。
◆写作示范
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