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孔乙己 习题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孔乙己 习题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8 20: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语文要素:基础、文学类文本阅读)
目录
单元学习目标
01
语文核心素养
02
单元学习目标
1. 梳理小说情节,关注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
2. 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增进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了解。
3. 品味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欣赏小说的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阅读小说,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
一、深入文本,细心品味语言之美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茅盾的阅读方法是,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它的炼句炼字。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二、联系语境,欣赏语言个性之美
每个人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不同,说出来的话就不同。阅读小说,要注意鉴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通过鉴赏个性化的语言,去分析人物形象。例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当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这句答话,表现了黛玉规规矩矩,照实回答外祖母,显得很有教养。当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回答: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句答话,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因为黛玉前面听贾母说姊妹们“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明显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连忙改口,表现出黛玉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理反应。
三、分析修辞,欣赏语言形象之美
小说中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体会其修辞作用,是鉴赏语言常用的方法。
四、领悟言外之意,欣赏语言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鲁迅先生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刻画他,他话很少,且多是半句,可就在这半句话中人物的特点就突显出来了。在听人报告祥林嫂被抢的过程后,他只说了一句:“可恶!然而……”这里的“可恶”说的是祥林嫂的婆婆,因为她这样抢人,闹
得沸反盈天,影响了他们家的声誉;“然而……”他转念一想,婆婆动手抓儿媳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也就不必说什么了,这充分显示出他是站在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的。当卫老婆子到他们家时,鲁四老爷先是一句“可恶!”,这是针对卫老婆子的;随后卫老婆子说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这时鲁四老爷又一个“然而……”,“然而”的言外之意是:再荐一个可以,然而千万不可再荐“逃出的寡妇”。鲁四老爷认为造成偌大风波的根源在于祥林嫂是一个“逃出的寡妇”。鲁四老爷唯其话少,唯其言未尽意,才更增添了这一人物的“深邃感”,他那理学面纱遮盖下的虚伪灵魂才更耐人寻味。
5 孔乙己
目录
名师导学
01
课外技法专练
03
名师导练
02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采用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 法 典型示例 性格特征
外貌 身材、脸色、胡子、破长衫 穷困潦倒,精神颓唐
语言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 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神态 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和颓唐不安的模样 自命清高,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动作 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 “排”表现他的拮据穷酸,“摸”表现他的悲惨境地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孔乙己
第一部分(第1~3段):环境描写交代背景
第二部分
(第4~13段):
铺开情节
刻画人物
开端、发展
(第4~9段)
酒客揭短,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酒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高潮(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结局(第12~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基础训练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hūn cài ( )。
(2)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shì hòu( )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3)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láo lɑo dāo dāo( )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荤菜
唠唠叨叨
侍候
(4)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luàn péng péng( )的花白的胡子。
(5)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chuò hào( ),叫作孔乙己。
(6)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shāng bā( )了!”
(7)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bǐ yàn( ),一齐失踪。
(8)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 )的神气。
乱蓬蓬
伤疤
不屑置辩
笔砚
绰号
(9)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wǎn xī( )的样子。
(10)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jiá ǎo( ),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夹袄
惋惜
2.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驼铃____①__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__②____
下联:波涛____③__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__④____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C
2. 【解析】从“驼铃”可以确定应搭配“悠悠”,“波涛”应搭配“滚滚”,排除A、B。上联是从空间角度写的,且根据对联韵脚“仄起平收”的规则,可以判断上联选“欧亚”,下联选“乾坤”,排除D。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将“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D
3.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或删去“为”和“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4.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线句分别构成两组排比句。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想与戴望舒携手凭吊萧红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品尝那地道纯正的鲁镇的黄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陪同卞之琳站在桥上欣赏那优美的风景____……
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
想跟随竺可桢先生去解读那复杂多变的大自然的语言
课内精读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
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
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5. 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这一特点表明了什么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明孔乙己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短衣帮”相同,但他又摆读书人的臭架子,看不起劳动人民。他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6. 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________描写,各句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分)【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1)第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青白脸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
他有劳动能力,具备谋生的身体条件
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
他因偷窃经常挨打
他年岁已高,接近风烛残年,精神萎靡颓唐
7.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卖弄斯文。迂腐、虚荣,自欺欺人。
8.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课外技法专练
——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①老治保主任①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尤其那双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两个人都傻了眼。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上的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打架呢!”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小白立刻命令大黑:“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
衣服给扒下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让你扒你就扒,出了娄子我顶着!”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这时,小白一拍桌子:“男扮女装,身上有赃。”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大黑有些纳闷:“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小白狡黠一笑:“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⑥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⑦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突然,他“哎哟”一声,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小白忙说:“别动,我给你拔出来。”“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⑧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
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 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当回事 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⑨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⑩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小白摇摇头说:“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当然还是要命。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但村书记一口否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
(选自《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删改)
【注释】 ①治保主任: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
1.文章重点写了大黑的三件事,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对脚伤毫不在意,终致左腿截肢
事件概括 人物性格
第一件 在市场上制止打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 在小白的帮助下揭穿男扮女装的窃贼 质朴可爱、善于合作
第三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大咧咧、粗心大意
临危不惧、勇于担当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勇双全:机智识别窃贼,果断命令大黑扒下窃贼的衣服。②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带钉木板放妥在木头垛上;多次提醒大黑慎重对待脚伤,及时就医;将此事告诉村书记。③有同情心:提到大黑的脚,他就掉泪,且自责。(意对即可)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结合小说内容”来分析,因此,不能仅仅概括小白的为人。可以结合四处内容来分析:处理窃贼的表现;对待锈钉的态度;大黑受伤后,小白的态度;大黑左腿被截肢后,小白的自责心理。
3.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句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小白的斯文白净,和大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 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赞成以《截肢》为题。“截肢”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引发读者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病肢若不截去,就会危及生命;基层干部身上存在的不尊重生命的思想,类似“病肢”,必须“截掉”。
示例二:我赞成以《锈钉》为题。“锈钉”既是导致大黑截肢的重要原因,也能引发读者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钉子会生锈,思想也会“生锈”;大黑不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其实就是一种“生锈”的思想,必须摒弃。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如果认为用《截肢》准确,可从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事件或主题等方面说明理由。如果认为用《锈钉》恰当,可从事件结果、性质方面来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