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情境导入】
沁园春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知识结构】
解放战争,亦称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政治斗争)
②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军事斗争)
③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军事斗争)
④战略决战和夺取全国胜利阶段:1948.9~1949.10(军事斗争,短暂政治斗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和平建国的愿望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 ……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被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老中国,两个前途,仍然存在于中国人民的面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面前,存在于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面前。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和平来临时,美国对华政策面临下列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完全摆脱;(二)大规模的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毁共产党;(三)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扩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利;一方面努力使双方得以妥协,以避免内政。
——《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根据国务院档案编辑;《美国与中国的关
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上)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第8页
思考1:阅读这段材料,思考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绝无保障中国前途的唯一途径是消灭国内国一切束缚他们自由自主的势力,以为有顺着中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国方可由率败转为兴盛,软弱变为强有力。20世纪的真知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只有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最先实行民主,绝无从实现统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对时局的宣言,1946年1月1日
2.重庆谈判(1945.8.29~10.10,43天)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也有多次复电。
蒋介石邀请电 毛泽东复电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8月14日)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8月16日)
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8月20日)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8月22日)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 (8月23日) 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8月24日)
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1.10~1.31)
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①滥发纸币:
②官僚资本的压榨:
③一党专政独裁:
思考2:思考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示范提高反内战,反正逐渐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概念阐释]第二条战线
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以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爱国民主斗争是从1946年冬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开始的,上海学生提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后,发展为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的配合了人民解放军战场上的军事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全面内战
1.爆发:
2.战略防御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①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②1947年3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
②土地改革:
4.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5.夺取全国胜利
①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
②政治斗争——国共北平和谈:1949.4.1~4.20。
③军事斗争——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
6.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
思考3:结合具体史实,思考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
7.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有评论说道:……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该评论针对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
A.解放北平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直接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3.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这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前夜。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中,我旅指战员有序地登船”。该军事行动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使全国获得了完全的解放
4.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
5.《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 年 10 月 10 日)中部分内容: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 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关于这次会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谈是在抗战取得胜利后进行的
B.会谈纪要反映了当时国内和平民主的政治焦点
C.这次会谈是中共为了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的一次努力
D.这次会谈解决了双方所有的矛盾与分歧
6.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②完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④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诗中的这几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平型关大捷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D.开国大典
8.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制定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纲领;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B.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C.土地革命战争的成果得到巩固 D.中国共产党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方针策略
9.1949年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年份。下列关于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振奋了信心
B.“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耕者有其田”在全国实现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D.“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0.徐州撤退时,国民党军各部竞相丢弃辎重,唯恐漏入包围圈。某少尉直截了当地说:“不准备便衣才是傻子啦,你认为突过江南就有办法了吗?中央政府都已准备搬家了啦!”上述情形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47年末 B.1948年初 C.1948年7月 D.1949年初
1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据统计,某一时期,国民政府庞大的军费完全靠中央银行垫支,也就是靠无限发行纸币解决。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导致民众生活水准的下降,更令投资者望而生畏。这一现象
A.使官僚资本开始控制国家命脉 B.阻碍金圆券政策的推行
C.推动民营企业纷纷迁往解放区 D.导致民族工业走向崩溃
13.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此次战役,结束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4.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2015届学生查找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北平和平解放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开国大典
15.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于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B.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二、非选择题
1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从中国的力量对比来看,我国政府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平。为了使双方作出让步,国民党必须建立自己的议会,这样,中国政府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中国的政府,各党派才能在政府的宪法范围内发挥作用。这些条件一项也未实现。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是无意义的。
——摘编自(美)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艾奇逊关于国民党政权失败的认识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材料“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涉及长春、锦州等信息可以得出所述战争为辽沈战役,故B正确;A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150万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故B项正确;解放北平指平津战役,排除A项;直接威胁了南京和武汉指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C项;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指平津战役,排除D项。故选B
3.A
【详解】
据材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生日前夜。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中,我旅指战员有序地登船”可知,当时是1947年,要打过黄河向党的生日献礼;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正确;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与材料不符,B错误;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C错误;1950年西藏的和平解放,使全国获得了完全的解放,D不符题意。
4.A
【详解】
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A正确;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不符合材料主旨,B、C和D错误。
5.D
【详解】
材料中的会谈纪要是抗日战争后重庆谈判时期提出,重庆谈判并没有消除国共两党所有的矛盾和分歧,D符合题意;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的会谈,材料中“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反映出当时国内和平民主的政治焦点,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和平与民主进行的努力,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
6.A
【详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只是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比如地主阶级还没有完全在中国消失,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经济还没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①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②③④符合题意,A正确;B、C和D错误。
7.C
【详解】
“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C正确;A是1937年的抗日战争时期;B是1945年,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是新中国成立。
8.D
【详解】
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方针政策,体现了正成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符合题意;据材料“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而不是强调其对革命的大力支持,A不是材料主旨;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B与材料时间不符;C不是材料主旨。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胜利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极大地增强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等等。由此可知,A正确;“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错误;“耕者有其田”在解放区实现,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故C错误;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故D错误。
10.D
【详解】
根据材料“徐州撤退时”“你认为突过江南就有办法了吗?中央政府都已准备搬家了啦”可知,这里指的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失败的场景,此战役结束时间是1949年1月10日,选项D正确;1947年末、1948年初、1948年7月淮海战役尚未开始,排除A、B、C。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学者所述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获得民主解放两大目标,特别是使社会底层的农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这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最接近胜利是在解放战争时出现,故D项正确;1927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各有侧重,也没有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故BC两项错误。
12.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后期恶性通货膨胀的推行,导致民族工业走向崩溃,D项正确;选项A错在“开始”,排除;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的结果是金圆券的推行,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13.C
【详解】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破裂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于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同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故C符合题意;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故ABD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详解】
“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1949年,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发生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15.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B选项错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D选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6.选择阐述①: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选择阐述②:民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详解】
如果选择阐述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主要是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如果选择阐述②,根据“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可知“钥匙”指的是民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7.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
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①国民党失去民心: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巧取豪夺,民不聊生;伪国民大会召开和伪宪法颁布,专制独裁,丧失政治信誉。
②共产党赢得民心: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农民实现政治、经济翻身;在政治上坚持和平、民主、团结,赢得各界人士支持。
【详解】
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爱奇逊对国共双方在内战中得失民心的评价。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观点进行阐述,可对国共双方分别评述。对国民党失民心进行评述时,可用国民党滥发纸币,官僚资本扩张,召开伪国民大会,颁布伪宪法,专制独裁,不讲信誉,一意发动内战,军队腐败等史实来说明;对共产党得民心进行评述时,可用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建国,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推行土地改革获得农民支持等史实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