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8 17: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专训导学案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操纵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
(2)经过
①第一阶段: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为主力;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②第二阶段: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②它是一场传播新知识、新文化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宣传中心:北京与上海。
(2)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3)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2)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点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工人运动的失败教训: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中共三大的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国民革命运动
(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2)成果: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知识点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3)1928年底,东三省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2.经济发展
(1)原因:国民政府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表现
①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
知识点五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发动武装起义
(1)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挽救革命。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2.开辟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影响: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1)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人民革命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开展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知识点六 红军长征
1.原因
(1)政治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2)军事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学术情境——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
思考:这份资料有什么价值?
                                    
                                    
                                    
2.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团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不能说取得了彻底胜利。五四运动的彻底性是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3.学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
思考: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4.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
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其内容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思考:该运动的性质如何?
                                    
                                    
                                    
                                    
6.史学新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内容体系的其中一部分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体系的确应该包括“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但又不单单是这一个方面,而应当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实践路径等各方面理论知识的整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只是实践这条革命道路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王红霞《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7.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内涵及成功实践
8. “左”倾和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1)认识到了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2)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
(3)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探究点一 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材料从感性爱国和理性爱国的角度认识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史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中共一大的纲领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际,而中共二大首次明确了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道路及前途问题,从而完成了党的创建工作。
 根据史料信息,怎样理解“中共二大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这句话?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
(2)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3)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建立开始,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4)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了方向。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
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爱国主义,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探究点二 星火燎原——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有学者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农民通过参与组织工农革命政权、参与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实现了政治参与。也有学者指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军事意义在于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通过战争的具体实践,开创了“引兵农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军事战略;形成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建军思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式的游击战争战略态势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战术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角度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
史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革命势力有回旋的余地),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各种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史料二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军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史料一说明了毛泽东主张暂时放弃夺取中心城市的原因和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2)史料二介绍了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
 (1)根据史料一,指出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农村立足的原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精神中的“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中共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长征的历史启示
(1)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3)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4)是否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不断探索。
(6)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经磨难、久经考验的党,是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能勇担历史重任的伟大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过关训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练1]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
[练2] [2020·新高考山东卷,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
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过关练
1.下图是梁玉龙绘制的五四运动宣传画,它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运动的情景。据此推断该运动所彰显的核心精神是(  )
A.责任担当精神 B.革命奋进精神
C.追求真理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2.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
3.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4.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5. “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当时列宁小学学生们唱的一首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6.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红色中华》曾刊载一篇报道:“江西省苏区为了供给全省各县,特别是边区新区干部的需要,最近连续的开办了几次训练班:‘土地训练班’‘财政训练班’‘裁判训练班’‘选举运动训练班’等……”据此可知,开办训练班的目的是(  )
A.加速国民革命发展进程
B.加强工农民主政权建设
C.为革命中心转移做准备
D.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1.提示: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提示:不符合实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还是一个革命的阶级。
5.提示: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探究点一
提示: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不符合中国实际,当时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而非资产阶级;中共二大对我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任务、革命性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开始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探究点二
(1)提示:原因: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反动阶级内部充满矛盾;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启示: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理论,在革命实践过程中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根据国情进行调整。
(2)提示:体现:“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信心。“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过关训
 答案:B
[练1] 解析: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我党对如何在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开展了探索,此时经济工作是为了支援军事斗争,D项正确;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在材料中未涉及,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预防和抗击灾害,排除B项;我党工作重心转移发生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排除C项。
答案:D
[练2] 解析:结合五四运动的史实以及对演讲内容的分析可知,演讲者希望劳动者有知识、不做别人的工具,这表明演讲者是要让劳动者有所觉醒,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
答案:C
过关练
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决定参加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不符,B项排除;C项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排除;D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排除。
答案:A
3.解析:根据“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可知共产党认为如果劳动者掌握了武装力量,在面对反革命势力的镇压和杀戮时就能进行反抗,说明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共产党对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涉及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称呼——红军,由所学可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故C项正确。
答案:C
5.解析:由“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可知这是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故B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打土豪分田地,与武装起义无关,排除A项。C项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长征,与题干描述不符。由“共产党齐努力”“推翻统治的政权”可知此时国共对峙而非合作,故排除D项。
答案:B
6.解析:“土地训练班”“财政训练班”“裁判训练班”“选举运动训练班”等涉及土地改革、经济和民主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说明开办训练班的目的是加强工农民主政权建设,并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故选B项,排除D项;根据“边区”可知此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革命中心在陕北,没有再发生转移,排除C项。
答案: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