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京四合院》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表演、创造、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以把歌曲唱好为目标,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学生在音乐表演、创作、听赏实践的同时,增进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提高音乐的审美水平。 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设计充分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对事物有一定掌握的身心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对北京建筑的了解和对表演的浓厚兴趣,采用图片、京味儿歌曲、凳子移动、身体律动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2.歌曲内容分析
《北京四合院》是一首具有单弦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乐段结构包括六个一气呵成、不可划分的乐句。歌词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四合院里,人们和谐相处、情同一家的生活状态。歌词的句式属于典型的上下句结构,前三乐句为“2+2+3”的七字句,后三句是原有句式能“增字型”变化。如:四乐句尾后的衬字“依儿哟”,五句句中增加两个“的”字。六乐句中加“着”、“代”两个字。歌词合着的韵母为“ing”,单句不押韵,双句句末一字押韵。
3学习者分析
1、现在大多数学生住在楼房里,对北京的四合院的了解比较少,但也因为生活在北京,部分学生对四合院有一定的了解。请个别学生讲述对四合院结构、人文的了解,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理解和感受老北京人的生活。 2、三年级学生在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旋律的学习不会有很大问题。 3、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唱过京腔京韵的歌曲,通过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体会、了解北京地方音乐风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大方的尽力去表现感受京腔京韵。对老北京的音乐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和尝试,尽力去表现京腔京韵。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演唱歌曲《北京四合院》,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并对我国单弦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感受歌曲--体验学习--实践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用凳子摆四合院了解四合院的建筑特点;教师范唱感受单弦表演风格,了解伴奏乐器三弦、装饰音的作用,增添歌曲浓郁京味;用动作和八角鼓伴奏表现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的感知。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了解北京单弦风格创作歌曲的特点。 2.学唱歌曲,能够用具有京腔家味儿的声音表现歌曲,突出装饰音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单弦的热爱。 3.感受五声调式歌曲色彩,了解八角鼓、三弦这两种民族乐器,知晓四合院的建筑特点。 教学重点: 歌曲《北京四合院》的演唱与表演。 教学难点 : 了解北京单弦风格创作歌曲的特点;准确演唱附点和切分节音;掌握装饰音的唱法;模仿八角鼓为歌曲伴奏。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 提问:歌曲是什么风格、什么味儿的?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京腔京韵。】 引出新课,聆听歌曲《北京四合院》 提问:歌曲中演唱的是北京的什么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仔细聆听歌词内容。】 3、介绍四合院 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四合院,教师带学生看图片介绍四合院。看视频感受四合院里的生活。(教师张贴自己画的四合院图片) 引出课题《北京四合院》 (出示课题《北京四合院》) 学生移动凳子,在教室合围成四合院的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四合院的结构,创设四合院氛围。】 6、教师在四合院中范唱歌曲,用八角鼓伴奏,学生体会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在京腔京韵。】 7、学习歌曲乐谱 (1)教师示范唱谱,学生感受歌曲乐句。 (2)学生唱谱,针对问题乐句,具体讲授。 (3)通过演唱歌谱,让学生自己体会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学唱歌谱提高学生识谱能力,流动的do是识谱的难点。】 8、歌曲学唱。 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歌词。 【设计意图:一句一句跟唱,有助歌曲演唱的准确性。】 9、跟钢琴完整演唱曲。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10、跟音乐演唱歌曲。 11、教师范唱,学生找出演唱时的区别。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很重要,让学生聆听模仿京腔京韵。】 12、分组感受歌曲。 13、加动作演唱歌曲。 14、介绍单弦艺术。 观看杨增慧老师的单弦表演《北京人》。 【设计意图:初步接触单弦,让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 15、用歌篇伴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全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歌谱代替八角鼓为歌曲伴奏,课堂气氛活跃,兴趣高昂】 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北京四合院》是一首描写北京生活、具有单弦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乐段结构包括六个一气呵成、不可划分的乐句。歌曲的歌词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四合院里人们和谐相处、情同一家的生活情景。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调性稳定,色彩统一。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根据参与——体验——表现的课堂模式,这节课分为七个教学环节:1.歌曲导入;2.学习体验;3.学习体验;4. 动作记词;5.乐器伴奏;6.课堂延伸;7.课堂小结。 教学伊始,通过聆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教师亲唱《故乡是北京》让学生感受北京风格的歌曲,激发学生生长在北京的自豪感,勾起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 此环节学生感受到了“京味儿”,学习兴趣浓厚。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视唱G调歌谱,部分学生程度不够,视唱较吃力。教师范唱歌曲效果良好,学生比较自己演唱和教师演唱的区别,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到京腔京韵的不足。经过个别音的强化和纠正,学生模仿演唱,不断强化学生的听觉,自然而然的巩固了歌曲的“京味儿”,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演唱的兴趣更浓厚了。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针对学校现有的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教学增添了美感。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有感情地表演了《北京四合院》,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