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建立的基础是( )
2021-2022 学年度(下) 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联考 A.土地 B.契约 C.法律 D.道德
7.下列关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①大学兴起 ②基督教神权统治 ③王权始终软弱
④市民阶层形成 ⑤英国议会产生
考试时间:75 分钟 考试分数:100 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30 题,共 60 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1-33 题,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主旨强调( )
共 40 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将答案写 A.法律是巩固统治的工具 B.皇帝的威严是靠法律维护的
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查士丁尼不赞同武力统治 D.强调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
9.下面地图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有( )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2.“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
①沟通了亚非欧地区贸易往来 ②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
③使全球各地建立直接联系 ④促进了东西方物产的交流
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呈现多元特征 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10.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与美洲的印加帝国的相同点的表述,其中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3.公元前 4 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 10 年征战,建立了疆域辽
A.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B.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阔的大帝国。下列对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表述错误的是( )
C.都扩大了奴隶制对外贸易 D.都实行移民政策稳固统治
A.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都实行行省制度
11.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
C.都推行君主专制 D.都任用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活动差异巨大的根源是( )
4.2 世纪时,罗马城被描绘为:“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任何曾经创
A.航海技术不同 B.对外政策不同
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由此可知( )
C.国家实力不同 D.经济形态不同
A.武力扩张推动贸易发展 B.罗马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12.钱乘旦认为:1415 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
C.贸易发展利于文明交流 D.不同文明区已连成整体
支持下进行的。15 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
5.“西欧封建庄园掌管着从生产到精神等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几乎所有方面。”由此可判断,
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
西欧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A.有利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农奴占据主导 D.禁止货币流通
C.加速封建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有利于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6.公元 7 世纪法兰克王国一份文件中这样写到:“我,某某,委身于尊贵的领主某某.你应
13.17 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
该用食物或衣物帮助我或救助我,相应地,我服侍你并当之无愧的获得你的帮助。”这反映
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咖啡馆的发展历程反映出( )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A.世界物种交流范围逐步扩大 B.欧亚地区饮食结构减趋同化 21.1688 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邀请”来国王,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
C.咖啡馆成为了社交主要媒介 D.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
14.西班牙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一直上升,到 16 世纪末,物价平均上涨 4倍多,法国、 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
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在英国的埃克塞特,一夸特小麦的价格在 1543—1544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年不到 10 先令,两年后上涨到 19 先令,几经波折后到 1556—1557 年涨到 32 先令。西欧国 C.英国代议制正式确立 D.国王与议会共享政治权力
家的价格波动( ) 22.在谈到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中,有一点是必须要谈的,这就是《拿破仑法
A.受股份公司的操纵控制 B.引发西欧国家殖民争夺 典》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充分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法典根据法律上公
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D.导致欧洲白银大量外流 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典( )
15.16 世纪后,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野生树林转移到大种植园。可可树先在委内瑞拉、中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最后移植到非洲。19 世纪,巧克力在欧洲问世,巧 C.催生了西欧各国的民主制度 D.有利于被占领地区民族觉醒
克力甜点受到妇女、儿童的青睐,巧克力成为通俗食物。这一现象( ) 23.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
A.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 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
C.有利于消除各地生活方式的差异 D.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 是( )
16.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产时代的曙光”,对“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 24.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随后就陆续制造出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了人造染料、塑料﹑橡胶和纤维等;19 世纪 90 年代,催化、电解工艺等新科技的出现进一
B.神学理论遭受冲击且教会权威被沉重打击 步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这反映出( )
C.加剧了亚非拉等广大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 A.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 B.德国积极学习外国技术
D.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C.科技革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德国化学工业领先世界
17.“如果我们将中世纪比作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么我们必须将这新的觉醒时代,这个 25.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恰当的主题是( )
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始的时代,看成明亮而清澈的黎明。”“这个所描述的觉醒时代”( ) 时间 历史事件
A.高扬启蒙运动的旗帜 B.吹响文艺复兴的号角
C.开启宗教改革的先声 D.掀开民主革命的序幕 1785 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
1875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
改革( ) 1890 年 汉阳铁厂修建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1897 年 大清邮局创办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19.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
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 C.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D.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6.1837 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版了早期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以一个济贫院孤儿的成长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进入济贫院的穷人被要求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的情形,因此济贫院的救
20.伏尔泰认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 )
卢梭认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 A.工业化进程中社会问题 B.忽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这表明两者都( ) C.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倒退 D.垄断资本主义残酷剥削
A.赞成“开明专制” B.反对君主专制 27.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
C.重视社会公共道德 D.强调分权制衡 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 ) 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 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 分)
28.马克思曾说,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并不是他的发明,在他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前,
已有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及经济学家分析过阶级斗争的发展史及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对此解释
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
A.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借鉴了前人的阶级斗争理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 世纪欧洲人“向外拓展”的理由。并分析新“商
C.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承认与支持 D.具有思想上的独立性 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7 分)
29.下表所示为受到马克思高度赞扬的三个文件及其部分内容。这些文件( )
《中央委员会就公社选举 “公民们,不要忘记,只有从你们中间选出来的,与你们同甘
向选民进言》 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
“通过选举或考核,选择对选民负责、受经常监督并随时可撤
《告法国人民书》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 分)
换的公社法官和各级官吏”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
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 “各公社机关的职员,最高薪金规定为每年六千法郎”
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A.体现出主权在民的原则 B.旨在完善新型民主制度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在几年时间里,立宪、共和主义成了最时髦的东西;人人生而平等,人
C.保证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与人互称“公民”:法律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立宪成为普遍的意志;农民背上的封建枷锁被
30.第一国际成立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新’反映在( )
革命冲开;人民公意、主权和法兰西民族主义在外国干涉威胁下一致发展起来;平等和自由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成为国民的崇高理想;“革命”成为“大众口头禅”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从此成为不仅法国的,
C.进行了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D.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而且欧洲的伦理观念。人权和公民权的神圣性经过法国大革命达到了最高点,从英国的《权
利法案》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一脉相承而屡有增益,近代欧美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会的基本价值观均源于此,而这也成为西方人普遍认同的政治伦理传统。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三 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深受欧洲大
二、材料分析题(共 28 分)
陆近代思想和法律影响。其最主要特点是显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1776 年杰斐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 分)
逊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其中涉及的民主共和国原则和美国宪政文化,成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
为 1787 年宪法必不可少的思想准备。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这实质上只是 13 个州组成
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
的一个联盟,内部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力十分有限导致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局势呈现散沙
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
状态,享受利益的特权阶级仅限于富人和奴隶主,再加上当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化,导致
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
社会矛盾突出。因此,美国改邦联为联邦,通过立宪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缓和各方矛盾。
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杨丹卉《对 1787 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从 15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主要原
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
因。(5分)
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
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
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7 分)
(4)综上所述,说明思想理论和社会变革的关系。(2 分)
三、论述题(共 12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展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欧洲的成就。更恰当地说,它们乃是世界
发展过程的产物,而世界发展过程的空间焦点以前长期在东方徘徊,当时才开始向西方移动。
真正关键的问题与其说是促成工业革命的“独特的”西方特征或因素是什么,不如说是为什
么和如何发生了这种从东向西的转移。这种转移的原因应该在“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
起”这两个方面来寻找。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等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不得照抄材
料原句,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2021-2022 学年度(下) 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
1-5 DADCB 6-10 BDADA 11-15DBACD 16-20DBDCB 21-25AAACC 26-30AABAD
二、材料分析题
31.答案
(1) 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
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4分)
理由: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
西欧掀起向东方寻金(包括香料)的热潮;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
人文主义的推动;
向外传播基督教的热情。(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
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
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32.答案
(1) 主要观点: 自由、平等、相互制约。(2分)
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自然科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影响。(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2)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形成了普遍的公民意识、自由平等观念;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欧美近代价值观念的形成。(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原因: 美国独立;
受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的影响;
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度,中央政府权力有限;
战争带来巨额损耗,导致美国政治经济局面分散;
阶级矛盾等社会问题突出;
美国未经历君主制,为共和制推行奠定了基础;
华盛顿、杰斐逊等人的努力。(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
作用: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结束了邦联制,用法律形式维护了统一;
开创了民主共和制度,影响了世界多国的民主制度建设。
(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2分)
论述题
答案(12分)
评分说明:本题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的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特点、趋势和推动力量的综合把握,论证要明晰,要有宽度和深度,史中见识。无论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还是反对材料中的观点,只要符合题意,阐释充分,持论有据,均同等给分。
论证(提炼材料主题,提出个人观点)
一等 ①紧扣材料主题,观点明确;②精准引用史实,进行深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①能够结合材料主题,观点较明确;②正确引用史实,评论较好;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①偏离材料主题,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一: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
工业革命出现以前,欧洲通过“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对世界的认知,开辟了通往东方的商业通道,世界各地的联系开始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正当贸易的扩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近代的社会转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政治基础。同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和日益频繁的东西方贸易,也为欧洲商品提供了潜在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这也成为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在当时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下,东西方都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
示例二:“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出现以前,东方国家政治上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逐渐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东方的衰弱给西方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印度等部分东方国家甚至在西方殖民入侵之下逐渐丧失了政治经济独立,日益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西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西方开始逐渐超过东方。综上所述,“东方的衰弱”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资本、原料产地和市场等要素,“西方的兴起”则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技术积累,两者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