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复习课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复习课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8 22: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予欲无言,天何言哉
本节课由三项任务组成,请大家按PPT指示完成任务
任务一:写作万能金句背诵(5分钟)
1.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 -------------尼采
2.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欢快,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3.生活如此凌厉,不容出错,青春如些仓促,不许犹疑。
4.就算不欢快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脸。
5.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托马斯·卡莱尔
6.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作文金句三
分组点评《遗失的童真》
构思组:行文思路
举例组:可加例子,注意其例后点评
金句组:哪些句子值得学习
修改组:哪里可以完善,修改得更好
《遗失的童真》
当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孩子从卖气球的人手中牵走一个心愿”,多么可爱而美好的诗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而如今这样的笑脸在冰封冻结。本该童真的年纪,却一脸愁苦,为学业奔波。我们不应抱怨现在的孩子为何圆滑世故,我们应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遗失,又是什么加剧了这种遗失的势头。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 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杀。
汪增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碌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这份童真,这份初心,倘若一直坚守,如同守护一株鲜红欲滴的玫瑰,梦过于美好,守护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间,现实让人们知道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但为什么现实让人们害怕得连一个梦的开端也不肯轻易地为孩子许下呢
遗失的童真被一种潜在的暴力撕扯得支离破碎。最好的成长,不是小小年纪就考上了名牌大学,不是小小年纪就深谙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纪就挥毫千里、琴声悠扬。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的无忧闲适之景。未来或许残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创造,便不会畏惧。
有些事终要经历,那便到时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为何不好好珍惜 遗失的童真,带给了我们怅惘,但愿这番省悟能让天真无邪的笑声在风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作文金句二
1.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法〕雨果《海上劳工》
2.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
3.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那方面看。——雨果
4.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歌德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权德兴
任务一:点评作文《成功源于你的价值》
提示:从构思、立意、论述、开头结尾、语言等角度
1.开头引用+点题,但此句并非罗曼·罗兰所言
行文思路,环环相扣,全文共7段:
2.价值与成功的关系——自我与社会双重认可
3.没有价值却成功不长久,也不真实
4.我们应该怎么做——努力提升自我价值
5.国家需要有价值的人
6.当今时代更需要成就自我,功德天下的人
7.引用加点题
怎么举例论证
请学生分析《成功源于你的价值》第三段的举例论证:
瞿天临事例围绕“成功是一时的”展开,“可见”后的内空很关键。反向论证,“若不是……”“那么……”,因果论证,“所以,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语言简洁干净,不说废话,也不跑偏,始终围绕关键词进行议论。
没有例子,怎么论证?
看文章第五段: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
把大的抽象的话题具体化
再加上一个结论句:
努力给社会创造价值,是你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倒数第二段写得不好,可以改得更精彩。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因果论证、反面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排比论证。大家自己可以试着修改一下。
任务二:请翻译下列句子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请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红字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选自魏源《默觚·学篇二》)
接触了实际后才知道真相,亲自实践后才知道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 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步;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自己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海上的商人在海上望一眼;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以为自己知道(佳肴的)味道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唱歌的人不在于声音高尖,而在贵在合节拍;发表议论的人不在于言辞华丽,而要有实在的。善于唱歌但不懂调,不能算会唱歌;善于言谈但不知变化,不能算会说话。你们这些儒生握着圆规而指责曲尺,拿着水平仪而指责墨线,只凿通了一个洞眼,懂得一个道理,却不知道灵活变化。因为自己没有见过就不相信别人(看见的东西),好象蝉不知道雪一样。死抱住古书硬要应用到今天来,这就象辰参两星永远不会相逢,又象粘住了瑟的柱而去调瑟的弦一样,肯定难合于世。
《东坡志林》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苏轼《与二郎侄》
二郎侄: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只书字亦然,善思吾言。
节录自《吕氏春秋》
君子在品行上自我要求,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做事情一定踏实于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不通,君子也认为行得通;做事情不踏实于道义,有举动不遵循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得通,君子也认为行不通。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读诗多遍,其义自见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任务三:拿出《三维设计》依次回答问题
P208页【应用体验】全国卷
1.问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问铺垫指什么?
2.翻译《自咏示客》,并指出尾联的表现手法。
3.完成208——209页的省略、倒装、词类活用和互文。
4.209页《敬酬李》指出难读懂的词句
本诗除了闲适的心情外,还有其他感情吗
怎么判断颈联的表现手法?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1.《汉寿城》:解释“荆榛”“牧竖”
最后两联表达什么情感?
2.《咏山泉》从哪几处读出山泉什么品格?
3.《赋得暮雨》:想象并描述前三联的画面。
赏析最后一联。
4.翻译《和张规臣》两首诗
5.举出另一首干谒诗。
翻译《投长沙裴侍郞》
描写具体场景而不直抒胸臆,这对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作用应该指什么?
《三维设计》P213——214
1.举出另一首干谒诗。
翻译《投长沙裴侍郞》
描写具体场景而不直抒胸臆,这对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作用应该指什么?
2.《东流道中》从哪里可以读出羁旅?
猜一猜:“邮舍”是什么?“冬青”是什么?
3.《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上阙可以从哪些字句读出诗人情感?下阙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4.翻译《观田家》,注意文言词语:就理、晏、宿储、已
如何读懂一首诗
知人论世:李剑州,生平无考,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前一年,杜甫到过那里,和他有交往。这年,杜甫准备离蜀东行到荆州,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使君是谁?高义驱古今是什么意思?
“寥落三年”指谁?“寥落”作何解?
本诗典故是何寓意
颈联如何理解?“滟滪堆”这个地方有何特点?暗指什么?“双蓬鬓”怎么理解?
尾联“戎马”代指什么?结合杜甫的经历分析这句的情感。
最后一句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吗?这句的情感基调是悲是乐?
宋代哲理诗
秋日偶成 (程颢·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一方面可用来比喻悟道时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一方面也用来比喻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书扇示门人 (范仲淹·北宋)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范仲淹此诗在奉劝提醒世人,不要存着想永远占有土地的幻想-请看原野里一片青山,景色是那样的清幽,这些前人留下的土地啊,都被后人接收去了!然而,接收这些大好土地的后人啊,且休欢喜,还有等接收这片土地的人就在后头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