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山中访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山中访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26 2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山中访友
—李汉荣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好心情的摇篮,泰山不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人心灵的好朋友。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诗人李汉荣《山中访友》,让我们感受作品的情感美,语言美丽……【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课堂练习(1)注音。
栀子(  ) 唱和(  ) 禅心(  )
湛蓝(  ) 憔悴( ) 逝川(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③玄秘深奥。(  )
④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⑥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
⑦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zhīshìhèchánzhànqiáo cuì逝川凝神玄奥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憔悴听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古桥德高望重的 ( )树林青翠的( )白云洁白的( )的山泉明镜般的( )瀑布雄浑的( )溪流小诗般的( )悬崖玄奥的( )云雀清纯的( )老柏慈祥的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热爱 山中“朋友研读与赏析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2.“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了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用的是拟人化说法。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说既使行文生动,又为下文写与景物对话铺垫。 4.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表现在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上和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上。
文章的叙述方式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也是每一位读者的,更加感到亲切。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充分。
本文的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会时时为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课堂小结 同学们,自然是美好可亲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善待她,正如德国作家歌德在诠释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启迪人们的,“她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生活在自然怀里的我们如能以一颗挚真的童心去呵护、关爱她,那么她就会荫庇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所描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