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导学创意
李雅慧
【课标·教材·学情】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全篇共12节,讲述了古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轶闻趣事,表现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文章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篇小说的作者所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使学生容易感受、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小说的语言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准确传神,又继承了说唱文学语言的押韵和爽脆,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这篇小说浸润着古典文学的色彩,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来学习,了解这类小说的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而扩大阅读视野,增
加对小说多样化艺术风格的感性了解。
【重点·难点·疑点】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
1.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重点: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难点:欣赏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结合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其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对精彩的语句、段落可要求学生摘抄或背诵。同时,要鼓励学生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
格。
导学方法:
1.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2.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人领悟小说的语言特色。
【自主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布置三个预习作业,分别是:
1.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查阅刘绍棠及其乡土文学的有关材料。
3.了解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的主要人物和内容,最好能阅读全文。
关于字词,借助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关于作者、作品介绍,请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以避免个别同学不查阅资料。
(二)课堂导入—走近文本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速读课文一整体感知
思考:1.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浓笔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2。概括课文的故事内容:请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的故事。
明确:文中描写了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渔、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性格更是爱憎分明,拿得起放得下。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几个年轻纤夫合起来都不是她的对手;就是这样一个泼辣无比的人,也有一个“克星”,那就是孙子何满子。她对孙子可是宠爱有加。爷爷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他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艳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华财,像概钱,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四)自主探究—人物性格
让学生大声自由真情地朗读课文,深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尸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间.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以上两个间题是主问题,为了让学生更顺畅地理解人物形象,:我把它细化为如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
1.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危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2.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分析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戮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3.为什么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人胜,因此得了个“柯大学问”的外号。
4.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工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邵个时代揭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全体学生都应该达到、可以达到的基本目标。
(五)自主探究—语育特色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精彩的语言,读一读,品一品,对于精彩的段落和语句要摘抄下来,并背诵。
让学生联系阅读体验,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要适时地加以点拨,探究小说的民族气息和民族风格的特征: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指导学生用心去品读,用心去感悟。
(六)课堂小结—方法提炼
教师总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技巧是鉴赏小说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把握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及其重要作用,应先了解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方法,这其中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分析好人物形象进而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小说的主题。
【反思与强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特设置以下作业:
1.摘抄文章中语言精彩的句子,并背诵。
2.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另外,为了鼓励学生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布置学生课后阅读中篇小说《蒲柳人家》全文和评书《三侠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