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把诗人从小到大的思母、思妻、思乡之苦凝结于诗中。
B.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最后一节把个人的悲观感情与强烈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C.这首诗形式优美:一是结构美,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二是音乐美,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如诗中“乡愁是……”四次重复,还有同一位置上量词的变换、叠词的使用等,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D.全诗意象集中明朗,意境悠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5.下列诗句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重新变得年轻。
D.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6.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赏析:诗人把“我”假设成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B.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赏析:这是全诗的最高音,抒发了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这里母亲即故乡,故乡即母亲,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分开了,而且将我与故乡永远分开了。
C.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赏析: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己在解放区土地上找到安慰的感受,也唤起了读者对解放区倍感亲切的感受。
D.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赏析: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替代的。
7.对余光中《乡愁》这首小诗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首段是说作者小时候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段是说成人后和新娘各在水一方,只凭书信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第三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海峡用“浅浅”来修饰,第四段是作者登高一呼: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
8.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蛙眼对于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B.在长时间的流亡岁月中,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关于宇宙的理论。
C.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D.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
9.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乡愁打动观众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流下了眼泪。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品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温情催人双泪垂 B.品味美食学感恩
C.佳片掀起收视潮 D.新作追求国际化
二、填空题
10.填空。
《乡愁》中诗人按照 顺序贯穿全诗,抒发了诗人 、 、 的思想感情。
11.在下面各句中的括号里填上量词,在横线上填上形容词。
①乡愁是一( ) 的邮票
②乡愁是一( ) 的船票
③乡愁是一( ) 的坟墓
④乡愁是一( ) 的海峡
1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 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 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 然泪下。
三、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 ,现代著名 ,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他的诗作运用 化的 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 。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乡愁(诗)
【解析】【分析】D项划分有误,应改为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点评】此题考查节奏的划分。做此类题,要注意节奏划分的方法,如:虚词(如“不但”、“那”、“所”)、助词(如“的”)一般不单独划成一个音步,而是与其前或其后的实词划在一起;“一无所有”这样全由实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应划成两个二字音步,只有“是白石的”这类含有虚词、助词的四个字才有必要划成一个四字音步。
2.【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CD.正确;
B.诗歌中并没有悲观感情的流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思念故乡的主旨,抓住诗歌意象,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排序题。通读短文后,分析这则短文的结构为总分总,第五句先总起全文,第一句“这是”指代第五句的内容,第三,四,二句具体分析,第六句加以总结。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语段排序。做此类题,要先通读短文,找出短文的内在关系,并注意一些连接顺承的词语,或指示代词等。
4.【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乡愁(诗)
【解析】【分析】A项不正确。此题带有抒情的意思,所以“报得三春晖,”这个逗号要改为“!”。
【点评】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做此类题,要注意常考题:逗号,感叹号,引号里和引号外等用法的辨析。
5.【答案】B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比喻
【解析】【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比喻要求有本体和喻体,明喻还要求喻词。此题中,只有B项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乡愁,喻体是船票,喻词是。
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比喻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和判断。
6.【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诗歌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B项有误。《乡愁》的最高音应该是全诗的结尾,由个人之思上升为家国之思,升华了主题。
故答案为:B
【点评】对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作品风格、主旨及思想意义等方面入手。
7.【答案】C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所以“坟墓”并不是表示封闭的旧社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做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把作者所用之物和所抒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笔下的事物都是作者抒情的“道具”。
8.【答案】C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A误用虚词,两村“对于”都应改为“对”;
B缺主语,删去“使”;
D成分残缺,“恢复”前加“病人”。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9.【答案】C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通读这段文字,了解主要内容。采用尝试选项法,选择既能体现文字内容,又与“乡愁打动观众心”句式一致的选项。“佳片”对“乡愁”,“掀起”对“打动”,“收视潮”对“观众心”,且C项是对文段首句——全段中心句的高度概括,C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答题时,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回答。
10.【答案】时间;乡关(故乡)之思;怀亲之情(对母亲、对妻子等亲人);热爱祖国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根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可知诗人按照时间顺序贯穿全诗,抒发的情感依次指: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歌的意境在最后一节得到升华。诗人的感情超越了个人和家庭,拓展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祖国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是乡愁的真正源头。
故答案为:时间;乡关(故乡)之思;怀亲之情(对母亲、对妻子等亲人);热爱祖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课文要多读多看,准确理解。
11.【答案】枚;小小;张;窄窄;方;矮矮;湾;浅浅
【知识点】形容词;量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根据各自修饰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量词和形容词。比如一枚邮票; 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另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来填空。
【点评】选词填空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词义、词性、色彩、范围、搭配对象和搭配习惯等方面作为突破口。结合语境是原则,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来理解词义。
12.【答案】眷;弥;撼;shān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1)“ juàn恋 ”应写作“眷恋”;
(2)“ mí 新”应写作“弥新”;
(3)“ 震hàn ”应写作“震撼”;
(4)“ 潸然泪下 ”中的“ 潸”应读作“ shān ”。
故答案为:眷;弥;撼;shā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13.【答案】(1)A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乡愁(诗)
【解析】【分析】⑴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
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⑵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
⑶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故答案为:⑴A
⑵“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⑶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诗歌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斟酌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从修辞、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调。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意象、重点语句理解思想情感,是忧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14.【答案】(1)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2)1940;觉醒
(3)E
(4)D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乡愁(诗);比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艾青有关的文学常识。
⑵《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我们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从这几句话中提取“1940”“觉醒”即可。
⑶E项“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对这首诗赏析不当。应该运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他的这种艺术的表现,使人们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融入中,获得了一种诗意的快感并进而产生哲理的领悟。
⑷D项“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本诗歌表现的就是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仍旧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或表现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我地下工作者面对刀丛团结一心、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也就是说表达情感的目标性很强。
故答案为:⑴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⑵1940;觉醒
⑶E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牢固掌握文学常识知识点,有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⑵本题考查对写作背景的了解。答题时应注意,赏析诗歌要了解写诗的时代背景、创作的宗旨、表达的感情,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团结的主题。
⑶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词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的关键词句,然后仔细斟酌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答题时应注意,先对诗歌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致把握,然后对选项的说法逐项分析,D项分析不符合这首小诗的特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答案】D
【知识点】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乡愁(诗)
【解析】【分析】D项划分有误,应改为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点评】此题考查节奏的划分。做此类题,要注意节奏划分的方法,如:虚词(如“不但”、“那”、“所”)、助词(如“的”)一般不单独划成一个音步,而是与其前或其后的实词划在一起;“一无所有”这样全由实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应划成两个二字音步,只有“是白石的”这类含有虚词、助词的四个字才有必要划成一个四字音步。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把诗人从小到大的思母、思妻、思乡之苦凝结于诗中。
B.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最后一节把个人的悲观感情与强烈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C.这首诗形式优美:一是结构美,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二是音乐美,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如诗中“乡愁是……”四次重复,还有同一位置上量词的变换、叠词的使用等,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D.全诗意象集中明朗,意境悠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CD.正确;
B.诗歌中并没有悲观感情的流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思念故乡的主旨,抓住诗歌意象,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乡愁(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排序题。通读短文后,分析这则短文的结构为总分总,第五句先总起全文,第一句“这是”指代第五句的内容,第三,四,二句具体分析,第六句加以总结。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语段排序。做此类题,要先通读短文,找出短文的内在关系,并注意一些连接顺承的词语,或指示代词等。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乡愁(诗)
【解析】【分析】A项不正确。此题带有抒情的意思,所以“报得三春晖,”这个逗号要改为“!”。
【点评】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做此类题,要注意常考题:逗号,感叹号,引号里和引号外等用法的辨析。
5.下列诗句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重新变得年轻。
D.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答案】B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比喻
【解析】【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比喻要求有本体和喻体,明喻还要求喻词。此题中,只有B项是比喻的手法,本体是乡愁,喻体是船票,喻词是。
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比喻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和判断。
6.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赏析:诗人把“我”假设成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B.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赏析:这是全诗的最高音,抒发了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这里母亲即故乡,故乡即母亲,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分开了,而且将我与故乡永远分开了。
C.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赏析: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己在解放区土地上找到安慰的感受,也唤起了读者对解放区倍感亲切的感受。
D.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赏析: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替代的。
【答案】B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诗歌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B项有误。《乡愁》的最高音应该是全诗的结尾,由个人之思上升为家国之思,升华了主题。
故答案为:B
【点评】对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作品风格、主旨及思想意义等方面入手。
7.对余光中《乡愁》这首小诗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首段是说作者小时候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段是说成人后和新娘各在水一方,只凭书信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第三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海峡用“浅浅”来修饰,第四段是作者登高一呼: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
【答案】C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所以“坟墓”并不是表示封闭的旧社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做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把作者所用之物和所抒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笔下的事物都是作者抒情的“道具”。
8.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蛙眼对于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B.在长时间的流亡岁月中,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关于宇宙的理论。
C.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D.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
【答案】C
【知识点】我爱这土地;乡愁(诗);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A误用虚词,两村“对于”都应改为“对”;
B缺主语,删去“使”;
D成分残缺,“恢复”前加“病人”。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9.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乡愁打动观众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流下了眼泪。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品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温情催人双泪垂 B.品味美食学感恩
C.佳片掀起收视潮 D.新作追求国际化
【答案】C
【知识点】新闻概括;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通读这段文字,了解主要内容。采用尝试选项法,选择既能体现文字内容,又与“乡愁打动观众心”句式一致的选项。“佳片”对“乡愁”,“掀起”对“打动”,“收视潮”对“观众心”,且C项是对文段首句——全段中心句的高度概括,C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答题时,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回答。
二、填空题
10.填空。
《乡愁》中诗人按照 顺序贯穿全诗,抒发了诗人 、 、 的思想感情。
【答案】时间;乡关(故乡)之思;怀亲之情(对母亲、对妻子等亲人);热爱祖国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根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可知诗人按照时间顺序贯穿全诗,抒发的情感依次指: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歌的意境在最后一节得到升华。诗人的感情超越了个人和家庭,拓展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祖国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是乡愁的真正源头。
故答案为:时间;乡关(故乡)之思;怀亲之情(对母亲、对妻子等亲人);热爱祖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课文要多读多看,准确理解。
11.在下面各句中的括号里填上量词,在横线上填上形容词。
①乡愁是一( ) 的邮票
②乡愁是一( ) 的船票
③乡愁是一( ) 的坟墓
④乡愁是一( ) 的海峡
【答案】枚;小小;张;窄窄;方;矮矮;湾;浅浅
【知识点】形容词;量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我爱这土地;乡愁(诗)
【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根据各自修饰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量词和形容词。比如一枚邮票; 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另外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对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来填空。
【点评】选词填空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词义、词性、色彩、范围、搭配对象和搭配习惯等方面作为突破口。结合语境是原则,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来理解词义。
1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 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 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 然泪下。
【答案】眷;弥;撼;shān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1)“ juàn恋 ”应写作“眷恋”;
(2)“ mí 新”应写作“弥新”;
(3)“ 震hàn ”应写作“震撼”;
(4)“ 潸然泪下 ”中的“ 潸”应读作“ shān ”。
故答案为:眷;弥;撼;shā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三、诗歌鉴赏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答案】(1)A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3)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乡愁(诗)
【解析】【分析】⑴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
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
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⑵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
⑶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故答案为:⑴A
⑵“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⑶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诗歌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仔细斟酌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从修辞、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情基调。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意象、重点语句理解思想情感,是忧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 ,现代著名 ,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他的诗作运用 化的 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 。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答案】(1)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2)1940;觉醒
(3)E
(4)D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乡愁(诗);比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艾青有关的文学常识。
⑵《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我们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从这几句话中提取“1940”“觉醒”即可。
⑶E项“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对这首诗赏析不当。应该运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他的这种艺术的表现,使人们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融入中,获得了一种诗意的快感并进而产生哲理的领悟。
⑷D项“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本诗歌表现的就是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仍旧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或表现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我地下工作者面对刀丛团结一心、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也就是说表达情感的目标性很强。
故答案为:⑴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⑵1940;觉醒
⑶E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牢固掌握文学常识知识点,有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⑵本题考查对写作背景的了解。答题时应注意,赏析诗歌要了解写诗的时代背景、创作的宗旨、表达的感情,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团结的主题。
⑶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词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的关键词句,然后仔细斟酌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答题时应注意,先对诗歌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致把握,然后对选项的说法逐项分析,D项分析不符合这首小诗的特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