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第51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
初一历史
(卷面分数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下面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B.北京人体征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很多,有下图几种代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针、铁器
2.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是我国氏族社会时期的典型代表,当你来到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参观时,你看到了什么呢? ( )
①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干栏式的 ②那里的居民主要以粟米为生
③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④陶器已成为那时日常的主要用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西周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4. 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5.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8. 某史书记载:“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之相关的史事是 ( )
A.巨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城濮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尧舜禹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迎合诸侯 “推私恩” 的要求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天的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 )
A.西藏 B.新疆
C.宁夏 D.广西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
A.顾恺之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3.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形成人口南迁浪潮是在(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14.下列图示大致准确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是( )
15.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C.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D.曹操骄傲轻敌,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16.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是( )
A.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 B.灌钢法的发明
C.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D.铜器的出现
17.下列组合有错的一项是( )
A.蔡伦——“蔡侯纸”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张仲景——“五禽戏” D.王羲之——《兰亭序》
18.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青铜器 D.石窟艺术
19.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20.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佳话反映的是( )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
21.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 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2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盛况?(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24.“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25.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隋文帝——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
26.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对于挫折我们必须乐观和豁达,在我国唐诗中就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豪迈气概,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7.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 )
A.广东沿海 B.四川地区 C.中原地区 D.浙江沿海
29. 弗兰西斯 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 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 .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31.初一的小丽想查阅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论语》
32. 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
A.长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3.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基础的是( )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隋朝科举制 D.元朝行省制
34.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进士”规定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规定范围内命题
B.考试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的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35.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宣扬国威 ②到夕阳去“取宝” ③为开辟新航路 ④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 ⑤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36.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⑤两次雅克萨反击战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①⑤
C. ②④③①⑤ D. ③①②④⑤
37.廷杖制度设立于( )
A.朱元璋在位时 B. 明成祖在位时
C. 康熙在位时 D. 雍正在位时
3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39. 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 安徽 B.广州 北京
C.湖南 新疆 D.福建 合肥
40.下列关于“康乾盛世”时期的政策,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外闭关锁国 B.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
C.鼓励工商业,重视科学技术 D.大兴文字狱
二、列举组合题(每题1分,共8分)
4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是谁?
(1)他是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 )
(2)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深受人们爱戴。( )
(3)他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
(4)他是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
42.小明是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现有下列图书,请你帮他将这些图书准确分给 下列同学(只需填相应的字母):
A.《西游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三国演义》
(1)小张同学长大后想成一名中医,你应将____分给他。
(2)小华同学一直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____分给他。
(3)小明同学想要一本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书,你应将_ ___分给他。
(4)小龙同学对刘备、关羽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____分给他。
三、材料阅读题(本大题共5小题, 43题12分,44题10分,45题10分,46题10分,47题10分,共52分)
4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这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3)材料二中的改革起到什么作用?(2分)
44.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10分)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______即今天的 市,最远可到达 。(4分)
(2)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新疆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2分)
(3)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至少列举两例。) (2分)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2分)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2分)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试列举两点原因。(4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经济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之处?(2分)
47.阅读下列图片:(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图一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迎进来,也走出去”。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吗?请简述当时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并举例说明它不仅“迎进来,也走出去”。(4分)
(2)图二反映的事件被称为明朝对外开放的壮举,请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分)
(3)图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你能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并简述其影响?(3分)
(4)图四是有关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内容,请你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政策或行为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1分)
大庆市第51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
初一历史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列举组合题(每题1分,共8分)
41. (1)( )
(2)( )
(3)( )
(4)( )
42.(1)
(2)
(3)
(4)
三、材料阅读(本大题有5道小题,共52分)
43. (1)(2分)
(2)(8分)
(3)(2分)
44.(1)(4分) 、 、 、
(2)(2分) 、
(3)(2分)
(2分)
45. (1)(2分) 、
(2分)
(2)(2分)
(2分)
⑶(2分)( )
46.(1)(2分)
(2)(4分)
(2分)
(3)(2分)
47.(1) (4分)
(2) (2分)
(3)(3分)
(4)(1分)
考 场
座 号
班 级
姓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订………………………………线………………………………………
魏
魏
魏
蜀蜀蜀蜀蜀蜀
吴
蜀蜀蜀蜀蜀蜀魏
蜀
蜀
吴
吴
吴
魏
魏
魏
A B C D
考 场
座 号
班 级
姓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订………………………………线………………………………………
考 场
座 号
班 级
姓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