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兴起: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6世纪):(《复习汇编P23》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起到的共同作用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经济(物质)基础。
(二)制度产生: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如:日本的明治维新1869、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巩固和扩大了资产阶级统治。
(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 特别提示: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有三大杠杆
1、政治革命(或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2、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
3、科学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启示: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导
三、资本主义矛盾激化与危机
(一)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1914-1918):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二)经济大危机: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导致政治危机,德、日、意建立或强化法西斯专政,建立轴心国集团,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二战最终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崩溃。
(三)二战(1939-945):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4.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后至今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高速发展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
(三)经济全球化: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发展。
◆独家视角: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受挫的几个时期
经济危机:(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影响: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最终爆发二战。
(2)1974——1975年经济危机。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而发生。影响: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世界大战:(1)1914——1918年 一战(2)1939——1918年 二战。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和主战场,欧洲各国纷纷参战。影响: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欧洲主要国家战争耗资巨大,生产遭战火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美国本土远离战火,并在两次大战中大发横财。
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过几次演变?
第一次: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丧失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值超过英国;一战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
第二次: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第三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第四次: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表一:资产阶级革命
名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美国内战
时间 1640年----1688年 1775年----1783 1789年---1794年 1861年---1865年
原因 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英国的殖民统治; 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南方奴隶制度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 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资产阶级(林肯)
开始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 来克星顿的枪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地狱 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资产阶级又是革命民族解放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
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 《解放奴隶宣言》,《宅地法》
结果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确立联邦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或民主(总统)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北方获胜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名称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 1861年 1689年
原因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严重的民族危机
内容 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得到一份地,必须高价赎买。(九上117、118页)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九上P119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结果 废除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影响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保留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地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但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表二:资产阶级改革
表三: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6世纪)
1、文艺复兴(14世纪的意大利;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人文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人 物 国 别 代表作品 地 位
但 丁 意大利 《神曲》 先驱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艺术大师
莎士比亚 英 国 《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文学巨匠
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人物 时间 资助国 航 线 备注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古巴、海地 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 1519年 西班牙 环球航行 环球航行第一人
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表四: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和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主要成就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是其标志性成果;火车机车(史蒂芬孙) 1、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2、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机械化。 电气化 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特点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3、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3、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灯发明、飞机和汽车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文明.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请谈谈你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也应该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