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整体活动设计
俄国思想家别尔佳耶夫说:“自由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生活的自由。”中学阶段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时期,让我们通过阅读去享用人类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吧!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阅读与审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周,邀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课段
春光如画美如诗,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课段目标
1. 精读《谈读书》《不求甚解》两篇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完成思维导图。
2.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学习和借鉴文章说理艺术,巩固一般议论性文章的阅读策略。
3.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二、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活动资源
1. 核心资源:《谈读书》《不求甚解》
四、活动设计
七年级同学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加入到读书小队中,向他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帮助他们汲取阅读的力量。通过学习《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理解读书的奥妙,向七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
1. 梳理《谈读书》的论证思路。
(1) 完成思维导图。
(2)用自己的话简述《谈读书》的论证思路
2. 梳理《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
(1)完成思维导图。
(2)用自己的话简述《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
3. 归纳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五、课段学习反馈
1. 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完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书心得小报告,向七年级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的青春只有一次,而这个季节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阅读吧!
第二课段
在艺术鉴赏中“阅读”更广阔的世界!
一、课段目标
1.理解核心概念“意境”及作者观点,初步了解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2.根据关键语句梳理课文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文艺论文中实例的特殊作用。
3.借鉴文中关于“意境”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的相关资料。
二、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三、活动资源
《山水画的意境》《说意境》
四、活动设计
阅读是个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艺术鉴赏也是一种阅读。学校开展“走近大师,感受艺术”的艺术展览会,现场展出了很多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山水画的作品。为了进一步感受大师的作品,你翻阅了各种资料,并仔细阅读了《山水画的意境》。
1.认真阅读《山水画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本文的思维导图。
2.针对以上思维导图,小语和小文进行了交流。
交流之后,小语和小文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导图。
3.同样对画展感兴趣的小永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李可染大师明明要探讨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但文中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这是为什么?用诗歌来论证绘画的做法可行吗?
完成以上表格后,你能帮小永解开他的疑惑吗?
4.小中也加入到了艺术鉴赏小队中,他向同学们推荐了叶朗的《说意境》一文, 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研读和讨论。
文章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古诗词和园林的阐述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试着运用本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意境,请你也参与其中。(从李可染山水画中自主选择作品进行理解)
《万山红遍》李可染
《井冈山》李可染
五、课段学习反馈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学习完《山水画的意境》,欣赏完李可染大师的画作,你有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第三课段
一、课段目标
1. 运用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自主阅读《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 把握核心概念,借助符号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 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艺术见解。
3. 借鉴课文中阅读鉴赏理论和方法去鉴赏文学艺术作品。
二、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三、活动资源
《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
四、活动设计
为了进一步开展“阅读与审美”的主题活动,宣传文艺之美,校广播站将要播报《无言之美》和《驱遣我们的想象》两篇文章,你作为播报员,为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制作了一份听众分析单。
2.在广播站的播报宣传之下,学校掀起了“阅读”文艺的热潮,同学们纷纷寻觅“无言之美”。
(1)小语在听完广播后,深刻地感受到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关注有形有象的部分,还应该关注其中的“空白”,驱遣想象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她认为诗歌中最能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美,她从《唐诗三百首》中选择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了赏析。
(2)小中同学从《无言之美》中了解到雕塑的无言之美是注重含蓄不露, 找到了文中提及的雕刻《拉奥孔》的图片,用笔思考描摹出了心中的美感。
(4)小永和小文在寻觅“无言之美”的过程中起了争执,他们都找到了学校校园一角“雅趣园”,不过小永用照片记录了美,小文则把美景画了下来,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最美。看完他们的作品后,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段学习反馈
阅读《文艺作品的鉴赏》,完成一份读书笔记。
单元学习反馈
【单元学习反馈】
(一)必做
1.阅读《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成》,完成习题。
2.个人作文认真修改。从论点、论据、论证等角度,重点选择一个角度,修改自己的作文。
3.伙伴作文推荐。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篇伙伴作文,评价其突出亮点,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
(二)选做
运用本单元有关鉴赏的知识,从以下两个方面任选一处进行鉴赏。
1.2022 年春晚以北宋名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节目——《只此青绿》将传统书画艺术与舞蹈之美融为一炉,口碑炸裂。
2. 北京奥运会冰上场馆的颁奖礼服“鸿运山水”的设计以 12 世纪中国名画《千 里江山图》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画中的山水表现手法, 将中国传统山水图像 与冬奥核心图形中的山影相结合,达到古朴典雅,清新流畅的视觉外观。
【单元活动实施反思】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读书与鉴赏,所选的文章都是有关读书求知、艺术鉴赏方面的,涉及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深刻体察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初步领略文学、美学的理论和话语体系,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本单元的核心学习内容是: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思辦方法,发现疑难问题, 进行独立思考,学习文艺欣赏方法并迁移运用。
由于议论文没有小说、戏剧丰富的故事情节,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兴趣本就不高,而文艺论文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无疑又进一步加大了九年级学生学习议论文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阅读与审美”活动周这一真实情境,通过读书会、艺术展览、广播宣传等活动,化抽象、艰涩的理论知识为具体、可理解的知识,调动学生阅读文艺论文的兴趣。
在具体活动中,首先我们就学生对论证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提供思维支架范例,确保学生有例可循,并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其次, 就学生对文艺论文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问关系不清晰的问题,我们通过真实情境,运用对话理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接着,就学生难以理解的观点与实例关系的问题,补充相关素材,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明白文艺论文实例的独特作用;最后通过结合社会生活,让学生去发现并欣赏身边的美,学以致用,真正将所学落到实处。
本单元我们还是立足突出文艺论文的文体意识,注意单元内部的沟通关联, 在结合情境的活动设计中可能还有许多不当之处,但我们且学且成长,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