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坍(tān)塌 轻觑(xù) 铮(zhēng)铮作响
B.宽宥(yóu) 矗(zhù)立 云霓(ní) 费时弥(mí)久
C.游弋(yì) 麾(huī)下 显赫(hè) 鸠(jiū)占鹊巢
D.栖(qī)息 困厄(è)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suì)
2.下面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儒养 襟怀 独辟溪径 不知所措
B.灰烬 疆域 抽丝剥茧 可望而不可及
C.蔑视 窗棂 李代桃疆 形消骨立
D.祥和 挟持 惊世骇俗 俯拾即是
3.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身材矮小,他经常感到自惭形秽。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她是个非常认真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中篇小说《 》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朗读者》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_____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______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_____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______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综合题
9.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口号。
10.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
(2)结合上面新闻,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所写内容是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
1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美容、商战、股票、英语……②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③这样的阅读虽然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及自身的价值。④它的“无用”其实是更深层意义上的有用。⑤你不能否定这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⑥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⑤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觑”应读qù;
B项,“宥”应读“yòu”“矗”应读chù;
C项,正确;
D项,“秽”应读hu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儒——濡,溪——蹊;
B项,及——即;
C项,缰——僵,消——销;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字和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A中“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
B项中“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C项中“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符合语境;
D项中“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注意成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4.【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通过读全句段,可知⑥表达了一种观点是总起句,可作为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为第二句,而后从两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⑤④句以名言为证然后引出结论,所以⑤在④前。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
故答案为:C。
【点评】语境补写类试题必须读完整个语段及给出的句子,对整体的内容和句子间的结构逻辑关系有所了解,方能判断出句子的排序方向。特别是填空处的前后语境以及标点符号,甚至是带序号的句子间都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排列好句子后,再重读语段,检查填写之后的内容是否连贯,逻辑关系是否符合。
5.【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A项,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这里用在形容身材矮小的感受,不符合语意。
B项,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适合用在两人关系密切方面。
D项,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故选C项
【点评】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做此类题,要注意先理解成语的含义,要注意成语的用于范围,感彩,程度深浅,不可望文生义。
6.【答案】毕淑敏散文;预约死亡
【知识点】作家作品;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毕淑敏散文》。毕淑敏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祖籍山东,当兵出身。作品有《女人之约》《昆仑殇》《红处方》,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 中篇小说《 预约死亡 》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课内外文学常识的积累,要识记名家名作,作者及作品简介,主要人物及情节等。
7.【答案】(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①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②《朗读者》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③《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容易触动观众,引起情感共鸣。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阅读。(1)此题考查中心论点。一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文题,开头或结尾,短文都是围绕文题“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2)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六段把许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与《朗读者》进行对比,所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作用是为了突出《朗读者》“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3)联系上一句,划线字指代“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此题可以在第2,3,4,5几段文字里面概括,找到突出《朗读者》优点的句子。
【点评】此题考查议论文阅读。(1)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概括全文的中心句子,一般比较简略,有时出现在文题,开头或结尾,本题就是文题。
(2)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一般论证的方法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本题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为了突出《朗读者》出彩的特点。
(3)此题考查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做这类题,一般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找相邻的句子。
(4)此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做此类题,要阅读全文,逐段分析概括。
8.【答案】(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补充论据
【解析】【分析】(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通过文章的关键句“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沫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可以总结题目: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林语堂的话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不是事实论据。BCD分析正确。
(3)这句话主要是论述品读经典的作用,可联系下文进行分析。根据“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深入思考,启边智慧,荡涤心灵”分析可知:经典作品能引发人的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4)第④段举《史记》中的史实,明显运用了举例论证,结合举例论证的一般作用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5)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看与哪一段的论点相符合。这句话是说“仁者爱人”的思想具有宝贵的价值。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论述的是“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和这个语句阐述的观点一致,由此可见,放A处最恰当。
故答案为:⑴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⑵ A;
⑶ 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⑷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⑸ 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给议论文拟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概括这篇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概括好了,标题也就出来了。
⑵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引用名人名言都属于道理论据,而不是事实论据。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
⑷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⑸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内容分析其能论证哪个分论点即可。
9.【答案】(1)示例一:我喜欢甲。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该幅作品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喜欢乙。该幅作品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2)【甲】示例:①师生同读,携手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示例: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知识点】图表信息;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任意选择一幅,写清楚画面主要内容和选择理由即可。
(2)宣传口号能体现海报内容,简洁流畅有号召力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我喜欢甲。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该幅作品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喜欢乙。该幅作品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⑵ 【甲】示例:①师生同读,携手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乙】示例: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海报图标主题含义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然后把观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下来即。其次,还要注意可根据题干要求,思考图标所蕴含的核心含义并表达出来。
⑵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10.【答案】(1)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
(2)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知识点】新闻概括;诗歌对联;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⑴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抓住导语即第一段文字根据主要事件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⑵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如“铿锵玫瑰”偏正结构;“沉着应战”偏正结构;“铿锵玫瑰沉着应战”有时主谓结构。
故答案为:⑴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⑵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时应注意,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事件)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⑵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点。根据对联的特点,“巾帼英雄”或“中国女排”对“铿锵玫瑰”;“奋勇出击”对“沉着应战”;“奥运”对“看大赛”;“写传奇”对“终折桂”。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平”就是第一、二声(阴平、阳平),“仄”就是第三四声(上声、去声)。
11.【答案】(1)把“,”改为“:”。
(2)“无用”是有用。
(3)你不能否定这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
【知识点】主谓句;逗号;冒号;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1)逗号一般表停顿,此处前句是总括的话,后句是分项说明,故应用“:”。
(2)本句中“是”是判断动词,句子主干应为“……是……”,主语部分中“它的”是中心语“无用”的定语,宾语部分“更深层意义上的”是中心语“有用”的定语,故主干是“‘无用’是有用”。
(3)否定不当,应把“这不是”改为“这是”。
故答案为:⑴ 把“,”改为“:”。
⑵ “无用”是有用。
⑶ 你不能否定这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⑵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答题时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⑶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 /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坍(tān)塌 轻觑(xù) 铮(zhēng)铮作响
B.宽宥(yóu) 矗(zhù)立 云霓(ní) 费时弥(mí)久
C.游弋(yì) 麾(huī)下 显赫(hè) 鸠(jiū)占鹊巢
D.栖(qī)息 困厄(è)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suì)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觑”应读qù;
B项,“宥”应读“yòu”“矗”应读chù;
C项,正确;
D项,“秽”应读hu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2.下面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儒养 襟怀 独辟溪径 不知所措
B.灰烬 疆域 抽丝剥茧 可望而不可及
C.蔑视 窗棂 李代桃疆 形消骨立
D.祥和 挟持 惊世骇俗 俯拾即是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儒——濡,溪——蹊;
B项,及——即;
C项,缰——僵,消——销;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字和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别与书写。
3.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A中“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
B项中“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C项中“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符合语境;
D项中“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注意成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通过读全句段,可知⑥表达了一种观点是总起句,可作为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为第二句,而后从两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⑤④句以名言为证然后引出结论,所以⑤在④前。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②①③⑤④。
故答案为:C。
【点评】语境补写类试题必须读完整个语段及给出的句子,对整体的内容和句子间的结构逻辑关系有所了解,方能判断出句子的排序方向。特别是填空处的前后语境以及标点符号,甚至是带序号的句子间都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排列好句子后,再重读语段,检查填写之后的内容是否连贯,逻辑关系是否符合。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身材矮小,他经常感到自惭形秽。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她是个非常认真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语义轻重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A项,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这里用在形容身材矮小的感受,不符合语意。
B项,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适合用在两人关系密切方面。
D项,原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故选C项
【点评】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做此类题,要注意先理解成语的含义,要注意成语的用于范围,感彩,程度深浅,不可望文生义。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中篇小说《 》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答案】毕淑敏散文;预约死亡
【知识点】作家作品;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毕淑敏散文》。毕淑敏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祖籍山东,当兵出身。作品有《女人之约》《昆仑殇》《红处方》,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 中篇小说《 预约死亡 》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课内外文学常识的积累,要识记名家名作,作者及作品简介,主要人物及情节等。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朗读者》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答案】(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①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②《朗读者》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③《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容易触动观众,引起情感共鸣。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阅读。(1)此题考查中心论点。一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文题,开头或结尾,短文都是围绕文题“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2)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六段把许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与《朗读者》进行对比,所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作用是为了突出《朗读者》“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3)联系上一句,划线字指代“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此题可以在第2,3,4,5几段文字里面概括,找到突出《朗读者》优点的句子。
【点评】此题考查议论文阅读。(1)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概括全文的中心句子,一般比较简略,有时出现在文题,开头或结尾,本题就是文题。
(2)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一般论证的方法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本题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为了突出《朗读者》出彩的特点。
(3)此题考查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做这类题,一般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找相邻的句子。
(4)此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做此类题,要阅读全文,逐段分析概括。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_____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______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_____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______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答案】(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补充论据
【解析】【分析】(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通过文章的关键句“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沫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可以总结题目: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林语堂的话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不是事实论据。BCD分析正确。
(3)这句话主要是论述品读经典的作用,可联系下文进行分析。根据“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深入思考,启边智慧,荡涤心灵”分析可知:经典作品能引发人的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4)第④段举《史记》中的史实,明显运用了举例论证,结合举例论证的一般作用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5)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看与哪一段的论点相符合。这句话是说“仁者爱人”的思想具有宝贵的价值。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论述的是“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和这个语句阐述的观点一致,由此可见,放A处最恰当。
故答案为:⑴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⑵ A;
⑶ 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⑷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⑸ 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给议论文拟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概括这篇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概括好了,标题也就出来了。
⑵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引用名人名言都属于道理论据,而不是事实论据。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
⑷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⑸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内容分析其能论证哪个分论点即可。
四、综合题
9.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口号。
【答案】(1)示例一:我喜欢甲。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该幅作品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喜欢乙。该幅作品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2)【甲】示例:①师生同读,携手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示例: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知识点】图表信息;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任意选择一幅,写清楚画面主要内容和选择理由即可。
(2)宣传口号能体现海报内容,简洁流畅有号召力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我喜欢甲。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该幅作品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喜欢乙。该幅作品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⑵ 【甲】示例:①师生同读,携手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乙】示例: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海报图标主题含义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然后把观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下来即。其次,还要注意可根据题干要求,思考图标所蕴含的核心含义并表达出来。
⑵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10.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
(2)结合上面新闻,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所写内容是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
【答案】(1)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
(2)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知识点】新闻概括;诗歌对联;精神的三间小屋
【解析】【分析】⑴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抓住导语即第一段文字根据主要事件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⑵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如“铿锵玫瑰”偏正结构;“沉着应战”偏正结构;“铿锵玫瑰沉着应战”有时主谓结构。
故答案为:⑴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⑵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时应注意,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事件)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⑵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点。根据对联的特点,“巾帼英雄”或“中国女排”对“铿锵玫瑰”;“奋勇出击”对“沉着应战”;“奥运”对“看大赛”;“写传奇”对“终折桂”。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平”就是第一、二声(阴平、阳平),“仄”就是第三四声(上声、去声)。
1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美容、商战、股票、英语……②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③这样的阅读虽然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及自身的价值。④它的“无用”其实是更深层意义上的有用。⑤你不能否定这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⑥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⑤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1)把“,”改为“:”。
(2)“无用”是有用。
(3)你不能否定这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
【知识点】主谓句;逗号;冒号;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1)逗号一般表停顿,此处前句是总括的话,后句是分项说明,故应用“:”。
(2)本句中“是”是判断动词,句子主干应为“……是……”,主语部分中“它的”是中心语“无用”的定语,宾语部分“更深层意义上的”是中心语“有用”的定语,故主干是“‘无用’是有用”。
(3)否定不当,应把“这不是”改为“这是”。
故答案为:⑴ 把“,”改为“:”。
⑵ “无用”是有用。
⑶ 你不能否定这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⑵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答题时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⑶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