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关注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段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多文本比较阅读,理解鲁迅成长的百般滋味。
二、教学重难点:
从鲁迅的生活经历中认识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读中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读了《朝花夕拾》,你对鲁迅回忆的哪段生活经历有深刻印象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成长的滋味”群文阅读,从《朝花夕拾》中认识成长的意义。
二、
(一)苦与乐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记录童年生活的一篇经典之作。*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关注标题)
1.默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PPt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2.如何理解“我”称呼百草园景物为“我的……们”
改句:Ade, 蟋蟀! Ade,覆盆子和木莲!
原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明确: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景物是“我”的玩伴,与我有亲密无间的感情。 以儿童的口吻表达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与眷恋。
3.品读第9段文字,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引导学生抓住本段第一句话来读。(指导朗读重音,体会“我”对三味书屋的最初情感。)
4.默读10-24段,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说说依据。
5.《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有没有苦乐交织的童年生活片段
引导学生从《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内容讨论交流。
(二)痛和爱的情感
1.作者在《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中写到了他对亲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父亲的病》和《五猖会》中“我”对父亲的复杂感情。)
2.对于范爱农,作者的叙述中又有哪些情感
ppt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两段文字中的“我”对范爱农的情感。)
(三)得与失的成长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每一篇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他过去的生活经历。通过写过去的事或者过去的人,表达他对事件的看法和对人的情感。
我们说这就是成长——
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鲁迅在百草园 _________
成长是鲁迅在三味书屋_______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旅程
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_
成长是从_____到_____的_____
成长是无数次的失去与得到
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鲁迅_ _ _ __
成长是鲁迅_ _ _ __ _
成长是对人对事的重新认识
三、小结:
成长就是除了青春、中年、垂老的自然过程,还包括理解生命,觉醒思想,营建精神等。
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畏惧地长大。
只有内心的坚定,才能把岁月留下的伤痕,化作成长的书签。
今天我们读鲁迅的成长,对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也能多一份希望,对一份坚持,对一份笃定,对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份担当与责任。
四、作业;
1.回忆你成长经历中遇到的人和事,以“成长的滋味”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了解林海音的成长经历。
五、板书设计:
成长的滋味
苦与乐
痛和爱
得与失
成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