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段练习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huo hé)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暧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有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暧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gěng gēng)。
1.以上语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童话作家 。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注音。
3.写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小女孩很寒冷,她第一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现暖和的火炉,不一会儿,火柴灭了。
4.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 冻僵 ”、“暖烘烘”
5.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运用了反问 的修辞手法。“终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终于写出了小女孩太寒冷了,但又不敢划燃火柴取暖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6.用 “———”画表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这段话里,小女孩的现实处境与幻象中的生活形成 对比 ,更衬托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 悲惨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 深切同情 。
7.朗读下面句子应该读出哪种感情,选择合适词语在括号里写出来。
(矛盾、渴望、失望、兴奋)
①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渴望 )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矛盾 )
③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兴奋 )
④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失望)
课外阅读: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嚎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飘浮、游荡、飘荡)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嚎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装修、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飘扬、浮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明亮的“眼睛”
2.根据下列表述,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连续不断地说。 (滔滔不绝)
完全都不知道。 (全然不知)
3.划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适合的词语。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个青年因试验爆炸失明,住进医院,临床的老人每天为他描述窗外的景色,他痊愈后发现老人竟然是盲人。
5.读文中划线句子,它是运用的 拟人 修辞方法,请你也运用这样手法的写一句话。
6.读文答题。
文中“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一句,为什么“眼睛”加双引号?
加双引号所指老人的心灵。
(2)上面一题中这一句话的含义是( c )
A.老人已经失明的眼睛在“他”心中永远是明亮的。
B.老人的心灵是那样的美好。
C.老人的眼睛虽已失明,但老人的精神在“他”心中是伟大的。
D.“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认识。
(3)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他为什么要给年轻人讲述这样的美景?
帮助年轻人对光明和未来生活重新树立信心。
7. 联系上文理解句子“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思考: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心里会想什么?请写几句他的心理活动。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 )精致( )奇异( )温和( )一向( )闪烁( )慈爱(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陈述句:
2、小女孩擦燃了一根火柴。
把字句: 被字句:
3、火焰温暖明亮。
疑问句: 感叹句:
反问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有意把这个悲惨的故事安排在大年夜——一个原本充满快乐的日子,这样做更能激起读者对小女孩的 和对黑暗社会的 。
2、小女孩在大年夜不回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二是 ,课文用了“ ”这个词语把两个原因连在了一起。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 ,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 。这两个“幸福”的真正意思是 和 。
三、回忆课文内容填表。
擦燃火柴的次数 原 因 幻 景 结 局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四、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破折号的作用有四个:(1)表示说明、解释或总结;(2)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说话的中断;(3)表示语音的延长(4)表示意思的递刊进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3、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五、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话,选择正确的读法,在括号里打上“√”。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朗读这段话时,语调应该是:A、重而急促( )B、低沉缓慢( )C、高亢轻快( )
2、朗读这段话时,语气应该是:A、同情悲伤( )B、焦急不安( )C、激动愤怒( )
六、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什么?做些什么?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