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材简析
1、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
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简析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内容结构:
教材简析
2、教材分析:
必修二专题五第二节《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有所涉及
(2)与老教材对比变化:
表述方式不 一样:
老教材按国别表述
新教材按地域表述
(3)本节课特点:
时间跨度长:15—20世纪
头绪多:地域 时间 国家
内容繁琐
学生不熟悉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与殖民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地图等史料,了解西方列强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殖民地化的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殖民史实的学习,感受殖民主义的罪恶,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化过程及殖民体系的形成
2.难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1840年一场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放眼世界,美洲、亚洲、非洲都逐步遭到列强的侵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国近代史开端——鸦片战争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将中国史与世界史有机联系起来,渗透全球史观。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殖民过程
1496年 在海地建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16世纪中叶 占领除巴西外的大部分南美洲、
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西班牙:
葡萄牙:
16世纪 建立巴西殖民地
18世纪晚期 绝大部分为西葡殖民地
小部分被荷英法占据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殖民统治
政治上:
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制
经济上: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③发起罪恶的黑奴贸易(原因)
④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统治有何特点?
①葡萄牙、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在殖民地的统治也具有封建性质。
②带有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 (暴力 血腥 掠夺资源)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三)影响
对拉丁美洲:
对欧洲:
加剧美洲贫困,是一场灾难。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
结合P69图片和P70学思之窗材料,思考殖民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15、16世纪:
葡萄牙:
西班牙:
建立商战 控制商路
入侵菲律宾 变成殖民地
(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17世纪以来:
南亚:英国对印度
方式:
①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掠夺、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②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 坐收渔利
③直接武力侵略
结果:
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早期殖民扩张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17世纪以来:
东南亚:
17世纪初 入侵印度尼西亚 建巴达维亚殖民地
荷兰:
后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
19世纪末 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
侵占越南、柬埔寨、老挝
美国:
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17世纪以来:
教学过程
西亚:
控制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在北部、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英法俄:
俄英: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 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东亚:
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朝鲜半岛:1910年 被日本吞并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教学过程
为什么18、19世纪以来古老的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节节败退?
亚洲传统的封建社会不敌新兴的资本主义
◎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思考探究】
以亚洲为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
材料1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
材料2 ……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3 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直接掠夺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工业革命后)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帝国主义主义时期)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一)15-19世纪中叶以前(工场手工业时期):
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二)工业革命后:
放弃罪恶的奴隶贸易,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2、南非:
①制定侵略计划
英: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
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法:从西非的佛得角延伸到东非索马里
德:在赤道两侧建殖民地
②1884年 柏林会议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 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①英法:
争夺埃及和苏伊士运河;
②英国: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侵占埃及和苏丹;
③法国:
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1、北非:
俾斯麦主持召开柏林会议(漫画作品)
会议参与国:
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丹麦、荷兰、俄国、西班牙、瑞典、挪威、土耳其和美国
主要参会国各自怀着怎样的目标?
为什么被称为“地图上作业”?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作为离欧洲最近也是较早开辟的航线,为何到19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才开始大规模殖民侵略非洲?
地理环境影响: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沼泽地
西非、东非平直海岸线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纪初的非洲
思考:
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
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特点:分界线多为直线,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
问题:无视非洲国家主权,
人为划定疆界;
是“地图上作业”的结果。
影响: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
等冲突埋下隐患。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经济体系:
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形成标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二)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材料1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2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三:书本P74《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有何影响?
导入学习任务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三)影响:
殖民国家:
被殖民国家:
世界:
帝国主义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新的更大的冲突。
破坏性
建设性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开始: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殖民体系的形成
15世纪-18世纪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5世纪-20世纪初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5世纪-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9世界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本课小结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材简析
1、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简析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1)内容结构:
教材简析
2、教材分析:
选修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 部分涉及
(2)与老教材对比变化:
大部分都是新增加的内容
(3)本节课特点:
相对上一课 头绪这么多
斗争内容相对简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等史料,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史料阅读,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出现的背景,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引导学习和归纳提拉克等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4.通过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学习,感受世界人民的反抗精神,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早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
2.难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登上历史舞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亚非拉是如何起来抗争的。
【设计意图】与上节课内容相联系导入,让学生明白两节课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也创设了基于学生认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绪顺利进入新课状态。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
材料1 到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器、铁器、玻璃、糖等手工工场及造船厂……在巴拿马、古巴、阿根廷和巴西兴起了造船业。此外拉丁美洲各地普遍生产的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等,很大部分是运往欧洲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着殖民地走上争取独立斗争的道路。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2 当时,独立运动的领袖不仅“受着杰佛逊和潘思的革命主张的吸引和鼓舞”,而且有的还直接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北美人民的牺牲精神和顽强意志,激励着他们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当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在殖民地有组织的文化界中普遍传诵,每一个识字的成年人都熟悉法国革命的经过。”许多著名的拉美独立运动的领袖都曾在法国受过教育,成为卢梭学说的忠实信徒。
——薛源官《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
材料3 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北美大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辉煌成果,它对欧洲和拉丁美洲有着极大的影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材料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部条件:
欧洲殖民者长期政治压迫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一定发展,
但受到殖民宗主国的严格限制。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美国独立战争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严重削弱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1、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①1804年 法属海地独立——拉开序幕
②1826年 西属拉美基本实现独立
③1822年 葡属巴西摆脱葡萄牙获得独立
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2、过程: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其独立思想至今仍影响着美洲政治思想。
圣马丁是阿根廷"国父",智利和秘鲁称他为"自由的缔造者"与西蒙·玻利瓦尔一道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被视为国家英雄。
哥伦比亚1000比索纸币玻利瓦尔头像
阿根廷5皮索纸币圣马丁头像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彼德罗一世
◎巴西帝国国旗
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但实际上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黑人和印第安人更是遭到种族压迫和歧视;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者(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统治。……他们依靠军队和教会(大地产所有者),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随意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考迪罗夺权的方式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依据材料分析,独立后西属拉美国家面临怎样的局面?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
1、背景:
内忧:
外患:
独立后各国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英美等国以“援助”的幌子加紧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1823年 美国门罗宣言
美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过程:
(1)巴西: 1889年,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
191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第一条,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富裕的权力保障……
第二条,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贸易……
第二十七条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快或矿床中构成矿物质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第三十九条 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
第十九条,联邦最高权力在行使权力时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1917年墨西哥宪法
①废除奴隶制,保障人权。
②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
③国家采取适当的方式拆散大地产
④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的觉醒
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的觉醒
(一)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亚洲国家的封建阶级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的觉醒
(二)概况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
①1885年 成立国民大会党(国大党) 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1905年 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 提拉克要求独立
③1908年 孟买政治总罢工,要求英国释放提拉克
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
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提拉克被称为印度革命之父。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奠基人,
印度国民大会党极端派领袖。
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的缔造者。
提拉克在法庭上
1908年夏天,孟买高级法院审判提拉克(1856—1920),审理过程持续10天。提拉克英勇不屈,在法庭上捍卫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权利,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但还是被判处6年监禁。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的觉醒
2、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
①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②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③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二)概况
3、中国辛亥革命(1911)
①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多年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②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③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二:亚洲的觉醒
结合亚洲觉醒三个代表性事件,思考这三个事件有何异同。
同:领导者都是民族资产阶级,
都担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异: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反帝任务更加突出;
伊朗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本国都有封建专制统治,
反封建的任务也要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三:非洲的抗争
(一)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一些原来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民族,被强行分割为不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几部分。……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丰富资源遭到无情掠夺。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任务三:非洲的抗争
(二)概况
1、埃及抗英斗争
过程:
结果:
2、苏丹马赫迪起义:
1894年 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 号召人民……
1896年 阿杜瓦战役 打败侵埃意军 迫使意承认埃独立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94-1896):
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失败后英国控制苏丹。
政党组织
宗教宣传
皇帝号召
反抗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教学过程
材料1 1909年,面临日益强烈的印度人参与政府的要求,殖民当局颁布了一项有限特许状,允许富裕印度人选举地方立法会代表。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2
巴西国王退位诏书
清皇帝宣统退位诏书
结合材料分析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有何影响?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综合探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与历史意义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 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 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运动
意 义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