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0 22: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国人站起来了
诸位代表先生们: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1840
1901
1949
一、站立——除旧与新生
新纪元
新主人
新方向
1840
1949
阅读诗文回答:
1.中国人从哪里站起来了?
2.中国人站起来有何影响?
旧中国
旧社会
旧制度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棉布18.9亿米,粮食11318万吨,棉花44.4万吨,全国人口为5.4亿,人均值为3.5米、200公斤、0.8公斤。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中国人站稳了吗?
为什么?
政局未稳 经济凋敝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建设就是布新与生长。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为了站稳,1949-1956年新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领域 措施
内政
外交
1949年《共同纲领》、
1950年剿匪镇反、抗美援朝
1950年土改:颁布《土地改革法》确立农民土地制度
1949年起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稳定物价和市场、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五四宪法》、三大政治制度
1949-1953年根据三大外交方针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
学习任务二:根据表格内容,概括这些措施在方式上有何特点?
颁布法律
武力反击
建立制度
积极外交
二、站稳
——布新与生长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人民行使权力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阅读材料回答:
1.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
规定国体和政体
变革土地制度
规定权力机关和行使原则
2.三则材料有何共同之处?
1.以法立人
以法律的形式
保障人民权力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根基。
1.以法立人
经济领域
阅读图片思考:
1.图片反映了农业什么生产状况?
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工具、畜力缺乏;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工业基础薄弱;
分散落后小农经济;
1953年《党支书夏成仁在田头视察》
摘自晓庄《红相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从这张收据中,我们可以读出社会主义改造具有什么特点?
保护人民经济利益;改革是渐进有计划的;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一讲到20世纪50年代的生活,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地位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农民说:“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工人都会说“难忘的1957年”!
——刘国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说?
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以法立人
政治领域
毛泽东给制宪小组的阅读文件:苏联、波兰、德国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宪法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全国有1.5亿人参与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据材料分析这是一部怎样的宪法?
宪法的制定过程说明了什么?
国际视野,本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
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美军司令官: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1.指出他们为何这么说?
2.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军威立人
屹立世界东方的宣告书
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阅读材料,回答:
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局限了外交新局面
1.1949-1953年中国的外交特点。
2.为何“客人”会断流?
3.外交立人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建交高潮
但出现断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行动的灯塔。——1953年周恩来
3.外交立人
二、站稳
学习任务三:再读表格,思考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1949-1956年新中国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何阶段性特征?
领域 措施
内政
外交
1949年《共同纲领》、
1950年剿匪镇反、抗美援朝
1950年土改:颁布《土地改革法》确立农民土地制度
1949年起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稳定物价和市场、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五四宪法》、三大政治制度
1949-1953年根据三大外交方针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
——布新与生长
政权建立
政权巩固
政权建设
道路选择
道路行进
制度确立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的焦点,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主题,表现为两个不能割裂的内容: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富起来!
探究一:寻梦路上我们的坚守是什么?
1840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三、站实:初心与道路
探究二:两个辛丑年对比,中国为何如此有底气?
1901
1921
2021
三、站实:初心与道路
1901
2021
需 要
利 于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
巩固新政权
政治前提
制度保障
社会制度
经济发展
国际地位
过 渡
人民地位
当代中国
一切发展进步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