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南充)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D.《黄埔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2.(2020·黔南州)2019年11月,流失海外近160年的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导致其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抢走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3.(2020·宜昌)在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
A.抗击倭寇 B.黄海海战 C.虎门销烟 D.收复新疆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6月,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项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黄海海战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就义,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虎门销烟是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符合题意;
D项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4.(2020·桥西模拟)《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 D.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入中国,而女红失业 ”,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洋货进入中国,中国的女纺织工失去了工作,这说明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不符合题意;
D.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2020八下·东丽期末)下列人物属于太平天国后期优秀青年将领的是( )
①杨秀清 ②陈玉成 ③石达开 ④李秀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后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优秀青年将领,重建了领导核心。到1860年太平军已经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势。②④符合题意;杨秀清、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重要将领,因此,含①③ 的选项错误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6.(2020·广东模拟)历史学家钱穆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提出《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发动金田起义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想推行均田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提出《资政新篇》 ,不符合题意;
D.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想推行均田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备选项,出现了均田地选项,就是要选择的选项。
7.(2020·陕西模拟)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 )
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应对迟缓的原因是统治者认为内部事务比外部挑战更加紧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发生的对统治者造成巨大威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此:
ABD与题意不符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基本情况,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即可作答。
8.(2020八下·岱岳期中)我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B.英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元凶
C.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并没有得到臆想中的利益,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开放的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挑起了战争,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英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元凶 ,不符合题意;
C. 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不符合题意;
D. 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2020·广东模拟)对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后,又放火烧毁的侵略军是( )
A.英国侵略军 B.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热圆明园的相关史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火烧圆明园误记为八国联军干的,应加以区分。
10.(2020·河池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某条约侵占我国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个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黄埔条约》
C.《改订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A符合题意。
《黄埔条约》是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B不符合题意。
《改订条约》与题干“侵占我国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不符,C不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有关知识。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1.(2019八上·遂宁期末)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C.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D.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不符合题意;
B.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不符合题意;
C. 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以后,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政权斗争,最终东王等将领被杀,这就是“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时,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记忆。
12.(2020八上·高明期末)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惩治毒贩,抗击侵略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林则徐认为危害士兵的身体,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大量的鸦片流入使大量的白银外流。因此:
ACD表述与题意无关,B表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禁烟的原因,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作答。
13.(2020·赤峰模拟)下面提供的信息与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相符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两白银
③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关税须同英国商定。因此:
①③表述正确,②④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2019八上·榆林月考)从时代特征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最大不同在于(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口号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以往的农民起义斗争的对象也是地主阶级,不符合题意;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很多农民起义都提出类似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又有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具有的,符合题意;
D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口号,以往的农民起义提出相同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即可作答。
15.(2019八上·深圳期中)马克思说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卖国行为
C.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马克思说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A项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八上·东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他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材料三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外交上的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后,以武力方式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满足其要求。
(3)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60年”,以及“清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19八上·嘉陵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答案】(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事和财政危机。
(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3)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士兵吸食鸦片,将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
(2)结合所学知识,“光辉的一幕”指的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结合所学知识,作为青少年,应该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积极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故答案为:(1) 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事和财政危机。
(2) 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3) 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虎门销烟的背景、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有所了解即可。
18.(2018八上·高要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1)材料一,二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文献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哪个文献的思想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
(2)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
原因: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著作,所以两个文献都出自太平天国运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实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了实际,所以无法实现。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南充)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
2.(2020·黔南州)2019年11月,流失海外近160年的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导致其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20·宜昌)在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
A.抗击倭寇 B.黄海海战 C.虎门销烟 D.收复新疆
4.(2020·桥西模拟)《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 D.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5.(2020八下·东丽期末)下列人物属于太平天国后期优秀青年将领的是( )
①杨秀清 ②陈玉成 ③石达开 ④李秀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0·广东模拟)历史学家钱穆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提出《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7.(2020·陕西模拟)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 )
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
8.(2020八下·岱岳期中)我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B.英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元凶
C.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9.(2020·广东模拟)对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后,又放火烧毁的侵略军是( )
A.英国侵略军 B.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10.(2020·河池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某条约侵占我国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个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黄埔条约》
C.《改订条约》 D.《南京条约》
11.(2019八上·遂宁期末)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C.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D.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12.(2020八上·高明期末)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惩治毒贩,抗击侵略
13.(2020·赤峰模拟)下面提供的信息与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相符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两白银
③开放广州等城市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2019八上·榆林月考)从时代特征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最大不同在于(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口号
15.(2019八上·深圳期中)马克思说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卖国行为
C.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八上·东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他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材料三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7.(2019八上·嘉陵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18.(2018八上·高要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1)材料一,二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文献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哪个文献的思想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鸦片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D.《黄埔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抢走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3.【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6月,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项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黄海海战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就义,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虎门销烟是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符合题意;
D项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与题干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入中国,而女红失业 ”,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洋货进入中国,中国的女纺织工失去了工作,这说明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不符合题意;
D.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后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优秀青年将领,重建了领导核心。到1860年太平军已经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势。②④符合题意;杨秀清、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重要将领,因此,含①③ 的选项错误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6.【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发动金田起义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想推行均田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提出《资政新篇》 ,不符合题意;
D.定都天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理解识记。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想推行均田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备选项,出现了均田地选项,就是要选择的选项。
7.【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应对迟缓的原因是统治者认为内部事务比外部挑战更加紧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发生的对统治者造成巨大威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此:
ABD与题意不符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基本情况,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并没有得到臆想中的利益,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开放的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挑起了战争,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英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元凶 ,不符合题意;
C. 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不符合题意;
D. 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热圆明园的相关史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火烧圆明园误记为八国联军干的,应加以区分。
10.【答案】A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A符合题意。
《黄埔条约》是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B不符合题意。
《改订条约》与题干“侵占我国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不符,C不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有关知识。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1.【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不符合题意;
B.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不符合题意;
C. 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以后,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政权斗争,最终东王等将领被杀,这就是“天京事变”,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时,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记忆。
12.【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林则徐认为危害士兵的身体,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大量的鸦片流入使大量的白银外流。因此:
ACD表述与题意无关,B表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禁烟的原因,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关税须同英国商定。因此:
①③表述正确,②④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以往的农民起义斗争的对象也是地主阶级,不符合题意;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很多农民起义都提出类似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又有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具有的,符合题意;
D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口号,以往的农民起义提出相同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即可作答。
15.【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马克思说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A项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外交上的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后,以武力方式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满足其要求。
(3)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60年”,以及“清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1)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事和财政危机。
(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3)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士兵吸食鸦片,将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
(2)结合所学知识,“光辉的一幕”指的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结合所学知识,作为青少年,应该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积极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故答案为:(1) 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事和财政危机。
(2) 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3) 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虎门销烟的背景、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有所了解即可。
18.【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
(2)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3)《资政新篇》;
原因: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著作,所以两个文献都出自太平天国运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实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了实际,所以无法实现。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