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学案【设问导读】(5分钟)
历史课的基本要求:
1. 带着问题通读教材,标记重要的、有疑惑的
(1)准备红、黑两色笔
(2)做笔记:圆记 (时间、地点、人物等)
划记< >/﹏(关键句等)
标记 (重点) (难点)?(疑问)
2. 完成的同学,继续尝试完成知识梳理和目标回归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延迟符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理清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
2.阅读文本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内容;
3.通过阅读史料和教材研读归纳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4.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土地问题
李自成
孙中山
均田免粮
平均地权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毛泽东
洪秀全
有田同耕
抗日战争时期:
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
悯农——土地改革的原因(根本/直接)
惠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利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农民、农村、农业”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思考:建国初,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巩固新生政权,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新中国刚成立国情:
一、悯农——土地改革原因
新解放区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农民被迫卖儿卖女
农民交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一、悯农——土地改革原因
始兴县马眼村贫农赖绍行,一件棉衣穿了5代115年;高要县贫农谢国二妻的烂衫,已经穿了60年,当初只有6两重,以后补成了1斤12两;中山县第10区农民梁锡培,一床被盖了4代180年。
2.直接原因:
1.根本原因:
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土地改革法草案第一条所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一、悯农——土地改革原因
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
90%
70-80%
10%
20-30%
地主:
农民: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全国土地改革前的状况
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
1950年--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惠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比较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产品分配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本分劳动成果
地主阶级
剥削与被剥削
农民
平等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1.起止时间:
2.目的:
3.法律依据:
4.内容:
5.具体做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所有” 到“农民所有”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6.特点: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二、惠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完成:
8.地区:
新解放区
材料一: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三、利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由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出土地改革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为抗美援朝提供人力、物力支援。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邓小平曾说“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依赖于农村地区的安宁。
兴农——国家重视“三农”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四次变革。
1.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2.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中的确立。
3.第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
4.第四次发生在2006年1月,农业税被废除了!是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重担被彻底废除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思考: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关系和共同历史作用。
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49.9
1949.10.1
1950
1951
1952
1953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筹备
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巩固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悯农——土地改革的原因(根本/直接)
惠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利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小结
土 地 改 革
必要性(原因)
经过
结果
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意义
(根本原因)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巩固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