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近代物理 光学(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上海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近代物理 光学(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9 07: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届上海名校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近代物理、光学
一、单选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1.某同学用红光做实验,拍摄到屏上亮条纹的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则该同学做的是(  )
A.单缝衍射实验,甲图中单缝的宽度小
B.单缝衍射实验,乙图中单缝的宽度小
C.双缝干涉实验,甲图中双缝到屏的距离大
D.双缝干涉实验,乙图中双缝到屏的距离大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B.只要增大入射光强度,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C.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D.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3.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差不多,穿透能力强
B.(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钍234)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C.变化的电场一定能产生变化的磁场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5.β射线的本质是(  )
A.原子核放出的电子流 B.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
C.原子核放射出的电磁波 D.原子核外电子激发产生的电磁波
(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6.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亮度
(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7.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p、n分别为质子和中子,则产生的新核含有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分别为( )
A.28和15 B.27和14 C.15和13 D.14和13
(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B.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9.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A. B.
C. D.
(复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10.α粒子是( )
A.原子核 B.原子 C.分子 D.光子
(复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11.原子核内部有( )
A.质子 B.α粒子 C.电子 D.光电子
(复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12.如图是水滴从空中落下在平静的水面后再弹起过程的一组镜头。观察图片,据此设想,在没有空气的地方,水滴自由下落时在竖直平面上投影的形状如(  )
A. B. C. D.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13.首先揭示原子核结构复杂性的物理实验或现象是(  )
A.电子的发现 B.α粒子散射实验
C.天然放射现象 D.质子的发现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14.2018年国际基本单位之一“千克”被重新定义为:一千克等于普朗克常量h除以6.62607015×10-34m2s-1,则普朗克常量h的单位是(  )
A. B. C. D.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15.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法规规定:当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超过时,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某ZZZ办公区域内采用如图所示的无线路由器,若它的电磁辐射功率是,则人体与该装置的安全距离至少为(  )
A. B. C. D.
(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等级考试)16.温度最高的恒星表面颜色呈现(  )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D.黄色
(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等级考试)17.第一次发现原子核的组成中有质子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α粒子散射实验 D.人工转变实验
(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等级考试)18.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科学假说 B.控制变量 C.等效替代 D.数学归纳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19.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里有一种射线是带正电的。组成这种射线的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氦原子核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0.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1.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 )
A.“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2.马路施工处警示灯是红色的,这除了因为红色光容易引起视觉注意以外,还因为红色光比其它可见光( )
A.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B.容易发生稳定干涉
C.容易发生折射现象 D.容易发生光电效应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3.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4.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a、b、c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a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图像b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
D.实验表明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5.放射性元素氡()经α衰变成为钋,半衰期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矿石,其原因是( )
A.目前地壳中的主要来自于其它放射元素的衰变
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足够高
C.当衰变产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的增加会减慢的衰变进程
D.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6.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 )
A.仅钠能产生光电子
B.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
C.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
D.都能产生光电子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7.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关系的是图( )
A. B.
C. D.
二、填空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28.用干涉法检查物体表面平滑程度,产生的干涉条纹是一组平行的条纹,若劈尖的上表面向上平移,如图甲所示,则干涉条纹的距离将__________;若使劈尖角度增大,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的距离将__________。(均选填“变窄”、“变宽”或“不变”)
(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29.首位发现中子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请写出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延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等级考试)30.如图,1932年查德威克通过对α粒子轰击铍(Be)的研究,从而发现了______.图中x3为______________.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31.放射性元素衰变为,此衰变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用此衰变过程中发出的射线轰击,可得到质量数为22的氖(Ne)元素和另一种粒子,此核反应过程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单缝衍射时,缝越小,衍射条纹中间越宽,故A正确,B错误;
CD.双缝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条纹且宽度相同,故C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则电磁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所以A错误;
B.只要增大入射光强度,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因为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则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所以B错误;
C.如果能发生光电效应,只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大,所以C错误;
D.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所以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电离能力较强,穿透能力较弱.故A错误;
B.核放出一个α粒子,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则电荷数为90,质量数234,变为,故B正确;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核反应方程为
故C错误;
D.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
B.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B正确;
C.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C错误;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D错误。
故选AB。
5.A
【解析】
【详解】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是原子核衰变时产生的一种射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质量越大,其内部的压力越大,内部核反应越剧烈,恒星的寿命越短。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质子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中子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根据电荷数、质量数守恒,X的质子数(电荷数)为1+13 0=14,质量数为1+27 1=27,中子数:27 14=13。
A. 28和15。与上述结论不符,故A错误;
B. 27和14。与上述结论不符,故B错误;
C. 15和13。与上述结论不符,故C错误;
D. 14和13。与上述结论相符,故D正确。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A错误;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万有引力恒量,B错误;
C.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C错误;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设衰变周期为T,那么任意时刻14C的质量,可见,随着t的增长物体的质量越来越小,且变化越来越慢,很显然C项图线符合衰变规律.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衰变规律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根据衰变规律表示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选择对应的函数图象.
10.A
【解析】
【详解】
α粒子是氦原子核
A. 原子核与分析相符,故A项正确;
B.原子与分析不符,故B项错误;
C.分子与分析不符,故C项错误;
D.光子与分析不符,故D项错误.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可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A正确BCD错误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水滴只在重力作用下,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水滴收缩为完美的球形。
故选C。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物理学史可知,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首先揭示原子核结构复杂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B
【解析】
【详解】
ABCD.由题可知
则普朗克常量的单位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人体与该装置的安全距离至少为x,则
解得
x≈2.0m
故选B。
16.C
【解析】
【详解】
恒星表面颜色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红、黄、白、蓝,恒星表面颜色取决于它的表面温度,温度越高,颜色越偏蓝,故温度最高的恒星表面颜色呈现蓝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
【详解】
第一次发现原子核的组成中有质子的是人工转变实验,是由卢瑟福发现的,故选D.
18.A
【解析】
【详解】
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科学研究的方法属于科学假说,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D
【解析】
【详解】
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里α射线即氦原子核是带正电的。
故选D。
20.B
【解析】
【详解】
锌板在弧光灯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导致指针带正电.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B
【解析】
【详解】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它并不否定光的波动性,而牛顿的“微粒说”与波动说是对立的,因此A不对
由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中光子的能量;可知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小,因此B正确.
某一单色光,波长恒定,光子的能量也是恒定的,因此C不对
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而少数光子才表现为粒子性,因此D不对.
22.A
【解析】
【详解】
A.红光在可见光中的波长最长,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故选项A正确;
B.干涉与光的颜色无关,选项B错误;
C.所有的光都能发生折射,选项C错误;
D.红光在可见光中频率最小,最不容易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错误.
23.D
【解析】
【详解】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在原子的中央存在一个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物质,将其称为原子核.故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需要熟悉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4.C
【解析】
【详解】
A.图像a以一个个的亮点,即每次只照亮一个位置,这表明光是一份一份传播的,表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A正确;
B.图像b有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而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表明光具有波动性,选项B正确;
C.因为紫外光是不可见光,所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不到类似的图象,但是用感光胶片是可以观察到类似现象的,选项C错误;
D.实验表明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选项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25.A
【解析】
【详解】
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矿石,其原因是目前地壳中的主要来自于其它放射元素的衰变,A正确BC错误.
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压力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D错误.
【考点定位】
考查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半衰期及其相关知识.
26.D
【解析】
【详解】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只有光源的波长小于某金属的极限波长,就有光电子逸出,该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有小于100nm,小于钠、铜、铂三个的极限波长,都能产生光电子,故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光电效应
27.B
【解析】
【详解】
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设质子数为M,则有: A=N+M,所以B正确.故选B
【点睛】
28. 不变 变窄
【解析】
【详解】
[1][2]劈尖的上表面向上平移,上下表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增大,但变化情况相同,只是条纹平移了,条纹间距不变;劈尖角度增大时,则光程差变大的快了,因而条纹间距变窄。
29. 查德威克
【解析】
【分析】
【详解】
[1]首位发现中子的物理学家是查德威克;
[2]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30. 中子, 质子
【解析】
【详解】
[1][2]查德威克用α粒子去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并产生一个新核,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从而发现了中子,用中子轰击石蜡,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从而发现了质子。
31.
【解析】
【分析】
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守恒方程.关键在于氖的电荷数没有告诉,需要化学知识.
【详解】
[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放射性元素衰变为,核反应方程为:
[2]粒子(即)轰击,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
【点睛】
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