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6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决胜中考】2022年中考历史热点预测(2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预测6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决胜中考】2022年中考历史热点预测(23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9 16: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中国力量
2022中考预测(6)
【热点链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端午节来临之际,人们都会想起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表达屈原高远志向、高尚品格和对理想不懈追寻的诗句,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灵魂所在。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北京冬奥会上,“来时‘迎客松’,别时赠折柳”诉说着中国式浪漫,饺子、豆包、麻婆豆腐、烤鸭等美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剪纸等中国文化元素随冰雪盛会大放异彩,中华文化在世界面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信与创新样态。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体现,她能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整合社会,不能等闲视之。巍巍中华,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坚守文化自信;而且,坚守文化自信,要从你我做起,并要成为一种自觉。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中医精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简述下面两位人物在中医药方面的成就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价值。
(1)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屠呦呦: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她对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2)【建筑智慧】
建筑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下面图文信息,概括其反映出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明清北京城布局继承了唐、宋、元都城的设计思想,宫殿、坛庙都分布在中轴线上或两侧。
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立使古老北京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了现代。水立方与鸟巢分别位于中轴线两侧。
(2)有一条中轴线,重要建筑围绕中轴线左右对称;均衡布局、和谐统一。
(3)【科技创新】科技发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简述一组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概括二组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3)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两种科技成就的意义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研发创新奠定了基础;我国政府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学家坚持不懈、刻苦钻研。
第一组 第二组
宋代活字印刷术 宋代用于航海的罗盘针 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 我国自主 研发的C919大飞机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坐标中,中国多元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符号】
材料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1)读材料一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
(1)甲骨文;小篆。
【思想符号】思想符号一脉相承。
材料二
(2)根据图表内容回答,A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第一次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是什么?春秋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材料二中A和B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百家争鸣;仁;A对B影响深远。(B对A继承和发展)
A春秋战国时期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科技符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符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见证。
材料三: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弗朗西斯 培根
(3)材料三中“第一种在文字方面”作出巨大革新的人物是谁?“第二种是在战争上”指的是哪一种发明?见证欧洲航海事业发展的第三种科技符号是什么?
(3)毕昇;火药;指南针。
【文史符号】史学与文学是时代的特殊符号。
材料四
(4)《史记》;李清照。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宋朝有一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

(4)材料四中“中国史学之父”的代表作是什么?写出宋朝女词人的名字。
【建筑符号】建筑符号承载历史价值。
材料五
(5)结合材料五回答,图中都江堰的修建者是谁?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武汉这座城市在交通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5)李冰;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1月23凌晨部署防疫工作: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实行战时措施。据人民日报统计最新数据,截至1月22日24时,全国确诊新型肺炎550例死亡17例。武汉暂时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
——《长江日报》
【医学符号】医学符号蕴含医药学家高尚品质。
材料六
(6)图一“医圣”是谁?图二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上述材料中的古今医药学家及医务工作者身上体现出哪些优秀品质?
(6)张仲景;《本草纲目》;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高度的评价,称他(她)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据《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新时代》
材料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7)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7)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三千多年前,“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三千多年后,“中国”成为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中的“中国”】
(1)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以此为中心,统治天下”,这是“中国”二字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证据。
玉玺是历朝皇帝权力的象征。从玉玺中可以看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历史当中呈现的悠久文化。
(1)西周“宅兹中国”统治天下的措施是什么?玉玺所体现的皇权至高无上源于秦朝开创的什么体制?
【文字中的“中国”】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说出秦始皇的哪项措施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东汉时期,哪项发明为文字提供了更好的载体?
(2)甲骨文;统一文字;蔡伦改进造纸术
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须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而埃及的历史成了木乃伊,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
【时间轴中的“中国”】
(3)通过时间轴可以看出中国朝代更替频繁,但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图片中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AB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请写出C朝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
(3)西晋;隋;北魏孝文帝改革
【地图中的“中国”】
(4)历朝历代疆域不断变化,根据地图回答,西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有何创新?2021年是西藏解放70周年,西藏什么时候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由哪一中央机构进行管辖?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我们的中国】
(5)我们的中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她的发展历程是一首各民族交融汇聚成的“多元一体”的史诗。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促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因素有哪些?
(4)设置西域都护府;元朝宣政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制度的革新、文化的传承、科技进步、民族交融等
4.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
材料一 :唐朝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太宗时期就确立了三教并行的国策,对于佛、儒、道一体扶植;以博大的胸怀去吸收异族外域文化,实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存;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民族政策,使大唐帝国的威望空前鼎盛;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交往,中外交流的增强,丰富了各自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摘编自朱伟东、邵志国《论初唐的社会和谐及其成因》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充满自信”有何历史意义?(任意2点即可)
(1)实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存;使大唐帝国的威望空前鼎盛;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交往,中外交流的增强,丰富了各自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化革新】
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在前期和后期分别“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请指出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批判传统文化中为统治者服务、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革命文化】
材料三: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
(3)请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军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两点即可)图二所示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颂的是什么战役?
(3)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阻挠、缺少粮食给养等;渡江战役。
图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图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传承创新】
材料四:“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2021年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成为一条难求的年度爆款。今年除夕夜《只此青绿》登上了春晚舞台,以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义的中华美学殿堂。——CCTV1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尽显江山多娇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源头分别是什么?
(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想一想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什么能“征服观众的心”?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5)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以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义的中华美学殿堂。
5.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苟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图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特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继承忻和变革性结合:连续性和包容性相结合。(任答其中2点即可);原囚:政治上,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跑位:疆域广活,统一占主流;专制主义中失集权制度的影响。经济上,农讲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愫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说明材料二中“晚清开始文化重建”的观点。
(2)说明: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区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君主立宪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学习西方民主攻治学说,推动了中国民主理论与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杨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摘自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3)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和丰厚的文化底堕,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底蕴: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实现文化白强;坚持中国将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建设文化强国。(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