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和平区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1 22: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
历史学科高一年级阶段性质量调查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 共 60 分)
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下列属于玛雅文明的成果有( ) A.种植玉米 B.采用 10 进位制 C.创造字母文字 D.发明“浮动园地”
下列文化成就中,属于古代西亚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太阳历 D.干支纪日法
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 ②自下而上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④先发动侵略战争后上台A.①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 世纪 60 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包括( )
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参与国际竞争 ③吸引外国资本 ④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下列著名史诗中,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摩诃婆罗多》 B.《罗摩衍那》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6.如图美国权力运行机制体现的原则是( )
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自由原则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的粮食,拒绝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一方面城市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 另一方面工业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里。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之间产品交换出现断层。材料说明( )
A.斯大林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新经济政策的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C.富农阶层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最大障碍 D.苏联计划经济失去了其历史优越性
在 19 世纪 60-70 年代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中,需要解决统一问题的国家有
( )A.美、德、俄 B.美、俄、日 C.美、德、日 D.德、
(
答案第
1
页,共
6

)
俄、日
二月革命后,当时的俄国人民说:“洋姜不比萝卜甜”(即“半斤八两”的意思),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
A.人民对士兵苏维埃仍心存疑虑 B.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基本成熟C.新政权和沙皇政府性质上一样 D.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令人失望
下面图片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以下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与西周的分封制本质相同
一个人不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C.封君和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明确了封君与封臣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1.1882 年埃及人民在亚历山大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 他们所抗击的是( )
A.法国侵略军 B.奥斯曼帝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英国侵略军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种可以同时纺织许多根线的装置,最初靠水力运转,后又采用蒸汽作为纺纱的动力,这样就需要安装重型设备。于是,有人就将发动机、纺纱机连同工人 都集中在一起,搬进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工厂”。创立这一制度的 是 ( )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卡特莱特 D.韦奇伍德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 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 19 世纪初, 这一数字已上升至 8 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据资料记载: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数量增加了 117%,白银增加了 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 2 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 4.5 倍。西欧物价上涨对西欧的主要影响是( )
A.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价格革命 B.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日益贫困 D.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西班牙政府曾规定,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他国家贸易,同时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少数商人来垄断,而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
A.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
C.维护了西班牙海外殖民的优势 D.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
下图是 18 世纪初某一地区的人种结构图。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欧洲 B.拉美C.澳大利亚 D.南亚
恩格斯说:“俾斯麦用使资产阶级本身感到惊奇的速度和准确性实现着他的民族纲领。”指的是俾斯麦即将完成德国 的 ( )
A.国家统一 B.工业革命
C.议会民主 D.殖民掠夺
19.(商品交易市场中心)1500 年突然发生一次大转移,中心从威尼斯转移到安特卫普,然后又在 1590-1610 年左右转移至阿姆斯特丹 01790-1825 年伦敦处于领先地位,1929 年中心转移到纽约。这一次次大转移( )
A.导致工业革命的中心不断发生变化 B.源于早期殖民霸主地位更替C.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D.标志着欧洲传统地位的丧失
英国在解除机器出口禁令后的 1825~1840 年间,机器出口价值由 2 万英镑增至 60 万英镑,新技术和技术人员也不断外流。这一现象( )
A.表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是英国工业优势地位的表现C.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D.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
A.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 B.珍妮纺纱机出现C.机器生产从纺织扩展到采煤、冶金
D.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下列四幅图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发明新创造,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 是
( )
A.图 1 B.图 2
C.图 3 D.图 4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召开的几次重要国际会议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下列表述 正 确 的 是 ( )
A.是以德黑兰会议为中心确定的 B.主要体现英美对战后世界安排的意愿
C.战后国际格局没有发生大变动 D.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下列属于研究巴黎和会原始资料的是( )
A. B.
C. D.
“1921~1922 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 2.4 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 4.23 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防止生产过剩
它是一座工业城市,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2 年夏天至1943年初,它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座城市是( ) A.莫斯科 B.诺曼底 C.柏林 D.斯大林格勒
“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所有贫农委员会,所有工会组织,以及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委员部的地方机关,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饥荒省份的工农支队派往征 粮者,应帮助收割新的庄稼。立即从当地农民和工人中组建成新的支队,去执行这些任务。”材料表明苏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马克思在 1872 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表明( )
A.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B.辩证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C.马克思主义具有严重的缺陷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实践相结合
新政以来,罗斯福陆续设置大批紧急机构并直接任命官员,1934 年直接任命官员约
10 万人,到 1936 年,增加到约 40 万人。这( )
A.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B.造成了冗官现象 C.表明总统行政权扩大 D.加剧了党派斗争
近代以来,德国领土不断变化。下列德国疆域图属于 1920 年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题(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 1880 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 的……19 世纪 80 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请思考在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过程中,西方列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
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室内停止劳作,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17 世纪时,宗教的少数派在夜里举行各种仪式,白天受师傅控制的学徒们则在晚上逃出去跳舞、狂饮。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 17 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
煤气灯以及后来的电灯使 19 世纪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
受劳动大众欢迎。1816 年的调查显示,女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 14 小时以上。在劳动者的反抗中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三班工作制推广开来,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6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变化的原因。(14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在数条运输线路中, 经由波斯湾、伊朗抵达苏联的“波斯湾走廊”通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盟国援苏物资中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此运往苏联,对苏德战争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影响。美英苏三国在开辟和利用“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美英苏因“波斯湾走廊”的开辟和利用同时出现在伊朗并因此与其产生交集,伊朗作为美英苏“合作平台” 深陷大国矛盾之中。各方“合作”尽管伴有异议歧见和矛盾相向的情况,但在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最终做到了殊途同致合作共赢——“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在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变化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德义《二战期间围绕波斯湾走廊援苏物资运输通道的国际合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历史背景。(6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影响。(6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