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计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 ②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
③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 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世界历史上先后兴起了一个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选项中对这些帝国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波斯帝国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B.亚历山大帝国以基督教作为国教
C.罗马帝国商人曾到达洛阳 D.奥斯曼帝国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3、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
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
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
和黑奴。这反映了( )
A.中国商品优势明显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世界贸易
C.奥斯曼帝国商贸繁荣 D.商业革命逐渐兴起
4、有史家认为:“11 和 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
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B.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5、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
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C.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D.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1
6、15世纪以后,欧洲人普遍认为,占有货币,就占有一切,黄金能够“为灵魂开辟通
往天堂的道路”。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宣传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7、下图是 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 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
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 )
A.能够证明葡萄牙是航海贸易强国 B.属于文献史料,其主观性比较强
C.能够反映菲律宾独立斗争的史实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
8、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
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 1660 年前后,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
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现象说
明( )
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科学革命解放思想
C.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D.工业文明显现曙光
9、外国学者对西方某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有如下的评论:“这是反面经验,因为它引发
了反对它的民族主义;但也是正面经验,因为在占领者走后……在政治辩论中,祖国、
人民、民族、个人自由等概念具有重要地位。”这段评论描述的是( )
A.光荣革命实现英国政体的转变 B.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的伟大意义
C.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D.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0、英国的非洲学学者托马斯 霍奇金写道:“如果考虑到伊斯兰教思想氛围和基督教思
想氛围之间的差别,14 世纪廷巴克图的一位市民可能会发现,自己待在 14世纪的牛津
城里也感到比较安逸。16 世纪,他或许仍能找到这两座大学城之间的许多共同点。但
是,到 19世纪时,两城之间的鸿沟则变得很深了。”这表明( )
A.伊斯兰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无本质差别
B.非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落后于西方
C.非洲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D.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同步发展
11、 巴黎公社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还确立了公
社社员政治地位平等的观念,明确行政和管理不是工人高不可攀的事情。这说明巴黎公
2
社( )
A. 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
B.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首次伟大尝试
D. 贯彻了三权分立的政权运作原则
12、右图漫画寓指( )
A.英国在非洲的殖民战略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美国排挤欧洲在美洲殖民势力
D.美国已步入世界性殖民大帝国
13、观察下图,请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组成
“协约国”集团的是(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14、1925年,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已恢复到 1913年的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与一战前 5年
的年平均产量相比有所提高,1925-1926 年的农业总产值达到 1913 年的 112%,其中农
业产值增加 7%,畜牧业产值增加 21%。这些数据反映了苏联( )
A.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受到极大阻碍 D.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15、美国史学家派克斯评价:“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 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该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
革( )
A.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B.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色彩
C.将墨西哥的主权出卖给俄国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6、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过去 25 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
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
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
得来的教训吧。”据此可知丘吉尔( )
A.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 B.开始反思绥靖政策
C.不再反对共产主义 D.决定建立英、美、苏联盟
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题,满分 52分
17、(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
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 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 年因抨击
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
1598 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
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
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
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
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
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 37 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
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
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 16 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
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
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
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背景。(6 分)
18、(13 分)材料: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 时间 史料
非洲 前 13世纪 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 前 5—前 1世纪 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
亚洲 1世纪
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 771年 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
美洲 15世纪
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
欧洲 1750年
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
亚洲 1912年
三权分立等原则
4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
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3 分)
19、(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 18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
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
的后果时讲道:“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
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
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
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
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总之,这一批人把工业革命看成英国
经济发展的飞跃,是明显的转折。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图是 19 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
都出现于 19世纪 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在 19世纪 40年代才
出现。19世纪 5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
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 19世纪 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R 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被称为“工
业革命”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
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特征,
并运用唯物史观解释“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 19世纪 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
期”。(4分)
5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
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
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
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
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材料二 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类宗教追求转化
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思想独特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概括甘
地思想带给印度的积极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存在哪些局限性?(4分)
6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 ②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
③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 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世界历史上先后兴起了一个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选项中对这些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波斯帝国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B.亚历山大帝国以基督教作为国教
C.罗马帝国商人曾到达洛阳 D.奥斯曼帝国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3、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反映了( )
A.中国商品优势明显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世界贸易
C.奥斯曼帝国商贸繁荣 D.商业革命逐渐兴起
4、有史家认为:“11 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B.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5、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C.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D.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6、15世纪以后,欧洲人普遍认为,占有货币,就占有一切,黄金能够“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宣传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7、下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
A.能够证明葡萄牙是航海贸易强国 B.属于文献史料,其主观性比较强
C.能够反映菲律宾独立斗争的史实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
8、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660年前后,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现象说明( )
A.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科学革命解放思想
C.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D.工业文明显现曙光
9、外国学者对西方某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有如下的评论:“这是反面经验,因为它引发了反对它的民族主义;但也是正面经验,因为在占领者走后……在政治辩论中,祖国、人民、民族、个人自由等概念具有重要地位。”这段评论描述的是( )
A.光荣革命实现英国政体的转变 B.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的伟大意义
C.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D.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0、英国的非洲学学者托马斯 霍奇金写道:“如果考虑到伊斯兰教思想氛围和基督教思想氛围之间的差别,14世纪廷巴克图的一位市民可能会发现,自己待在14世纪的牛津城里也感到比较安逸。16世纪,他或许仍能找到这两座大学城之间的许多共同点。但是,到19世纪时,两城之间的鸿沟则变得很深了。”这表明( )
A.伊斯兰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无本质差别
B.非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落后于西方
C.非洲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D.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同步发展
11、 巴黎公社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还确立了公社社员政治地位平等的观念,明确行政和管理不是工人高不可攀的事情。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
B.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首次伟大尝试
D. 贯彻了三权分立的政权运作原则
12、右图漫画寓指( )
A.英国在非洲的殖民战略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美国排挤欧洲在美洲殖民势力
D.美国已步入世界性殖民大帝国
13、观察下图,请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组成“协约国”集团的是(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14、1925年,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已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与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相比有所提高,1925-1926年的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的112%,其中农业产值增加7%,畜牧业产值增加21%。这些数据反映了苏联( )
A.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受到极大阻碍 D.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15、美国史学家派克斯评价:“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该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 )
A.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B.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色彩
C.将墨西哥的主权出卖给俄国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6、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据此可知丘吉尔( )
A.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 B.开始反思绥靖政策
C.不再反对共产主义 D.决定建立英、美、苏联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背景。(6分)
18、(13分)材料: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 时间 史料
非洲 前13世纪 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 前5—前1世纪 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 1世纪 《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 771年 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 1750年 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
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3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讲道:“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总之,这一批人把工业革命看成英国经济发展的飞跃,是明显的转折。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19世纪5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R 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特征,并运用唯物史观解释“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材料二 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思想独特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概括甘地思想带给印度的积极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存在哪些局限性?(4分)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C C B D D B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B A C A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题,满分 52分
17、(13分)
(1)同:戏剧作品数量多、成就高;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受到广大市民阶层欢迎。
(3分)
异:汤显祖为士大夫身份,文学作品是其官场受阻后的业余创作;莎士比亚为职业剧作家,
一生围绕剧场;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莎士比亚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影响。(4分)
(2)莎士比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兴起;新航路开
辟后,欧洲各国积极对外殖民;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才
能与生活经历。(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18、(13分)
示例: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2分)
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 分)。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
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
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2分)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1 分)。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
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2分)
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1分)。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
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2分)
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1分)
表述成文,1分
19、(14分)
(1)原因:①人口革命,工农业人口比例改变;②生产组织革命,工厂制代替家庭手工业
制;③生产动力革命,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和自然力;④伟大的发明都是短时间内完成的。(4
分)
(2)变化:国民总收入大幅增长,(1 分);第二、三产业较大幅度增长;制造业、煤矿业
和建筑行业成为主导产业;贸易和运输业、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
收入增长明显;(任意 1点,1分)第一产业下降;农业、林业、渔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任意 1点,1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海外殖民地和市场广阔;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加快。(任意 3点,3分)
(3)特征:多种思潮并存(2分)
解释: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社会矛盾
日益尖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理论基础:马克思、恩
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任意 2点,2分)
20、(12分)
(1)独特性:
经济:批判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恢复手工纺织运动振兴印度。(1
点 2分,任答 2点得 4 分)政治:非暴力不合作(或用和平、合法的手段争取自治和独立)
(2分)
积极影响:形成了反帝斗争的强大合力;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任答 2点 2分)
(2)局限性:非暴力运动不符合法治观念;宗教色彩浓厚(4分)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3 分) 18.(13 分)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1)(7 分)
高一历史答题卡
姓名 学校 班级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清
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
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缺考标记
涂 填 样 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 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16
(2)(6 分)
=
6
此区域内答题无效
280 字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14 分) 20.(12 分)
(1)(4 分)
(1)(8 分)
(2)(6 分)
(2)(4 分)
(3)(4 分)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答题卡
)
(
姓名
学校
班级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2.
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例
样
填
涂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缺考标记
)
(
16
=
6
)
(
11
12
13
14
15
) (
6
7
8
9
10
) (
1
2
3
4
5
)
(
此区域内答题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
7
.(
1
3
分)
(
3
)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
8
.(1
3
分)
280字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
1
)(
8
分)
) (
(
2
)(4分)
) (
20
.(1
2
分)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
9.
(
14
分)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C C B D D B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B A C A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
17、(13分)
(1)同:戏剧作品数量多、成就高;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受到广大市民阶层欢迎。(3分)
异:汤显祖为士大夫身份,文学作品是其官场受阻后的业余创作;莎士比亚为职业剧作家,一生围绕剧场;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莎士比亚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影响。(4分)
(2)莎士比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兴起;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积极对外殖民;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才能与生活经历。(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18、(13分)
示例: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2分)
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分)。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2分)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1分)。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2分)
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1分)。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2分)
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1分)
表述成文,1分
19、(14分)
(1)原因:①人口革命,工农业人口比例改变;②生产组织革命,工厂制代替家庭手工业制;③生产动力革命,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和自然力;④伟大的发明都是短时间内完成的。(4分)
(2)变化:国民总收入大幅增长,(1分);第二、三产业较大幅度增长;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成为主导产业;贸易和运输业、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收入增长明显;(任意1点,1分)第一产业下降;农业、林业、渔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任意1点,1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海外殖民地和市场广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任意3点,3分)
(3)特征:多种思潮并存(2分)
解释: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任意2点,2分)
20、(12分)
(1)独特性:
经济:批判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恢复手工纺织运动振兴印度。(1点2分,任答2点得4分)政治:非暴力不合作(或用和平、合法的手段争取自治和独立)(2分)
积极影响:形成了反帝斗争的强大合力;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任答2点2分)
(2)局限性:非暴力运动不符合法治观念;宗教色彩浓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