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答题卡 22.(11分,特殊标注除外,每空 1 分) 25.(11分,特殊标注除外,每空 1 分)
姓名 学校 班级 (1) (1)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清
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2) (2)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条 形 码 粘 贴 处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
须使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3)
笔迹清楚。 (3)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2分) (2分)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缺考标记
涂填样例 (4)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5) (4)
1 6 11 (6)
2 7 12
3 8 13
4 9 14 23.(11分,特殊标注除外,每空 1 分)
5 10 15
(1)
16
17
18 (2)
19
20 (3)
(4)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21.(11分,每空 1 分) (5) (2分)
(1) 24.(11分,每空 1 分)
(1)
(2) (2)
3 (3)( )
(4)
(4)
(5)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B.受精作用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Y和y分离、R与r分离
D.F1产生雌雄各4种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且结合的机会均等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D.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a、B和b、D和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
A.A和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
B.A(a)和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C.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和a、B和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自由组合
4.某种群中,AA个体占25%,Aa个体占50%,aa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A.3∶2∶3 B.4∶4∶1 C.1∶1∶0 D.1∶2∶1
5.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依据下列杂交结果,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
A.PPQq×ppqq B.PPqq×Ppqq
C.PpQq×ppqq D.PpQq×Ppqq
6.将一种观赏植物的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色植株杂交,F1为蓝色植株。若让F1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让F1蓝色植株自交,则F2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蓝色:鲜红色=l: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15:l D.蓝色:鲜红色=9:1
7.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马蛔虫的切片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细胞2可判断该切片的器官是卵巢
B.细胞1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细胞3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细胞3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
8.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分别用a、b、c表示此种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9.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道尔顿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研究
10.如图所示为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由它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aXB、AY、AY
B.AXB、aY、aY
C.AXB、aY、AY
D.AY、aXB、aXB
11.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Ⅰ-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
甲
1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3.如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1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
B.经测定一个由n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中,包含了m个基因,则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为n/2m个脱氧核苷酸对
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人体细胞内的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15.将DNA分子双链被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是
A.6个a,6个b B.12个b
C.6个b,6个c 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B.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D.④中有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17.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可用2n表示的是
A.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一个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D.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的可能种类
18.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列接近1:1,以下不是其原因的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各种雄配子和雌配子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1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生物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Ⅱ-4一定是携带者,Ⅱ-5不一定是携带者
B.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Ⅱ-3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C.如果Ⅱ-3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Ⅱ-3和Ⅱ-4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20.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两者都利用了大肠杆菌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实验得出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B.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和酶都来自细菌
C.两实验都需控制培养的时间且都要对细菌进行离心处理
D.后者实验利用15N的DNA比14N的DNA密度大,离心分层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五小题,共计55分。
21.(11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2中甲乙丙三个细胞来自于同一动物体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图2甲细胞的上一个时期有 ▲ 个四分体,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 ▲ 段,图丙是乙图的子细胞,其名称为 ▲ 。
(2)图3整个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 ▲ 次,c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 性。
(3)图4坐标图中曲线表示 ▲ (填“染色体”或“核DNA”)数目的变化,图2中丙细胞分别对应图3中 ▲ 段,图4中的 ▲ 段(用字母表示)。
(4)一对基因型为XaXa(色盲女性)与XA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的男孩。该个体的染色体异常可能是 ▲ (填“父亲”或“母亲”)形成配子时 ▲ 期出现异常。
22.(11分)图1是脱氧核苷酸示意图,图2是多肽链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 ▲ 。如果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 ▲ 。
(2)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 ▲ 。
(3)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 ▲ (2分)。
(4)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 ,若不经搅拌 ▲ (填“是”或“否”)会影响本实验结果。
(5)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 ▲ (填“能”或“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原因是 ▲ 。
(6)DNA的特殊结构适合作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内部 ▲ 代表遗传信息,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 ▲ 。
23.(11分)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位于 ▲ 染色体上的 ▲ 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
式是位于 ▲ 染色体上的 ▲ 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 ▲ ,Ⅲ-3的基因型为 ▲ 。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 。
(4)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 ▲ ;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
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 。
(5)若不患甲种遗传病的人群中有66%的人为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Ⅲ-1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 ▲ (2分)。
24.(11分)图甲、乙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DNA片段上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其中图甲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GCGTATTG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据图甲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个;根据图甲中的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推测图乙中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从上往下依次为 ▲ 。
(2)图甲所显示的DNA片段与图乙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A+G)/(T+C)总是为 ▲ 。图甲中的DNA片段与图乙中的DNA片段中的A/G分别为 ▲ 、 ▲ ,由此说明了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3)图丙为 ▲ 过程,从图示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目的是: ▲ ;图丙中所示的酶为 ▲ ,作用的化学键名称是 ▲ 。
(4)若用1个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 ;
(5)若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第4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个 ;
25. (11分)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二者一旦混合便永远分不开,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被称作融合遗传。与融合遗传相对立的观点是颗粒遗传理论。孟德尔是第一个用豌豆杂交实验来证明遗传的颗粒性的遗传学家。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 ▲ 决定的,在体细胞中总是 ▲ 存在的。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他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 法,下列是他做出的演绎推理是: ▲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F1产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机会均等
D.F1测交将产生两种表型的后代,且二者比例为1∶1
(3)金鱼草是一种可自花受粉的花卉。当开红花(R)的纯种金鱼草与开白花(r)的纯种金鱼草进行杂交时,F1植株都开粉红花,正好是双亲的中间型。你认为这是否违背了孟德尔颗粒遗传理论? ▲ 。请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实验思路: ▲ ;(2分)
预期实验结果: ▲ 。
(4)金鱼草的花有辐射对称型和两侧对称型,这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A/a与R/r独立遗传。将纯合的辐射对称型红花与两侧对称型白花杂交,F1全为两侧对称型粉红花。F1自交,F2中会出现 ▲ 种表型,其中不同于亲本的表型数量比为 ▲ ,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D C C A C A
11 12 13 14 15
B D D C B
二、多选题
16 17 18 19 20
BD BCD AB ABC ABD
三、简答题
21.(11分)
(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0 BC 极体
(2) 2 流动性
(3) 核DNA b EF
(4) 父亲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用科学符号表示也给分)
22.(11分)
(1) ① ④
(2)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会自然分离
(3)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2分)
(4)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否
(5)不能 缺乏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为对照
(6)碱基(对)排列顺序 多样性
23.(11分)
(1)常 隐性 X 隐性
(2) AaXBXb AAXBXb 或AaXBXb
(3)1/24 (4)3/10 1/8 (5)11/100 (11%也给分,2分)
24.(11分)
(1)5 CCAGTGCGCC
(2)1 1 1/4
(3)DNA复制 提高复制速率 解旋酶 氢键
(4)1/100
(5)4a-8m
25.(11分)
(1)遗传因子 成对
(2)假说演绎法 D
(3)不违背
实验思路(2分):F1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F2中出现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4)6 3∶1∶6∶2(顺序不同也给分) 1/2(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2
.(
11
分,
特殊标注除外,
每空 1 分)
(1)
(2)
(3)
(
2分
)
(4)
(5)
(
6
)
23
.(
11
分
,
特殊标注除外,
每空 1 分)
(1)
(2)
(3)
(4)
(
5
)
(2分)
24
.(
11
分,每空 1 分)
(1)
(
2
)
(
3
)
(
4
)
(
5
)
38.(1)
) (
25
.(
11
分,
特殊标注除外,
每空 1 分)
(1)
(2分)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六校联合
调研
考试
高一生物答题卡
)
(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
5
分。
2
1
.(
11
分,每空 1 分)
(1)
(
2
)
(3)
(
4
)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6
17
18
19
2
0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1
2
1
3
1
4
15
) (
姓名
学校
班级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2.
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例
样
填
涂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缺考标记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B D C C A C A
11 12 13 14 15
B D D C B
二、多选题
16 17 18 19 20
BD BCD AB ABC ABD
三、简答题
21.(11分)
(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0 BC 极体
(2) 2 流动性
(3) 核 DNA b EF
(4) 父亲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用科学符号表示也给分)
22.(11分)
(1) ① ④
(2)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 DNA会自然分离
(3)先用 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 32P标记的大肠杆菌(2分)
(4)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否
(5)不能 缺乏用 35S标记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为对照
(6)碱基(对)排列顺序 多样性
23.(11分)
(1)常 隐性 X 隐性
(2) AaXBXb AAXBXb 或 AaXBXb
(3)1/24 (4)3/10 1/8 (5)11/100 (11%也给分,2分)
24.(11分)
(1)5 CCAGTGCGCC
(2)1 1 1/4
(3)DNA复制 提高复制速率 解旋酶 氢键
(4)1/100
(5)4a-8m
25.(11分)
(1)遗传因子 成对
(2)假说演绎法 D
(3)不违背
实验思路(2分):F1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预期结果:F2中出现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4)6 3∶1∶6∶2(顺序不同也给分) 1/2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15 题,每题 2 分,共计 3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
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B.受精作用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 Y和 y分离、R与 r分离
D.F1产生雌雄各 4种配子,有 16种结合方式,且结合的机会均等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
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
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乙重复 100次实验后,Dd和 AB组合的概率约为 1/2和 1/4
D.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 a、B和 b、D和 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
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
A.A和 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
B.A(a)和 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C.A和 a、D和 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和 a、B和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自由组合
4.某种群中,AA个体占 25%,Aa个体占 50%,aa个体占 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
交配,且基因型为 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 AA∶Aa∶aa是
A.3∶2∶3 B.4∶4∶1 C.1∶1∶0 D.1∶2∶1
5.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 P、p和 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每一
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依据下列杂
交结果,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
A.PPQq×ppqq B.PPqq×Ppqq
C.PpQq×ppqq D.PpQq×Ppqq
试卷第 1页,共 7页
6.将一种观赏植物的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色植株杂交,F1为蓝色植株。若让 F1蓝色植
株与纯合鲜红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让 F1蓝色植株自
交,则 F2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蓝色:鲜红色=l: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15:l D.蓝色:鲜红色=9:1
7.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马蛔虫的切片图像。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根据细胞 2可判断该切片的器官是卵巢
B.细胞 1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细胞 3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细胞 3中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
8.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分别用 a、b、c表示此种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
体数、核 DNA分子数,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9.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道尔顿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研究
10.如图所示为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由它产生了一个基
因型为 aXB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aXB、AY、AY
B.AXB、aY、aY
C.AXB、aY、AY
D.AY、aXB、aXB
11.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 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
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Ⅰ-1 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
甲
试卷第 2页,共 7页
12.下列关于探索 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 S型肺炎链球菌的 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分别采用 35S和 32P标记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3.如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
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1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
B.经测定一个由 n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DNA分子中,包含了 m个基因,则每个基因
的平均长度为 n/2m个脱氧核苷酸对
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D.人体细胞内的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15.将 DNA 分子双链被 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
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是
A.6个 a,6个 b B.12个 b
C.6个 b,6个 c D.b+c=12个,但 b和 c数目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分。
试卷第 3页,共 7页
16.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③所示的细胞中有 2个四分体
B.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D.④中有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17.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可用 2n表示的是
A.具有 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含有 n 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一个 DNA分子连续复制 n 次后所产生的 DNA 分子数
D.含有 n 个碱基的双链 DNA分子的可能种类
18.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列接近 1:1,以下不是其原因的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 X染色体的配子:含 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 X染色体的精子:含 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各种雄配子和雌配子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19.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生物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Ⅱ-4一定是携带者,Ⅱ-5 不一定是携带者
B.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Ⅱ-3 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C.如果Ⅱ-3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Ⅱ-3和Ⅱ-4 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4
20.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了 DNA半保留复制。
两者都利用了大肠杆菌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实验得出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B.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和酶都来自细菌
C.两实验都需控制培养的时间且都要对细菌进行离心处理
D.后者实验利用 15N的 DNA 比 14N的 DNA密度大,离心分层
试卷第 4页,共 7页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五小题,共计55分。
21.(11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 2中甲乙丙三个细胞来自于同一动物体内,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中 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图 2甲细胞的上一个时期有 ▲ 个
四分体,乙细胞处于图 1中的 ▲ 段,图丙是乙图的子细胞,其名称为 ▲ 。
(2)图 3整个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 ▲ 次,c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 性。
(3)图 4坐标图中曲线表示 ▲ (填“染色体”或“核 DNA”)数目的变化,图 2
中丙细胞分别对应图 3中 ▲ 段,图 4中的 ▲ 段(用字母表示)。
(4)一对基因型为 XaXa(色盲女性)与 XA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 XAXaY的
男孩。该个体的染色体异常可能是 ▲ (填“父亲”或“母亲”)形成配子时 ▲
期出现异常。
22.(11分)图 1是脱氧核苷酸示意图,图 2是多肽链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3是噬菌体侵染细
菌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3中用 32P标记噬菌体的 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 1中的 ▲ 。如果
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 2中的 ▲ 。
试卷第 5页,共 7页
(2)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
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且 ▲ 。
(3)获得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 ▲ (2分)。
(4)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 ,若不经搅拌 ▲ (填“是”或“否”)会
影响本实验结果。
(5)仅有图 3的实验过程, ▲ (填“能”或“不能”)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原
因是 ▲ 。
(6)DNA的特殊结构适合作遗传物质,DNA 的双螺旋结构内部 ▲ 代表遗传信息,
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 ▲ 。
23.(11分)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
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
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位于 ▲ 染色体上的 ▲ 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
式是位于 ▲ 染色体上的 ▲ 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 ▲ ,Ⅲ-3的基因型为 ▲ 。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 。
(4)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 ▲ ;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
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 。
(5)若不患甲种遗传病的人群中有66%的人为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Ⅲ-1与一个表现型
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 ▲ (2分)。
24.(11分)图甲、乙是用 DNA测序仪测出的某 DNA 片段上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
列顺序,其中图甲的碱基排列顺序为 TGCGTATTGG,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试卷第 6页,共 7页
(1)据图甲推测,此 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个;根据图甲
中的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推测图乙中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从
上往下依次为 ▲ 。
( 2)图甲所显示的 DNA 片段与图乙所显示的 DNA 片段中的 (A+G)/(T+C)总是为
▲ 。图甲中的 DNA 片段与图乙中的 DNA 片段中的 A/G 分别为 ▲ 、
▲ ,由此说明了 DNA 分子具有特异性。
(3)图丙为 ▲ 过程,从图示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目的是:
▲ ;图丙中所示的酶为 ▲ ,作用的化学键名称是 ▲ 。
(4)若用 1 个含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
2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 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 ;
(5)若某 DNA 分子共有 a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 m个,第 4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
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个 ;
25. (11分)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二者
一旦混合便永远分不开,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被称作融合遗传。与
融合遗传相对立的观点是颗粒遗传理论。孟德尔是第一个用豌豆杂交实验来证明遗传的颗粒
性的遗传学家。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 ▲ 决定的,在体细胞中总是 ▲ 存在的。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他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
法,下列是他做出的演绎推理是: ▲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 3∶1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F1产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机会均等
D.F1测交将产生两种表型的后代,且二者比例为 1∶1
(3)金鱼草是一种可自花受粉的花卉。当开红花(R)的纯种金鱼草与开白花(r)的纯种金鱼草
进行杂交时,F1植株都开粉红花,正好是双亲的中间型。你认为这是否违背了孟德尔颗粒遗
传理论? ▲ 。请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实验思路: ▲ ;(2分)
预期实验结果: ▲ 。
(4)金鱼草的花有辐射对称型和两侧对称型,这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 A/a 控制,A/a
与 R/r独立遗传。将纯合的辐射对称型红花与两侧对称型白花杂交,F1全为两侧对称型粉红
花。F1自交,F2中会出现 ▲ 种表型,其中不同于亲本的表型数量比为 ▲ ,
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
试卷第 7页,共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