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四上·沭阳期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四(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145厘米,四(2)班学生的平均身高148厘米,所以四(1)班的张平一定比四(2)班的李明矮。
B.三年级一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则有人成绩比92分高,也有人成绩比92分低,但不可能有人正好是92分。
C.某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4000元,小王是这个公司的员工,他的工资可能高于4000元。
2.(2020四下·硚口期末)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5个选项的平均数大约是( )比较合理。
A.7 B.9 C.11 D.12
3.(2020四上·永定期末)学校图书馆一天的图书借阅情况如下表: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多少本比较合适?( )
A.1 B.10 C.20 D.50
4.(2019四上·慈溪期末)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 )。
A.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
B.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
C.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D.以上三项都不可能
5.(2019四下·中期末)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
A.
B.
C.
6.(四上·定海期末)下图是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统计图。
空气质量 优 良 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根据上面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D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良
C.C城市的污染指数要是再下降16,空气质量就达到优了
D.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的有2个城市
7.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
A.10 B.15 C.20
8.下面一组折线统计图中,哪个折线统计图更合理 ( )
A. B.
二、判断题
9.(2020四上·南通期末)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
10.(2020四下·英山期末)小红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那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
11.(2020四下·硚口期末)学了平均数的知识后,我明白了身高1.45米的我到平均水深1.2米的水池不一定安全。( )
12.(2020四下·硚口期末)四(1)班期末数学平均分是91分,所以不可能有人不及格。( )
三、填空题
13.(2020四下·兴县期末)丁莉同学参加舞蹈比赛,五位评委打分分别为98分、100分、96分、92分、97分。根据比赛规则,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丁莉的平均得分是 分。
14.(2019四下·花都期末)下面是六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平均每人捐 本。
15.( )条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 )千米。
①长江、6000 ②黄河、5000 ③黑龙江、3000 ④珠江、2000
16.下图是超市里最近几天大米销售情况的统计图.(单位:千克)
① 天卖得最多。 天卖得最少。
②5天一共卖了 千克。
③平均每天卖了 千克。
17.下面是3个同学1分钟跳绳情况的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1格代表 次。
(2) 跳的是最快, 跳的是最慢。
你想对他们说
四、解答题
18.(2020四上·德江期末)下面是四(1)班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统计表.
兴趣小组 音乐组 航模组 体育组 舞蹈组
人数 12 8 18 14
(1)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图.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参加 的人数最多,参加 的人数最少.
②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的多 人.
③平均每组有 人.
19.(2021四上·相城期末)某校四年(1)班图书角的各种图书数量统计如下。
种类 文学类 科技类 动漫类 历史类
本数 10 25 45 15
(1)统计图中每格代表( )本图书,请接着完成统计图。
(2)动漫类书单价在11元-29元之间,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是( )元。
A.450 B.900 C.1350 D.1500
(3)根据上面的信息,如果这个班的图书角再添置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 。
20.下面是自然小组记录了2019年5月1日至5月15日某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后制作的统计表。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2)这15天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21.下图是B城2018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一年中,B城 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2) 月~ 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月~ 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 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4)通过这个统计图,淘气认为B城全年最低气温是5℃,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A项: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只是表示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能说四(1)班的张平一定比四(2)班的李明矮,原题干说法错误;
B项:三年级一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有人可能比92高,也可能比92分低,也可能等于92分,原题干说法错误;
C项:某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4000元,有人可能比4000元高,也可能比4000元低,也可能等于4000元,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其中的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据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平均数。
2.【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数=(6+?+6+20+4)÷5
=(36+?)÷5
因为6<?<10,
所以当?=6时,平均数=8.4,
?=10时,平均数=9.2
所以平均数在8.4和9.2之间,即为9。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3.【答案】C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20本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这些数据都是20的倍数,因此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20本比较合适。
4.【答案】C
【知识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故答案为:C。
【分析】A项中,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的统计图,每个条形的长度应该是逐渐变长的;
B项中,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的统计图,每个条形的长度应该是逐渐变短的。
5.【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数大于这一组数字的最小值,而小于这一组数字的最大值。
6.【答案】A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越好,所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E,A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B选项:D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是97,在良的范围内,正确;
C选项:C城市的污染指数是66,要是再下降16,就是50,空气质量就在优的范围内,正确;
D选项:103和119都在轻度污染的范围内,共2个城市,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60÷3=20(人),400÷20=20(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用60除以3求出1厘米表示的人数,用400除以1厘米表示的人数即可求出直条的长度。
8.【答案】A
【知识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清晰度和折线变化趋势即可得出选项A合理.
故答案为:A.
【分析】因为正常人的体温变化不大,所以用纵轴上1个大格表示1℃,1个大格平均分成5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0.2℃,这样能清晰体现出折线变化的趋势,即体温变化的增减趋势,所以选线A合适.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甲、乙平均数=(甲+乙)÷2,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小红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无法确定她每次的跳远成绩,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认识,已知5次的跳远总成绩,可以求出平均数,但是无法确定每次的跳远成绩,据此判断。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学了平均数的知识后,我明白了身高1.45米的我到平均水深1.2米的水池不一定安全,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据此判断。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四(1)班期末数学平均分是91分,可能有不及格的人,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据此判断。
13.【答案】97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8+96+97)÷3=97分,所以丁莉的平均分是97分。
故答案为:97。
【分析】丁莉的平均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剩下的分数之和÷3,据此作答即可。
14.【答案】18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15+20+23+14+15+21)÷6
=108÷6
=18(本)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已知六位同学的捐书本数,要求平均每人捐书本数,用六人捐书的总本数÷6=平均每人捐书本数,据此列式解答。
15.【答案】①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观察统计图可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6000千米。
故答案为:①.
【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条形高度越高,表示长度越长,条形高度越矮,表示长度越短,据此解答.
16.【答案】周五;周一;290;58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
①周五卖得最多。周一卖得最少。
②5天一共卖了40+50+70+50+80=290(千克)。
③平均每天卖了290÷5=58(千克)。
故答案为:周五、周一、290、58
【分析】①先根据直条的高度找出5天分别卖的重量②5天分别卖的重量的和就是卖的总重量③总重量÷总天数=平均每天卖的重量
17.【答案】(1)50
(2)张琦;郭庆辉;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解:(1)1格代表50次;(2)张琦跳的是最快,郭庆辉跳的是最慢;(3)我想对他们说: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
故答案为:(1)50;(2)张琦,郭庆辉;(3)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答案不唯一).
【分析】(1)横轴表示次数,根据横轴上的数字判断1格代表多少次;(2)根据长条对应的数据判断谁跳的快,谁跳的慢即可;(3)根据实际情况说出想对他们说的话即可.
18.【答案】(1)
(2)体育组;航模组;6;13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2)①18人>14人>12人>8人,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最多,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最少;
②18-12=6(人);
③(12+8+18+14)÷4
=(20+18+14)÷4
=(38+14)÷4
=52÷4
=13(人)。
故答案为:(2)①体育组;航模组;②6;③13。
【分析】(1)依据统计表中的直条画出直条,并且标上数据;
(2)①把各组人数比较大小;
② 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多的人数=参加体育组的人数-参加音乐组的人数;
③平均每组的人数=各个小组的人数和÷小组的数量。
19.【答案】(1)解: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图书;如图所示:
(2)B
(3)增加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2)45×11=495(元)
45×29=1305(元)
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符合条件的是900元。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故答案为:(2)B;(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分析】(1)文学类共10本数,占了两格,所以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书;
(2)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900元在这个数据之间;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20.【答案】(1)
(2)解:这15天的气温整体上是升高的。
(3)解:(17+19.5+18+20+23+22.8+24+23.8+24+24+24+25.2+26.5+26.5+26.7)÷15
=345÷15
=23(℃)
答: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23℃。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先找出所有点的位置,再依次连线,并在点上面标上数字;
(2)根据折线的走势解答;
(3)15天的气温之和÷15=这15天的平均气温。
21.【答案】(1)1;8
(2)5;6;10;11
(3)15;19
(4)答:不对。1月的平均气温是5℃,表示的是1月份31天的平均气温。
【知识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B城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8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2)5月~6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10月~11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33-18=15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5+8+15+18+23+21+33+35+27+20+10+6)÷12=19摄氏度。
【分析】(1)比较1~12约分的气温即可;
(2)将上升的相邻的两个月的温度作差,差越大,那么这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将下降的相邻的两个月的温度作差,差越大,那么这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的温度=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4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就是把12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然后除以12即可;
(4)1月的平均气温是5℃,1月有31天,所以5℃是31天的平均气温,所以不能判定B城全年最低气温是5℃。
1 / 1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四上·沭阳期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四(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145厘米,四(2)班学生的平均身高148厘米,所以四(1)班的张平一定比四(2)班的李明矮。
B.三年级一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则有人成绩比92分高,也有人成绩比92分低,但不可能有人正好是92分。
C.某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4000元,小王是这个公司的员工,他的工资可能高于4000元。
【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A项: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只是表示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能说四(1)班的张平一定比四(2)班的李明矮,原题干说法错误;
B项:三年级一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有人可能比92高,也可能比92分低,也可能等于92分,原题干说法错误;
C项:某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4000元,有人可能比4000元高,也可能比4000元低,也可能等于4000元,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其中的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据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平均数。
2.(2020四下·硚口期末)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5个选项的平均数大约是( )比较合理。
A.7 B.9 C.11 D.12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平均数=(6+?+6+20+4)÷5
=(36+?)÷5
因为6<?<10,
所以当?=6时,平均数=8.4,
?=10时,平均数=9.2
所以平均数在8.4和9.2之间,即为9。
故答案为:B。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3.(2020四上·永定期末)学校图书馆一天的图书借阅情况如下表: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多少本比较合适?( )
A.1 B.10 C.20 D.50
【答案】C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20本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这些数据都是20的倍数,因此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20本比较合适。
4.(2019四上·慈溪期末)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 )。
A.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
B.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
C.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D.以上三项都不可能
【答案】C
【知识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这幅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可能是四年级各班参加轮滑社团人数。
故答案为:C。
【分析】A项中,一位同学6-10岁的身高的统计图,每个条形的长度应该是逐渐变长的;
B项中,今年宁波市8月到12月份的平均气温的统计图,每个条形的长度应该是逐渐变短的。
5.(2019四下·中期末)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平均数大于这一组数字的最小值,而小于这一组数字的最大值。
6.(四上·定海期末)下图是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统计图。
空气质量 优 良 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根据上面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D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良
C.C城市的污染指数要是再下降16,空气质量就达到优了
D.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的有2个城市
【答案】A
【知识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越好,所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E,A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B选项:D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是97,在良的范围内,正确;
C选项:C城市的污染指数是66,要是再下降16,就是50,空气质量就在优的范围内,正确;
D选项:103和119都在轻度污染的范围内,共2个城市,正确。
7.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
A.10 B.15 C.20
【答案】C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60÷3=20(人),400÷20=20(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用60除以3求出1厘米表示的人数,用400除以1厘米表示的人数即可求出直条的长度。
8.下面一组折线统计图中,哪个折线统计图更合理 ( )
A. B.
【答案】A
【知识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解析】【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清晰度和折线变化趋势即可得出选项A合理.
故答案为:A.
【分析】因为正常人的体温变化不大,所以用纵轴上1个大格表示1℃,1个大格平均分成5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0.2℃,这样能清晰体现出折线变化的趋势,即体温变化的增减趋势,所以选线A合适.
二、判断题
9.(2020四上·南通期末)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甲、乙平均数=(甲+乙)÷2,平均数是5,如果甲比5大,那么乙一定比5小。
10.(2020四下·英山期末)小红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那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小红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无法确定她每次的跳远成绩,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认识,已知5次的跳远总成绩,可以求出平均数,但是无法确定每次的跳远成绩,据此判断。
11.(2020四下·硚口期末)学了平均数的知识后,我明白了身高1.45米的我到平均水深1.2米的水池不一定安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学了平均数的知识后,我明白了身高1.45米的我到平均水深1.2米的水池不一定安全,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据此判断。
12.(2020四下·硚口期末)四(1)班期末数学平均分是91分,所以不可能有人不及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 四(1)班期末数学平均分是91分,可能有不及格的人,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据此判断。
三、填空题
13.(2020四下·兴县期末)丁莉同学参加舞蹈比赛,五位评委打分分别为98分、100分、96分、92分、97分。根据比赛规则,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丁莉的平均得分是 分。
【答案】97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解:(98+96+97)÷3=97分,所以丁莉的平均分是97分。
故答案为:97。
【分析】丁莉的平均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剩下的分数之和÷3,据此作答即可。
14.(2019四下·花都期末)下面是六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平均每人捐 本。
【答案】18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
【解析】【解答】(15+20+23+14+15+21)÷6
=108÷6
=18(本)
故答案为:1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已知六位同学的捐书本数,要求平均每人捐书本数,用六人捐书的总本数÷6=平均每人捐书本数,据此列式解答。
15.( )条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 )千米。
①长江、6000 ②黄河、5000 ③黑龙江、3000 ④珠江、2000
【答案】①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观察统计图可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6000千米。
故答案为:①.
【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条形高度越高,表示长度越长,条形高度越矮,表示长度越短,据此解答.
16.下图是超市里最近几天大米销售情况的统计图.(单位:千克)
① 天卖得最多。 天卖得最少。
②5天一共卖了 千克。
③平均每天卖了 千克。
【答案】周五;周一;290;58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
①周五卖得最多。周一卖得最少。
②5天一共卖了40+50+70+50+80=290(千克)。
③平均每天卖了290÷5=58(千克)。
故答案为:周五、周一、290、58
【分析】①先根据直条的高度找出5天分别卖的重量②5天分别卖的重量的和就是卖的总重量③总重量÷总天数=平均每天卖的重量
17.下面是3个同学1分钟跳绳情况的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1格代表 次。
(2) 跳的是最快, 跳的是最慢。
你想对他们说
【答案】(1)50
(2)张琦;郭庆辉;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解:(1)1格代表50次;(2)张琦跳的是最快,郭庆辉跳的是最慢;(3)我想对他们说: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
故答案为:(1)50;(2)张琦,郭庆辉;(3)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答案不唯一).
【分析】(1)横轴表示次数,根据横轴上的数字判断1格代表多少次;(2)根据长条对应的数据判断谁跳的快,谁跳的慢即可;(3)根据实际情况说出想对他们说的话即可.
四、解答题
18.(2020四上·德江期末)下面是四(1)班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统计表.
兴趣小组 音乐组 航模组 体育组 舞蹈组
人数 12 8 18 14
(1)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图.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参加 的人数最多,参加 的人数最少.
②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的多 人.
③平均每组有 人.
【答案】(1)
(2)体育组;航模组;6;13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2)①18人>14人>12人>8人,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最多,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最少;
②18-12=6(人);
③(12+8+18+14)÷4
=(20+18+14)÷4
=(38+14)÷4
=52÷4
=13(人)。
故答案为:(2)①体育组;航模组;②6;③13。
【分析】(1)依据统计表中的直条画出直条,并且标上数据;
(2)①把各组人数比较大小;
② 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比音乐组多的人数=参加体育组的人数-参加音乐组的人数;
③平均每组的人数=各个小组的人数和÷小组的数量。
19.(2021四上·相城期末)某校四年(1)班图书角的各种图书数量统计如下。
种类 文学类 科技类 动漫类 历史类
本数 10 25 45 15
(1)统计图中每格代表( )本图书,请接着完成统计图。
(2)动漫类书单价在11元-29元之间,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是( )元。
A.450 B.900 C.1350 D.1500
(3)根据上面的信息,如果这个班的图书角再添置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 。
【答案】(1)解: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图书;如图所示:
(2)B
(3)增加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2)45×11=495(元)
45×29=1305(元)
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符合条件的是900元。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故答案为:(2)B;(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分析】(1)文学类共10本数,占了两格,所以统计图中每格代表5本书;
(2)这个班动漫类书总价大约在495元--1305元之间,900元在这个数据之间;
(3)因为文学类和历史类的图书较少,建议添置这两类图书。
20.下面是自然小组记录了2019年5月1日至5月15日某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后制作的统计表。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2)这15天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答案】(1)
(2)解:这15天的气温整体上是升高的。
(3)解:(17+19.5+18+20+23+22.8+24+23.8+24+24+24+25.2+26.5+26.5+26.7)÷15
=345÷15
=23(℃)
答:这15天的平均气温是23℃。
【知识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及计算;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先找出所有点的位置,再依次连线,并在点上面标上数字;
(2)根据折线的走势解答;
(3)15天的气温之和÷15=这15天的平均气温。
21.下图是B城2018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一年中,B城 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2) 月~ 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月~ 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 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4)通过这个统计图,淘气认为B城全年最低气温是5℃,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1)1;8
(2)5;6;10;11
(3)15;19
(4)答:不对。1月的平均气温是5℃,表示的是1月份31天的平均气温。
【知识点】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B城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8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2)5月~6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10月~11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33-18=15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5+8+15+18+23+21+33+35+27+20+10+6)÷12=19摄氏度。
【分析】(1)比较1~12约分的气温即可;
(2)将上升的相邻的两个月的温度作差,差越大,那么这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将下降的相邻的两个月的温度作差,差越大,那么这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的温度=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4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就是把12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然后除以12即可;
(4)1月的平均气温是5℃,1月有31天,所以5℃是31天的平均气温,所以不能判定B城全年最低气温是5℃。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