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18:11:22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一、基础题
1.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人类解决水危机的方法是(  )
A.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B.用海水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海水淡化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市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被污染
B.水资源非常丰富,无需节约用水
C.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水,就一定未被污染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
5.(2019八上·天台期末)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B.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严禁使用农药、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D.沿海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不考虑节约用水的问题
6.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湖泊水和土壤水
D.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
7.(2018八上·天台期中)上海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水源污染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冬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8.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爱惜水
C.我国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八十几位
D.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中档题
9.关于地球上水体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河流水
B.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
C.在全球水体中,大气水占的比重最高
D.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0.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11.(2019八上·德清期末)我国纪念2018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将来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④推广节水器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2018八上·湖州月考)根据你所学的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并注入了活性炭和含碘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过滤的作用。
(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13.(2018八上·台州月考)我国纪念 2017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净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14.(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是世界、中国和北京水资源占有量的统计图,图乙中是陕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水资源占有量统计量。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
(2)你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富余还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
(3)分析图乙,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怎样的特点?   。
三、拓展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阅材料一:据《扬子晚报》2007年5月30日报道:进入5月份,太湖出现了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后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居民陷入严重的饮水危机.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长期以来,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蓝藻灾害年年频发,治理太湖污染刻不容缓.
材料二: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材料三:如图漫画“就地取材”
(1)导致今年5月份无锡太湖蓝藻大爆发的自然原因主要   .
(2)你认为太湖蓝藻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目前,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是______.
A.海底地震
B.石油污染
C.人类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D.赤潮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说出一种人们污染水体的实例或现象,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解答】 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②正常雨水和土壤接触不是水污染的原因,错误;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正确;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
故答案:C.
2.【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保护水资源有防止污染和节约用水。
【解答】A、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可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B、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影响农作物生长,不能灌溉农田,不符合题意;
C、人类所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不能大量开采,不符合题意;
D、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较简单可行的海水淡化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A、使用 节水龙头 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使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 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应处理后再排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现状、污染原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分析。
【解答】A、 水有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范围就会被污染 ,不符合题意;
B、水资源丰富,但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短缺,所以要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无色 透明的水也有要嗵被污染,不符合题意;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
【解答】A、 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体受到污染,说法错误。
B、 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说法正确。
C、 农药、化肥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绝对禁止是不现实的,应该尽可能减少使用或寻找更环保的农药与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D、 沿海地区虽然水资源充足,但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另外水资源是循环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节约用水也能够为缺水的地区提供水,所以也要做到节约用水,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
(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难以利用;
(3)所以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解答】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水资源的稀缺是一种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解答】上海缺水的类型属于水质型缺水,上海靠近海洋,其降水量相对较多,所以不水资源不足,而由于河流水源污染严重导致的缺水;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分析。
【解答】A、水资源丰富,但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短缺,符合题意;
B、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爱惜水 ,不符合题意;
C、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极少,所以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八十几位 ,不符合题意;
D、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海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体,陆地水的主体是冰川,约占淡水总量的,各种水体间通过水循环相互补给,据此解答。
【解答】A.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而不是河流水,故A错误;
B.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而不是冰川融水,故B错误;
C.在全球水体中,大气水占的比例最低,故C错误;
D.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资源短缺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原本就很少;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严重就,据此解答即可。【解答】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干旱加剧,但也会使某些地区降水增加,因此这不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森林被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但不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人口问题,由于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这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方法分析,保护水资源除防止污染外还要节约用水。
【解答】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不利于保护水资源,错误;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对农作物有影响且会污染地下水,错误;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正确;④推广节水器具可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1)吸附
(2)A;C;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分析。
【解答】(1)活性炭结构疏松,有吸附性,所以“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A、 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可以节约用水,正确;B、 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会造成水的浪费,错误;C、 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使水循环利用,可节约用水,正确;D、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比漫灌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1)吸附;(2)ACD。
13.【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河水经沉淀、过滤只能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防止水污染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化肥和农药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故A错误;
B、河水经沉淀、过滤只能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和可溶性盐,不是纯水,故B错误;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能够污染水体,故C错误;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够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1)
(2)短缺
(3)地区分布不均匀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分析条形图可知,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是中国的3.75倍,是北京的30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1);(2)短缺;(3)地区分布不均匀。
15.【答案】(1)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
(2)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
(3)C
(4)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1)根据“进入5月份,……,居民陷入严重的饮水危机”思考即可;
(2)根据从“长期以来……水质恶化”这部分思考即可;
(3)根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思考即可;
(4)根据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污染方式确定解决的办法。
【解答】(1)从资料中知道,连续高温少雨,是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材料中知道,太湖蓝藻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
(3)从资料中知道,人类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目前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故选C;
(4)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一、基础题
1.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解答】 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②正常雨水和土壤接触不是水污染的原因,错误;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正确;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正确;
故答案:C.
2.人类解决水危机的方法是(  )
A.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B.用海水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海水淡化
【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保护水资源有防止污染和节约用水。
【解答】A、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可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B、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影响农作物生长,不能灌溉农田,不符合题意;
C、人类所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不能大量开采,不符合题意;
D、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较简单可行的海水淡化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市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A、使用 节水龙头 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使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 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应处理后再排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被污染
B.水资源非常丰富,无需节约用水
C.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水,就一定未被污染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现状、污染原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分析。
【解答】A、 水有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范围就会被污染 ,不符合题意;
B、水资源丰富,但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短缺,所以要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无色 透明的水也有要嗵被污染,不符合题意;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19八上·天台期末)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B.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严禁使用农药、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D.沿海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不考虑节约用水的问题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
【解答】A、 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体受到污染,说法错误。
B、 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说法正确。
C、 农药、化肥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绝对禁止是不现实的,应该尽可能减少使用或寻找更环保的农药与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D、 沿海地区虽然水资源充足,但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另外水资源是循环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节约用水也能够为缺水的地区提供水,所以也要做到节约用水,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6.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湖泊水和土壤水
D.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水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
(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难以利用;
(3)所以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解答】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2018八上·天台期中)上海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水源污染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冬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水资源的稀缺是一种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解答】上海缺水的类型属于水质型缺水,上海靠近海洋,其降水量相对较多,所以不水资源不足,而由于河流水源污染严重导致的缺水;故A符合;
故答案为:A。
8.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爱惜水
C.我国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八十几位
D.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分析。
【解答】A、水资源丰富,但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短缺,符合题意;
B、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爱惜水 ,不符合题意;
C、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极少,所以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八十几位 ,不符合题意;
D、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中档题
9.关于地球上水体的正确叙述是(  )
A.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河流水
B.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
C.在全球水体中,大气水占的比重最高
D.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海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体,陆地水的主体是冰川,约占淡水总量的,各种水体间通过水循环相互补给,据此解答。
【解答】A.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而不是河流水,故A错误;
B.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而不是冰川融水,故B错误;
C.在全球水体中,大气水占的比例最低,故C错误;
D.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0.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资源短缺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原本就很少;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严重就,据此解答即可。【解答】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干旱加剧,但也会使某些地区降水增加,因此这不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森林被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但不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人口问题,由于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这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11.(2019八上·德清期末)我国纪念2018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将来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④推广节水器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方法分析,保护水资源除防止污染外还要节约用水。
【解答】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不利于保护水资源,错误;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对农作物有影响且会污染地下水,错误;
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正确;④推广节水器具可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B。
12.(2018八上·湖州月考)根据你所学的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并注入了活性炭和含碘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过滤的作用。
(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答案】(1)吸附
(2)A;C;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分析。
【解答】(1)活性炭结构疏松,有吸附性,所以“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A、 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可以节约用水,正确;B、 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会造成水的浪费,错误;C、 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使水循环利用,可节约用水,正确;D、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比漫灌节约用水,正确;
故答案为:(1)吸附;(2)ACD。
13.(2018八上·台州月考)我国纪念 2017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净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河水经沉淀、过滤只能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防止水污染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化肥和农药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故A错误;
B、河水经沉淀、过滤只能除去一些不溶性杂质,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和可溶性盐,不是纯水,故B错误;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能够污染水体,故C错误;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够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D。
14.(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是世界、中国和北京水资源占有量的统计图,图乙中是陕西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水资源占有量统计量。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
(2)你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富余还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
(3)分析图乙,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存在怎样的特点?   。
【答案】(1)
(2)短缺
(3)地区分布不均匀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分析条形图可知,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是中国的3.75倍,是北京的30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1);(2)短缺;(3)地区分布不均匀。
三、拓展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阅材料一:据《扬子晚报》2007年5月30日报道:进入5月份,太湖出现了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后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居民陷入严重的饮水危机.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长期以来,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蓝藻灾害年年频发,治理太湖污染刻不容缓.
材料二: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材料三:如图漫画“就地取材”
(1)导致今年5月份无锡太湖蓝藻大爆发的自然原因主要   .
(2)你认为太湖蓝藻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目前,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是______.
A.海底地震
B.石油污染
C.人类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D.赤潮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说出一种人们污染水体的实例或现象,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答案】(1)连续高温少雨,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
(2)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
(3)C
(4)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
【解析】【分析】(1)根据“进入5月份,……,居民陷入严重的饮水危机”思考即可;
(2)根据从“长期以来……水质恶化”这部分思考即可;
(3)根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思考即可;
(4)根据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污染方式确定解决的办法。
【解答】(1)从资料中知道,连续高温少雨,是导致无锡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材料中知道,太湖蓝藻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沿湖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多直接流入太湖,导致水体含氮、磷等过多,表层浮游蓝藻过量生长,从而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使水体发臭,水质恶化;
(3)从资料中知道,人类排放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目前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源,故选C;
(4)日常生活中,人们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