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30 13:45:35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按拼音写汉字
fǔ làn shuāi kuǎ jì niàn fǔ shēn
               
tái jǔ shī shǒu bù xiǔ rán shāo
               
2.我会组。
活    愿    垮   
舍    原    夸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面目全    一命   呼
   不留情 自由自    苟延   喘
4.选词填空。
诺言 誓言 预言 名言 忠言 谎言
①应允别人的话叫   。
②骗人的话叫   。
③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叫   。
④宣誓时说的话叫   。
⑤意义深刻广为流传的话叫   。
⑥预见未来的话叫   。
5.根据课文《有的人》,完成填空。
“有的人”在诗中指   的人和   的人。鲁迅先生属于   种人。全文通篇采用   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   ,故后   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二、阅读理解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ì)。‖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___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___还带什么呀___手下人说___您进京不送礼___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___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   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   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   您进京不送礼   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2)“乌纱帽”指的是   。“两袖清风”的意思是   。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于谦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4)按“‖”分好的三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5)短文歌颂了于谦   的品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   的人。
三、语言表达
8.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201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请你为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的活动设计主题词,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不超过30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腐烂;摔垮;纪念;俯身;抬举;失手;不朽;燃烧
【知识点】字形;有的人
【解析】【分析】腐烂:指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摔垮:是中国汉字,其意为倒塌,败,坏等。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抬举 :指称赞,推荐,提拔,赞扬,器重,扶养,培养。失手:指手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好的后果。不朽:字面上说是不腐朽,也就是不消失,不没落,一般用于精神。燃烧: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答案】生活;愿意;摔挎;舌头;原来;夸张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有的人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生活、舌头;愿意、原来;摔挎、夸张。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勃;勃;非;呜;毫;在;残
【知识点】成语;有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有:生机勃勃、面目全非、一命呜呼、毫不留情、自由自在、苟延残喘。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理解词义。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一命呜呼: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理解成语的意思,应该注意“逐”的读音和 “帘”的书写。
4.【答案】诺言;谎言;忠言;誓言;名言;预言
【知识点】词形;词义;有的人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①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②骗人的话叫谎言。③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叫忠言。④宣誓时说的话叫誓言。⑤意义深刻广为流传的话叫名言。⑥预见未来的话叫预言
故答案为:诺言、谎言、忠言、誓言、名言、预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答案】反动统治者;与人民作对;为人民服务的那一;对比的;为人民服务;被人民赞颂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有的人
【解析】 【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有的人”在诗中指(反动统治者)的人和(与人民作对)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为人民服务的那一)种人。全文通篇采用(对比的)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为人民服务),故后(被人民赞颂)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6.【答案】(1)A
(2)B
(3)A
【知识点】语段阅读;有的人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选文,再读问题,同时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骑”不是常说的“骑马”中的含义,而是“欺压”人民的意思,也就是选项A的意思。(2)这是人物语言,是种自我吹嘘的形象,即B。(3)两个备选项好像都符合“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意思,通过比较,A中强调的对象是“民”,更符合“给人民”的意思,而B的对象是“革命事业”,范围不同。
故答案为:(1)A(2)B(3)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1)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2)、(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7.【答案】(1):“;,;?”;:“;,;!”
(2)官位;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
(3)他是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
(4)一段: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二段:概括了当时部分官员为官的不良风气。
三段: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有的人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乌纱帽”指的是官位。“两袖清风”的意思是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
(3)理解语句要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短文歌颂了于谦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品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的人。
故答案为:(1):“ , ?” :“ , !”(2)官位 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3)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4)一段: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二段:概括了当时部分官员为官的不良风气。三段: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5)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句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8.【答案】纪念不是缅怀,而更多的是继承;继承不是价值,而更多的是创新!弃医拿笔刺魂灵,呐喊一声天下惊。辛辣笔尖兴华夏,先生胆魄神州行!
【知识点】语言表达;有的人
【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和创作,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题,弄清写作要求,然后用凝练优美的语言,总结概括鲁迅先生的闪光生平以及对后人的启迪,注意“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的要求。因为答案不唯一,同学之间要多交流,互相启发修改,争取做到语言美,有震撼力。
故答案为:纪念不是缅怀,而更多的是继承;继承不是价值,而更多的是创新!弃医拿笔刺魂灵,呐喊一声天下惊。辛辣笔尖兴华夏,先生胆魄神州行!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和创作能力,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按拼音写汉字
fǔ làn shuāi kuǎ jì niàn fǔ shēn
               
tái jǔ shī shǒu bù xiǔ rán shāo
               
【答案】腐烂;摔垮;纪念;俯身;抬举;失手;不朽;燃烧
【知识点】字形;有的人
【解析】【分析】腐烂:指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摔垮:是中国汉字,其意为倒塌,败,坏等。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抬举 :指称赞,推荐,提拔,赞扬,器重,扶养,培养。失手:指手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好的后果。不朽:字面上说是不腐朽,也就是不消失,不没落,一般用于精神。燃烧: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我会组。
活    愿    垮   
舍    原    夸   
【答案】生活;愿意;摔挎;舌头;原来;夸张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有的人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生活、舌头;愿意、原来;摔挎、夸张。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面目全    一命   呼
   不留情 自由自    苟延   喘
【答案】勃;勃;非;呜;毫;在;残
【知识点】成语;有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这些词语有:生机勃勃、面目全非、一命呜呼、毫不留情、自由自在、苟延残喘。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理解词义。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一命呜呼: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理解成语的意思,应该注意“逐”的读音和 “帘”的书写。
4.选词填空。
诺言 誓言 预言 名言 忠言 谎言
①应允别人的话叫   。
②骗人的话叫   。
③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叫   。
④宣誓时说的话叫   。
⑤意义深刻广为流传的话叫   。
⑥预见未来的话叫   。
【答案】诺言;谎言;忠言;誓言;名言;预言
【知识点】词形;词义;有的人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①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②骗人的话叫谎言。③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叫忠言。④宣誓时说的话叫誓言。⑤意义深刻广为流传的话叫名言。⑥预见未来的话叫预言
故答案为:诺言、谎言、忠言、誓言、名言、预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根据课文《有的人》,完成填空。
“有的人”在诗中指   的人和   的人。鲁迅先生属于   种人。全文通篇采用   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   ,故后   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答案】反动统治者;与人民作对;为人民服务的那一;对比的;为人民服务;被人民赞颂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有的人
【解析】 【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有的人”在诗中指(反动统治者)的人和(与人民作对)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为人民服务的那一)种人。全文通篇采用(对比的)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为人民服务),故后(被人民赞颂)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二、阅读理解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语段阅读;有的人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选文,再读问题,同时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骑”不是常说的“骑马”中的含义,而是“欺压”人民的意思,也就是选项A的意思。(2)这是人物语言,是种自我吹嘘的形象,即B。(3)两个备选项好像都符合“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意思,通过比较,A中强调的对象是“民”,更符合“给人民”的意思,而B的对象是“革命事业”,范围不同。
故答案为:(1)A(2)B(3)A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1)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2)、(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ì)。‖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___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___还带什么呀___手下人说___您进京不送礼___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___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   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   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   您进京不送礼   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2)“乌纱帽”指的是   。“两袖清风”的意思是   。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于谦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4)按“‖”分好的三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5)短文歌颂了于谦   的品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   的人。
【答案】(1):“;,;?”;:“;,;!”
(2)官位;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
(3)他是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
(4)一段: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二段:概括了当时部分官员为官的不良风气。
三段: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有的人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乌纱帽”指的是官位。“两袖清风”的意思是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
(3)理解语句要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短文歌颂了于谦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品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的人。
故答案为:(1):“ , ?” :“ , !”(2)官位 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占。(3)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4)一段: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二段:概括了当时部分官员为官的不良风气。三段:体现他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5)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作风。一个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句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三、语言表达
8.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2016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请你为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的活动设计主题词,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不超过30个字)
【答案】纪念不是缅怀,而更多的是继承;继承不是价值,而更多的是创新!弃医拿笔刺魂灵,呐喊一声天下惊。辛辣笔尖兴华夏,先生胆魄神州行!
【知识点】语言表达;有的人
【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和创作,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题,弄清写作要求,然后用凝练优美的语言,总结概括鲁迅先生的闪光生平以及对后人的启迪,注意“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的要求。因为答案不唯一,同学之间要多交流,互相启发修改,争取做到语言美,有震撼力。
故答案为:纪念不是缅怀,而更多的是继承;继承不是价值,而更多的是创新!弃医拿笔刺魂灵,呐喊一声天下惊。辛辣笔尖兴华夏,先生胆魄神州行!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和创作能力,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