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越城期末)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解答】相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差异多是由于地形或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新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北京距离海洋较近,夏季能够受到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较湿润。
故答案为:C
2.(2019八上·天台期中)某天我市最高气温为31℃,最低气温为23℃,沿海海面北到东北风9-10级,阵风11级。这一天中我市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 )
A.降雨 B.气温 C.天气 D.气候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降雨、气温均属于天气情况,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解答】这一天中我市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天气,因为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闪电、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故答案为:C
3.(2019八上·杭州期中)下列诗词中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春风又绿江南岸;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⑤高处不胜寒;⑥山前桃花山后雪;⑦山雨欲来风满楼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③⑤⑦ D.①③⑦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闪电、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解答】①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一天夜里春风吹来,这是短时间内的情况,因此属于描述天气的,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指的是年复一年的春天到了春风又把江南大地吹绿了,描述的是气候 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指的是当天夜里风雨来临,吹落的花也能数清,这是短时间的内的情况,描述的是天气,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指的是春季到了,花开了,温暖起来了,描述的是季节,⑤高处不胜寒指的是人在寒冷的季节待在高山上描述的是气候,⑥山前桃花山后雪,山前桃花是春天的时候才有的,山后雪是冬天的时候才有的,因此描述的是气候,⑦山雨欲来风满楼指的是那天的风和雨,就是短期内的情况,描述的是天气。
故答案为:D
4.(2019八上·江山期中)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描述属于气候用语的是( )
A.昨夜西风调碧树
B.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气候一般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的天气状态的综合表现,天气与气候之区别在于,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
【解答】A、昨夜西风凋碧树,这里的昨夜指的是昨天夜里,那么就是属于天气,因为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冬暖夏凉指的是冬季和夏季,因此属于气候用语, 因为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B符合题意。
C、夜来风雨声,指的是当天夜里听到了风雨,这是属于天气,C不符合题意。
D、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指的是看到当天的云彩一阵阵,属于天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19八上·江山期中)海南岛长夏无冬,而哈尔滨夏季短冬季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差异 D.季风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答】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差异大,所以海南岛长夏无冬,哈尔滨夏季短冬季长。
故答案为:A
6.(2019八上·新昌期中)下面的气候要素图中,最有可能表示我市的气候状况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检测的是通过读图确定气候类型的读图技能。
【解答】最有可能表示我市气候的状况图是c图,因为降水量夏季最多,气温也是夏季最高,从春天温度慢慢升高直到夏天气温最高,而夏季之后进入秋天气温就越来越低。
故答案为:C
7.(2019八上·杭州期中)冬天的哈尔滨和海南岛气候迥然不同,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分布 C.地势的影响 D.纬度位置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及地形,分析两个地方哪个因素明显不同即可。【解答】海南岛位于我国南端,黑哈尔滨位于我国北端,两地纬度位置不同,造成了气候的差异,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2019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B.杭州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杭州的气候特征
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无降水
D.一般而言,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
【解答】A.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杭州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杭州的气候特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而不是无降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般而言,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19八上·诸暨月考)与上海崇明岛相比,海南岛气温高,长夏无冬,这一事实能够说明( )
A.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B.纬度位置对天气的影响
C.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D.海陆分布对天气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温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较高,所以说,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
【解答】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才导致了气候的影响,并且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差异。
故答案为:A
10.(2018八上·天台月考)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它是全国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纬度、海陆位置及季风影响等。
【解答】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它是全国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故选A。
二、填空题
11.(2019八上·温州期中)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并指出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 ;
(2)温州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 ;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答案】(1)纬度位置
(2)海陆分布
(3)地形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因为地形纬度不同,北半球冬季之时,大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角度越大的地方就越温暖,日照时间越长,哈尔滨和海南相比直射角度小的多,日照时间也要短的多,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却百花争艳,原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2)因为浙江是靠近海边,每年都会有季风经过,浙江地区降水量比较多;但是塔里木盆地在中国内陆,季风吹不到,塔里木盆地降雨比较少,因此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地形。
故答案为:(1)纬度位置(2)海陆分布(3)地形
12.(2018八上·杭州期中)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并指出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 。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
(3)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大而长春的气温年较差小(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
【答案】(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纬度因素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季风或海陆性质和季风。
(3)乌鲁木齐年较差大而长春年较差小海陆性质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据此解答。
【解答】(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原因在于杭州位于北温带,海南位于热带,因此,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浙江省位于沿海,塔里木盆地位于内陆,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3)乌鲁木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13.分析下列影响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 。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
(3)城市中心的气温长年比郊区的高。 。
【答案】(1)纬度位置
(2)海陆分布
(3)人类活动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解答】(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哈尔滨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海南岛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所以春节时,北方的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南方的海南岛到处鲜花盛开。
(2)浙江省地处沿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水量少;
(3)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1)纬度位置;(2)海陆分布;(3)人类活动。
14.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夏天在房间的地面上洒点水降温: 。
(2)在城市建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引起和 的增多有关。温室效应增强导致 、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
【答案】(1)水蒸发吸热
(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
【解答】(1)夏天气温较高,而水蒸发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气温;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
(2)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的发展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较高,而建设人工湖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城市温度;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而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升高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的栖息地被破坏;减少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或者使用新能源这样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故答案为:(1)水蒸发吸热;(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15.读漫画“啊,地球出汗了”,完成成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的生存帯来了哪些危害?
(3)人类应该如何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 .
【答案】(1)地球日益变暖
(2)旱涝灾害频繁
(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解:读图可知,(1)这幅“地球出汗了”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地球日益变暖.(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低地被淹,产生旱涝灾害、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3)人类应该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来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
故答案为:(1)地球日益变暖;(2)旱涝灾害频繁;(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
16.(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可多选)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雷雨交加⑤秋高气爽⑥和风细雨⑦终年高温⑧冬雨夏干
【答案】①③④⑥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等.晴空万里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而冬暖夏凉、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如春是指的气候。
【解答】冬暖夏凉、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都是说的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雷雨交加、和风细雨指的是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故答案为①③④⑥。
三、解答题
17.城市常成为“热岛”,气温高于郊区,如图。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各线段的气流方向。
(2)怎样的气温垂直分布对对流运动的形成有利?
(3)在这个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和郊区的风应该是怎么吹的? (填“城市吹向郊区”或“郊区吹向城市”)。
【答案】(1)解:
(2)对流的形成一般是热的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而冷的气体因密度大而下沉。所以上冷下热的气体分布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形成。
(3)郊区吹向城市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
运动规律: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是一种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层中近地面空气的对流运动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把近地面11室内的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叫做对流层。垂直温度梯度(或对应此地区与周边地区温度差异)越大,大气对流越明显。
【解答】(1)根据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向下垂直运动,用箭头标出即可。
(2)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向下垂直运动。
(3)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因此,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上面是冷空气,下面是热空气;据此可知,在这个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和郊区的风应该是郊区吹向城市。
18.读资料,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1)漫画反映了一个“自然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气体增多.
(2)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呼吁: ;请不要 .
【答案】(1)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2)低碳生活;乱砍滥伐森林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除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外,人类活动也对气候有明显的影响。如全球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答】(1)从漫画中看出,反映的自然现象是全球变暖,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增多。
(2)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呼吁:低碳生活,请不要乱砍滥伐森林。
故答案为:(1)全球变暖;二氧化碳;(2)低碳生活;乱砍滥伐森林。
19.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________(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答案】(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较大的影响。还考察了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 异。山顶的气温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
2.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我国降水最多的台湾火烧寮 就有丰富的地形雨。
【解答】1.A地海拔200米,B两地海拔2200米,所以相对高度为2200-200=2000米。山越高温度越低,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所以下降了12摄氏度。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B地,因为根据风向B为迎风坡,C为背风坡。
3.迎风坡多雨,故选B。
故答案为: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29~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进行.近19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围绕《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资金提供、技术转让、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等主要议题进行艰难的谈判.日本代表在多个场合公开表态,“日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谋求“脱轨”.而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对此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履行《京都议定书》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什么?
(3)日本代表表态“日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这是为什么?
(4)中国为减少CO2的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解: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3)解:ri本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承担减排义务.所以ri本代表表态“ri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
(4)解:中国为减少CO2的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量.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水能等清洁能源.关闭高耗能企业.开发新能源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越城期末)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比较湿润,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2.(2019八上·天台期中)某天我市最高气温为31℃,最低气温为23℃,沿海海面北到东北风9-10级,阵风11级。这一天中我市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 )
A.降雨 B.气温 C.天气 D.气候
3.(2019八上·杭州期中)下列诗词中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春风又绿江南岸;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⑤高处不胜寒;⑥山前桃花山后雪;⑦山雨欲来风满楼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③⑤⑦ D.①③⑦
4.(2019八上·江山期中)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描述属于气候用语的是( )
A.昨夜西风调碧树
B.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
5.(2019八上·江山期中)海南岛长夏无冬,而哈尔滨夏季短冬季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差异 D.季风影响
6.(2019八上·新昌期中)下面的气候要素图中,最有可能表示我市的气候状况的是( )
A.A B.B C.C D.D
7.(2019八上·杭州期中)冬天的哈尔滨和海南岛气候迥然不同,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分布 C.地势的影响 D.纬度位置
8.(2019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B.杭州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杭州的气候特征
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无降水
D.一般而言,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9.(2019八上·诸暨月考)与上海崇明岛相比,海南岛气温高,长夏无冬,这一事实能够说明( )
A.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B.纬度位置对天气的影响
C.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D.海陆分布对天气的影响
10.(2018八上·天台月考)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它是全国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二、填空题
11.(2019八上·温州期中)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并指出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 ;
(2)温州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 ;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12.(2018八上·杭州期中)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并指出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 。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
(3)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大而长春的气温年较差小(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
13.分析下列影响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 。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
(3)城市中心的气温长年比郊区的高。 。
14.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水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夏天在房间的地面上洒点水降温: 。
(2)在城市建人工湖缓解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引起和 的增多有关。温室效应增强导致 、 、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 。
15.读漫画“啊,地球出汗了”,完成成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的生存帯来了哪些危害?
(3)人类应该如何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 .
16.(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可多选)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雷雨交加⑤秋高气爽⑥和风细雨⑦终年高温⑧冬雨夏干
三、解答题
17.城市常成为“热岛”,气温高于郊区,如图。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各线段的气流方向。
(2)怎样的气温垂直分布对对流运动的形成有利?
(3)在这个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和郊区的风应该是怎么吹的? (填“城市吹向郊区”或“郊区吹向城市”)。
18.读资料,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1)漫画反映了一个“自然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气体增多.
(2)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呼吁: ;请不要 .
19.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_________(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29~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进行.近19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围绕《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资金提供、技术转让、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等主要议题进行艰难的谈判.日本代表在多个场合公开表态,“日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谋求“脱轨”.而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对此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履行《京都议定书》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什么?
(3)日本代表表态“日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这是为什么?
(4)中国为减少CO2的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解答】相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差异多是由于地形或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新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北京距离海洋较近,夏季能够受到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较湿润。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降雨、气温均属于天气情况,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解答】这一天中我市的大气状态及变化称为天气,因为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闪电、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闪电、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解答】①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一天夜里春风吹来,这是短时间内的情况,因此属于描述天气的,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指的是年复一年的春天到了春风又把江南大地吹绿了,描述的是气候 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指的是当天夜里风雨来临,吹落的花也能数清,这是短时间的内的情况,描述的是天气,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指的是春季到了,花开了,温暖起来了,描述的是季节,⑤高处不胜寒指的是人在寒冷的季节待在高山上描述的是气候,⑥山前桃花山后雪,山前桃花是春天的时候才有的,山后雪是冬天的时候才有的,因此描述的是气候,⑦山雨欲来风满楼指的是那天的风和雨,就是短期内的情况,描述的是天气。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气候一般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的天气状态的综合表现,天气与气候之区别在于,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
【解答】A、昨夜西风凋碧树,这里的昨夜指的是昨天夜里,那么就是属于天气,因为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冬暖夏凉指的是冬季和夏季,因此属于气候用语, 因为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B符合题意。
C、夜来风雨声,指的是当天夜里听到了风雨,这是属于天气,C不符合题意。
D、云彩向南雨涟涟,云彩向北一阵指的是看到当天的云彩一阵阵,属于天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答】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差异大,所以海南岛长夏无冬,哈尔滨夏季短冬季长。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检测的是通过读图确定气候类型的读图技能。
【解答】最有可能表示我市气候的状况图是c图,因为降水量夏季最多,气温也是夏季最高,从春天温度慢慢升高直到夏天气温最高,而夏季之后进入秋天气温就越来越低。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及地形,分析两个地方哪个因素明显不同即可。【解答】海南岛位于我国南端,黑哈尔滨位于我国北端,两地纬度位置不同,造成了气候的差异,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
【解答】A.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杭州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杭州的气候特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而不是无降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般而言,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温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较高,所以说,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
【解答】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才导致了气候的影响,并且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差异。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纬度、海陆位置及季风影响等。
【解答】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它是全国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故选A。
11.【答案】(1)纬度位置
(2)海陆分布
(3)地形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因为地形纬度不同,北半球冬季之时,大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角度越大的地方就越温暖,日照时间越长,哈尔滨和海南相比直射角度小的多,日照时间也要短的多,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却百花争艳,原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2)因为浙江是靠近海边,每年都会有季风经过,浙江地区降水量比较多;但是塔里木盆地在中国内陆,季风吹不到,塔里木盆地降雨比较少,因此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地形。
故答案为:(1)纬度位置(2)海陆分布(3)地形
12.【答案】(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纬度因素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季风或海陆性质和季风。
(3)乌鲁木齐年较差大而长春年较差小海陆性质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据此解答。
【解答】(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原因在于杭州位于北温带,海南位于热带,因此,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浙江省位于沿海,塔里木盆地位于内陆,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3)乌鲁木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13.【答案】(1)纬度位置
(2)海陆分布
(3)人类活动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解答】(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哈尔滨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海南岛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所以春节时,北方的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南方的海南岛到处鲜花盛开。
(2)浙江省地处沿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水量少;
(3)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1)纬度位置;(2)海陆分布;(3)人类活动。
14.【答案】(1)水蒸发吸热
(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含杂质},蒸馏水是纯净水,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
【解答】(1)夏天气温较高,而水蒸发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气温;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
(2)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的发展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较高,而建设人工湖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城市温度;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而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升高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的栖息地被破坏;减少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或者使用新能源这样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故答案为:(1)水蒸发吸热;(2)水的比热容大;二氧化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物种灭绝;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发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合理及可)。
15.【答案】(1)地球日益变暖
(2)旱涝灾害频繁
(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解:读图可知,(1)这幅“地球出汗了”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地球日益变暖.(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低地被淹,产生旱涝灾害、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3)人类应该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来缓解“地球出汗”的程度.
故答案为:(1)地球日益变暖;(2)旱涝灾害频繁;(3)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
16.【答案】①③④⑥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对天气状况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等.晴空万里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而冬暖夏凉、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如春是指的气候。
【解答】冬暖夏凉、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都是说的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雷雨交加、和风细雨指的是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故答案为①③④⑥。
17.【答案】(1)解:
(2)对流的形成一般是热的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而冷的气体因密度大而下沉。所以上冷下热的气体分布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形成。
(3)郊区吹向城市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
运动规律: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是一种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层中近地面空气的对流运动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把近地面11室内的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叫做对流层。垂直温度梯度(或对应此地区与周边地区温度差异)越大,大气对流越明显。
【解答】(1)根据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向下垂直运动,用箭头标出即可。
(2)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向下垂直运动。
(3)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因此,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上面是冷空气,下面是热空气;据此可知,在这个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和郊区的风应该是郊区吹向城市。
18.【答案】(1)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2)低碳生活;乱砍滥伐森林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除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外,人类活动也对气候有明显的影响。如全球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答】(1)从漫画中看出,反映的自然现象是全球变暖,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增多。
(2)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呼吁:低碳生活,请不要乱砍滥伐森林。
故答案为:(1)全球变暖;二氧化碳;(2)低碳生活;乱砍滥伐森林。
19.【答案】(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也有较大的影响。还考察了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1.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 异。山顶的气温明显低于山麓。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
2.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我国降水最多的台湾火烧寮 就有丰富的地形雨。
【解答】1.A地海拔200米,B两地海拔2200米,所以相对高度为2200-200=2000米。山越高温度越低,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米,气温 会下降约 6℃。所以下降了12摄氏度。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B地,因为根据风向B为迎风坡,C为背风坡。
3.迎风坡多雨,故选B。
故答案为:1.2000米;B;12℃。 2.B;迎风坡;背风坡。 3.B。
20.【答案】(1)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解: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3)解:ri本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承担减排义务.所以ri本代表表态“ri本不会在任何情况或任何形势下就《京都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
(4)解:中国为减少CO2的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量.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水能等清洁能源.关闭高耗能企业.开发新能源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