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7-31 16:46:57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西安期末)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的
C.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D.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答案】C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而不是金属单质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
B.焰色反应过程发生的变化为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以过滤黄色的光,因此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C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会使得铂丝上有残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焰色反应是由于电子跃迁释放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体现,因此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均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B.Na2O与Na2O2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
C.Na2O与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D.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做供氧剂,而Na2O不能
【答案】D
【知识点】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过氧化钠可与H2O反应产生氧气,氧化钠与H2O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不产生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Na2O、Na2O2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但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呼吸面具中,Na2O2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和氧气,常作供氧剂,而Na2O与CO2发生反应只生成Na2CO3,不能作为供氧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理解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之外,还生成了氧气。
3.(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足量Cl2、O2分别和两份等质量的Na反应,前者得到电子多
C.胃酸过多可用服用碳酸钠
D.钠投入水中会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并生成氧气
【答案】A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 Na2O中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O2-, Na2O2中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O22-,个数比均为1:2,A符合题意;
B. Na与Cl2、O2分别反应时产物中钠的化合价都是+1价,则等质量的Na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样多,B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碱性较强,一般不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等物质,C不符合题意;
D. 钠投入水中会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只能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并生成气体,不能说明是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注意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是O22-。
4.(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 变灰暗 变白色 表面潮湿 白色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钠发生了氧化反应
B.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
C.③发生物理变化
D.④生成了碳酸氢钠
【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①中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②变白色是因为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③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发生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钠在空气中最终生成碳酸钠,④生成了碳酸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4Na+O2=2Na2O;
B.Na2O+H2O=2NaOH;
C.氢氧化钠潮解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D.2NaOH+CO2=Na2CO3+H2O。
5.(2019高一上·榆林期中)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金属钠比通金属铜活泼,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CuSO4+2Na=Cu+Na2SO4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 金属Na切面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是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了氧化钠,发生的反应:4Na+O2=2Na2O,A项不符合题意;
B. 金属钠比铜活泼,能与水剧烈反应,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B项不符合题意;
C. 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粘稠物(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C项不符合题意;
D. Na块放入水中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发生的反应:2Na+2H2O=2NaOH+H2↑,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钠在空气中生成氧化钠;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C.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为粘稠物是氢氧化钠;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6.(2019高一上·榆林期中)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表面变暗;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后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金属钠熔点较低,加热时先熔化成钠球,继而着火燃烧,发出黄色火焰(钠元素焰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钠燃烧的过程分析看到的现象即可,注意产物是过氧化钠。
7.(2019高一上·滨海期中)焰色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实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到火焰颜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B.钾的焰色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焰色实验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化学变化
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答案】C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到火焰颜色,排除杂质元素的影响,然后再蘸取被检验物质,进行灼烧进行验证,A不符合题意;
B.钾的焰色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滤去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B不符合题意;
C.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为元素的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由于Fe元素灼烧时火焰无明显颜色,所以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进行下一次焰色反应时需要排除杂质元素的影响;
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C.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结晶的铁丝可以代替铂丝。
8.(2019高一上·滨海期中)关于 Na2CO3 和 NaHCO3 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 2CO3
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D.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NaH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 CO2 质量相同
【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HCO3<Na2CO3,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快于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即NaHCO3>Na2CO3,故B项符合题意;
C. 一定温度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根据碳元素守恒,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首先生成碳酸氢钠;
C.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D.根据碳原子守恒进行判断即可。
9.(2019高一下·岳阳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 CaCO3 沉淀的水中通入足量的 CO2,沉淀不会溶解.
B.向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生成的 CO2 与原 Na2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C.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 体积不相同
D.分别向 NaHCO3 溶液和 Na2CO3 溶液中加入 Ca(OH)2 溶液,只有 Na2CO3 溶液产生沉淀
【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通入CO2后,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可溶于水,故沉淀溶解,A不符合题意;
B.加入等量的HCl时,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反应过程中没有CO2生成,B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不同,故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也不相同,C符合题意;
D.加入Ca(OH)2溶液后,分别发生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2NaHCO3+Ca(OH)2=Na2CO3+2H2O+CaCO3↓,故均有沉淀产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CaCO3能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
B.根据滴加稀盐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析;
D.根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10.(2019高一上·中山期末)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
A.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之间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通入二氧化碳使其转化为碳酸氢钠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并且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可使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但是和碳酸钠之间不会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可用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进行除杂。
11.(2019高一上·吉林期末)某种混合气体可能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经过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少,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
B.一定有N2、HCl和CO
C.一定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
【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通过足量的NaHCO3和灼热的CuO中,可能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CuO+COCu+CO2,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都没有变化,故原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Cl或CO;
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则可能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故剩余的气体可能为O2,同时可能还存在N2;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则O2被完全反应,此时还剩余的气体为N2;
综合以上分析,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N2,可能含有HCl、或CO,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混合气体发生的反应分析气体成分
12.(2019高一上·阳高期末)下图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先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先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先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先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NH3的溶解度较大,为防止倒吸,b管通CO2,a管通NH3,要在食盐水先通NH3然后再通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水中逸出,等再通NH3时溶液中CO2的量就很少了,这样得到的产品也很少;在这个实验中的尾气主要是CO2和NH3,其中NH3对环境影响较大,要吸收,而NH3是碱性气体,所以在C装置中要装酸性物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时,是往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据此分析。
13.(2019高一上·长春期末)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2.4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
A.1.2g B.2.4 g C.3.6g D.无法计算
【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CO2和再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CO+ O2 2CO2 、2CO2+2Na2O2=2Na2CO3+O2 ,总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增重为CO的质量;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 H2O再与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2H2O+ 2Na2O2=4NaOH+O2 ,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2Na2O2=4NaOH,可以知道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2.4 g CO和H2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CO和H2的质量,即固体增重为2.4 g,所以B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B。
【分析】要注意一氧化碳、氢气和氧气反应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再跟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即氧气前后都出现,所以可以把增重看成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
二、填空题
14.(2018高一上·苏州期中)按要求填空:
⑴ 钠与水反应(离方程式)   
⑵ 除去碳酸氢钠容液中少量碳酸钠<离子方程式)   
⑶ 除去碳酸钠固体混有的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   
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⑸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离子方程式)   
【答案】;;;;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反应条件,配平,生成物状态符号;
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拆与不拆要分清,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15.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答案】①④⑤⑦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镁沉淀,故选;②钠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得不到沉淀,故不选;③钠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得不到沉淀,故不选;④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有白色沉淀析出,故选;⑤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不选;⑦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水减少,饱和氯化钠溶液析出白色氯化钠固体,故选;
故答案为:①④⑤⑦.
【分析】将钠投入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部分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产物的可溶性判断即可
16.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B与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则A是   ;B是   ;C是   ;D是   .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Na;Na2O2;Na2CO3;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H2O=2NaOH+H2↑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说明含钠元素,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为过氧化钠,则A为Na,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B与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则推测A为钠,B过氧化钠,C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钠,
根据分析可知:A是Na;B是Na2O2 ;C是Na2CO3;D是NaOH,
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Na、Na2O2、Na2CO3、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H2O=2NaOH+H2↑.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B与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都有生成E”,则推测A为钠,B过氧化钠,C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三、综合题
17.NaHSO4与NaHCO3是两种重要的酸式盐.
(1)NaHSO4固体溶于水显酸性,而NaHCO3固体溶于水显碱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HCO3固体溶于水显碱性的原因   
(2)NaHSO4和NaHCO3两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请写出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在以上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NaHCO3=Na++HCO3﹣、HCO3﹣+H2O H2CO3+OH﹣;HCO3﹣ CO32﹣+H+,且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
(2)H++HCO3﹣=H2O+CO2↑
(3)2H++SO42﹣+Ba2++2OH﹣=BaSO4↓+2H2O;SO42﹣+Ba2+=BaSO4↓
(4)HCO3﹣+Ba2++OH﹣=BaCO3↓+H2O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1)NaHCO3为强碱弱酸盐,HCO3﹣离子既能水解又能发生电离,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故答案为:NaHCO3=Na++HCO3﹣、HCO3﹣+H2O H2CO3+OH﹣;HCO3﹣ CO32﹣+H+,且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2)NaHSO4固体溶于水显酸性,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故答案为:H++HCO3﹣=H2O+CO2↑;(3)设NaHSO4为2mol,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时,需1molBa(OH)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反应后SO42﹣离子过量,继续加Ba(OH)2溶液,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故答案为:2H++SO42﹣+Ba2++2OH﹣=BaSO4↓+2H2O;SO42﹣+Ba2+=BaSO4↓;(4)设NaHCO3和Ba(OH)2都为1mol,分别发生反应:HCO3﹣+OH﹣=H2O+CO32﹣;CO32﹣+Ba2+﹣=BaCO3↓,总反应为:HCO3﹣+Ba2++OH﹣=BaCO3↓+H2O,故答案为:HCO3﹣+Ba2++OH﹣=BaCO3↓+H2O.
【分析】(1)NaHCO3为强碱弱酸盐,HCO3﹣水解使水溶液呈碱性;(2)NaHSO4固体溶于水显酸性,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设NaHSO4为2mol,根据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来书写离子方程式;(4)根据物质的量判断反应程度,进而书写离子方程式.
18.(2019高一上·临高期中)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双球干燥管内及D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及D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
(2)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淡黄色固体,随反应进行变为白色固体,蚊香燃烧更剧烈
(5)双球干燥管内无明显现象,蚊香逐渐熄灭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1)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Na2CO3、H2O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B装置所盛装的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因此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CO2;
(3)双球干燥管中盛装的为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4)双球干燥管内,Na2O2反应生成Na2CO3,因此可观察到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由于反应生成O2,O2具有助燃性,因此可观察到D处蚊香燃烧更剧烈;
(5)若将双球干燥管内的Na2O2换为Na2O,则发生反应Na2O+CO2=Na2CO3,Na2O和Na2CO3都是白色固体,因此无明显现象产生,同时由于未参与反应的CO2逸出,可观察到D处的蚊香逐渐熄灭;
【分析】(1)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Na2CO3、H2O和CO2,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结合B装置中试剂的性质分析其作用;
(3)CO2进入双球干燥管中,与Na2O2反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发生的反应确定实验现象;
(5)结合Na2O与CO2的反应进行分析;
19.(2019高一上·莆田期末)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A→C(离子方程式)   ,
B→D(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a;Na2O2;NaOH
(2)2Na+2H2O = 2Na++2OH-+H2↑;2Na2O2+2CO2=2Na2CO3+O2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为常见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即A为Na,Na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Na2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C 为NaOH,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即D为Na2CO3,则E为NaHCO3;(1)根据上述分析,A为Na,B为Na2O2,C为NaOH;(2)A→C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B→D发生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分析】A为常见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即A为Na,Na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Na2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C 为NaOH,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即D为Na2CO3,则E为NaHCO3;
1 / 1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西安期末)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的
C.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并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D.洗涤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2.(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均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B.Na2O与Na2O2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
C.Na2O与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D.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做供氧剂,而Na2O不能
3.(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足量Cl2、O2分别和两份等质量的Na反应,前者得到电子多
C.胃酸过多可用服用碳酸钠
D.钠投入水中会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并生成氧气
4.(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 变灰暗 变白色 表面潮湿 白色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钠发生了氧化反应
B.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
C.③发生物理变化
D.④生成了碳酸氢钠
5.(2019高一上·榆林期中)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金属钠比通金属铜活泼,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CuSO4+2Na=Cu+Na2SO4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6.(2019高一上·榆林期中)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表面变暗;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后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7.(2019高一上·滨海期中)焰色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实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到火焰颜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B.钾的焰色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焰色实验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化学变化
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8.(2019高一上·滨海期中)关于 Na2CO3 和 NaHCO3 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 2CO3
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D.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NaH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 CO2 质量相同
9.(2019高一下·岳阳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 CaCO3 沉淀的水中通入足量的 CO2,沉淀不会溶解.
B.向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生成的 CO2 与原 Na2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C.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 体积不相同
D.分别向 NaHCO3 溶液和 Na2CO3 溶液中加入 Ca(OH)2 溶液,只有 Na2CO3 溶液产生沉淀
10.(2019高一上·中山期末)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
A.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1.(2019高一上·吉林期末)某种混合气体可能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经过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少,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
B.一定有N2、HCl和CO
C.一定有N2,HCl和CO中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
12.(2019高一上·阳高期末)下图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先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先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先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先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13.(2019高一上·长春期末)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2.4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
A.1.2g B.2.4 g C.3.6g D.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
14.(2018高一上·苏州期中)按要求填空:
⑴ 钠与水反应(离方程式)   
⑵ 除去碳酸氢钠容液中少量碳酸钠<离子方程式)   
⑶ 除去碳酸钠固体混有的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   
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⑸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离子方程式)   
15.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16.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B与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则A是   ;B是   ;C是   ;D是   .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
17.NaHSO4与NaHCO3是两种重要的酸式盐.
(1)NaHSO4固体溶于水显酸性,而NaHCO3固体溶于水显碱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HCO3固体溶于水显碱性的原因   
(2)NaHSO4和NaHCO3两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请写出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在以上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2019高一上·临高期中)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双球干燥管内及D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及D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9.(2019高一上·莆田期末)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A→C(离子方程式)   ,
B→D(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而不是金属单质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
B.焰色反应过程发生的变化为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以过滤黄色的光,因此焰色反应看到黄色火焰,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C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会使得铂丝上有残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焰色反应是由于电子跃迁释放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体现,因此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答案】D
【知识点】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过氧化钠可与H2O反应产生氧气,氧化钠与H2O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不产生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Na2O、Na2O2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但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呼吸面具中,Na2O2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和氧气,常作供氧剂,而Na2O与CO2发生反应只生成Na2CO3,不能作为供氧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理解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之外,还生成了氧气。
3.【答案】A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 Na2O中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O2-, Na2O2中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O22-,个数比均为1:2,A符合题意;
B. Na与Cl2、O2分别反应时产物中钠的化合价都是+1价,则等质量的Na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样多,B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碱性较强,一般不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等物质,C不符合题意;
D. 钠投入水中会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只能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并生成气体,不能说明是氧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注意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是O22-。
4.【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①中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②变白色是因为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易潮解,③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发生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钠在空气中最终生成碳酸钠,④生成了碳酸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4Na+O2=2Na2O;
B.Na2O+H2O=2NaOH;
C.氢氧化钠潮解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D.2NaOH+CO2=Na2CO3+H2O。
5.【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 金属Na切面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是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了氧化钠,发生的反应:4Na+O2=2Na2O,A项不符合题意;
B. 金属钠比铜活泼,能与水剧烈反应,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B项不符合题意;
C. 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粘稠物(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C项不符合题意;
D. Na块放入水中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发生的反应:2Na+2H2O=2NaOH+H2↑,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钠在空气中生成氧化钠;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C.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为粘稠物是氢氧化钠;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6.【答案】D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金属钠熔点较低,加热时先熔化成钠球,继而着火燃烧,发出黄色火焰(钠元素焰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钠燃烧的过程分析看到的现象即可,注意产物是过氧化钠。
7.【答案】C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到火焰颜色,排除杂质元素的影响,然后再蘸取被检验物质,进行灼烧进行验证,A不符合题意;
B.钾的焰色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滤去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B不符合题意;
C.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为元素的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由于Fe元素灼烧时火焰无明显颜色,所以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进行下一次焰色反应时需要排除杂质元素的影响;
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C.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结晶的铁丝可以代替铂丝。
8.【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HCO3<Na2CO3,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快于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即NaHCO3>Na2CO3,故B项符合题意;
C. 一定温度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根据碳元素守恒,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首先生成碳酸氢钠;
C.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D.根据碳原子守恒进行判断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通入CO2后,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可溶于水,故沉淀溶解,A不符合题意;
B.加入等量的HCl时,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反应过程中没有CO2生成,B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不同,故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也不相同,C符合题意;
D.加入Ca(OH)2溶液后,分别发生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2NaHCO3+Ca(OH)2=Na2CO3+2H2O+CaCO3↓,故均有沉淀产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CaCO3能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
B.根据滴加稀盐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析;
D.根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之间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通入二氧化碳使其转化为碳酸氢钠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并且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可使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但是和碳酸钠之间不会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可用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进行除杂。
11.【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通过足量的NaHCO3和灼热的CuO中,可能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CuO+COCu+CO2,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都没有变化,故原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Cl或CO;
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则可能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故剩余的气体可能为O2,同时可能还存在N2;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则O2被完全反应,此时还剩余的气体为N2;
综合以上分析,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N2,可能含有HCl、或CO,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混合气体发生的反应分析气体成分
12.【答案】C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NH3的溶解度较大,为防止倒吸,b管通CO2,a管通NH3,要在食盐水先通NH3然后再通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水中逸出,等再通NH3时溶液中CO2的量就很少了,这样得到的产品也很少;在这个实验中的尾气主要是CO2和NH3,其中NH3对环境影响较大,要吸收,而NH3是碱性气体,所以在C装置中要装酸性物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时,是往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据此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CO2和再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CO+ O2 2CO2 、2CO2+2Na2O2=2Na2CO3+O2 ,总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可以知道过氧化钠增重为CO的质量;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 H2O再与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2H2O+ 2Na2O2=4NaOH+O2 ,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2Na2O2=4NaOH,可以知道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2.4 g CO和H2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CO和H2的质量,即固体增重为2.4 g,所以B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B。
【分析】要注意一氧化碳、氢气和氧气反应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再跟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即氧气前后都出现,所以可以把增重看成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
14.【答案】;;;;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反应条件,配平,生成物状态符号;
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拆与不拆要分清,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15.【答案】①④⑤⑦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镁沉淀,故选;②钠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得不到沉淀,故不选;③钠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得不到沉淀,故不选;④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有白色沉淀析出,故选;⑤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不选;⑦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水减少,饱和氯化钠溶液析出白色氯化钠固体,故选;
故答案为:①④⑤⑦.
【分析】将钠投入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部分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产物的可溶性判断即可
16.【答案】Na;Na2O2;Na2CO3;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H2O=2NaOH+H2↑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说明含钠元素,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为过氧化钠,则A为Na,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B与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则推测A为钠,B过氧化钠,C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钠,
根据分析可知:A是Na;B是Na2O2 ;C是Na2CO3;D是NaOH,
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Na、Na2O2、Na2CO3、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H2O=2NaOH+H2↑.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某银白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将A在空气中露置,最后变成白色固体C”,“将A、B投入水中都生成D;B与D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都有生成E”,则推测A为钠,B过氧化钠,C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7.【答案】(1)NaHCO3=Na++HCO3﹣、HCO3﹣+H2O H2CO3+OH﹣;HCO3﹣ CO32﹣+H+,且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
(2)H++HCO3﹣=H2O+CO2↑
(3)2H++SO42﹣+Ba2++2OH﹣=BaSO4↓+2H2O;SO42﹣+Ba2+=BaSO4↓
(4)HCO3﹣+Ba2++OH﹣=BaCO3↓+H2O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1)NaHCO3为强碱弱酸盐,HCO3﹣离子既能水解又能发生电离,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故答案为:NaHCO3=Na++HCO3﹣、HCO3﹣+H2O H2CO3+OH﹣;HCO3﹣ CO32﹣+H+,且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2)NaHSO4固体溶于水显酸性,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故答案为:H++HCO3﹣=H2O+CO2↑;(3)设NaHSO4为2mol,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时,需1molBa(OH)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反应后SO42﹣离子过量,继续加Ba(OH)2溶液,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故答案为:2H++SO42﹣+Ba2++2OH﹣=BaSO4↓+2H2O;SO42﹣+Ba2+=BaSO4↓;(4)设NaHCO3和Ba(OH)2都为1mol,分别发生反应:HCO3﹣+OH﹣=H2O+CO32﹣;CO32﹣+Ba2+﹣=BaCO3↓,总反应为:HCO3﹣+Ba2++OH﹣=BaCO3↓+H2O,故答案为:HCO3﹣+Ba2++OH﹣=BaCO3↓+H2O.
【分析】(1)NaHCO3为强碱弱酸盐,HCO3﹣水解使水溶液呈碱性;(2)NaHSO4固体溶于水显酸性,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设NaHSO4为2mol,根据加入Ba(OH)2溶液至呈中性来书写离子方程式;(4)根据物质的量判断反应程度,进而书写离子方程式.
18.【答案】(1)
(2)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淡黄色固体,随反应进行变为白色固体,蚊香燃烧更剧烈
(5)双球干燥管内无明显现象,蚊香逐渐熄灭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1)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Na2CO3、H2O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B装置所盛装的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因此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CO2;
(3)双球干燥管中盛装的为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4)双球干燥管内,Na2O2反应生成Na2CO3,因此可观察到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由于反应生成O2,O2具有助燃性,因此可观察到D处蚊香燃烧更剧烈;
(5)若将双球干燥管内的Na2O2换为Na2O,则发生反应Na2O+CO2=Na2CO3,Na2O和Na2CO3都是白色固体,因此无明显现象产生,同时由于未参与反应的CO2逸出,可观察到D处的蚊香逐渐熄灭;
【分析】(1)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Na2CO3、H2O和CO2,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结合B装置中试剂的性质分析其作用;
(3)CO2进入双球干燥管中,与Na2O2反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发生的反应确定实验现象;
(5)结合Na2O与CO2的反应进行分析;
19.【答案】(1)Na;Na2O2;NaOH
(2)2Na+2H2O = 2Na++2OH-+H2↑;2Na2O2+2CO2=2Na2CO3+O2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为常见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即A为Na,Na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Na2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C 为NaOH,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即D为Na2CO3,则E为NaHCO3;(1)根据上述分析,A为Na,B为Na2O2,C为NaOH;(2)A→C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B→D发生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分析】A为常见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即A为Na,Na与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Na2O2,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C 为NaOH,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即D为Na2CO3,则E为NaHCO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