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永定月考)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 时,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2019八上·景县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飞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
D.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所成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且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若小虫在透镜上,不在一倍焦距之外,小虫是不能成像的,所以蜡烛的像形状没有变化,但比原来暗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才能成实像,实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3.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
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放大的虚像,故该题中的B. C. D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所以应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
6.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焦距10cm,物体从20cm移向30cm处,物体离凸透镜远,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近,物体在凸透镜的距离远,像变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小,像变小.
7.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焦距为20cm,物距为3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2018八上·肇庆期末)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光屏能接到是实像,所以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U>2f,f=16cm,所以U>32cm,D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2017八上·武威月考)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 )
A.15cm 15cm
C.f < 15cm D.f > 30cm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所以f<30cm<2f,得15cm<f<30cm.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物距及成像特点进行分析.
10.(2018八上·路南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大于30cm B.小于15cm
C.等于30cm D.大于15cm,小于30cm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为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1.(2017八上·全椒期末)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
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
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一个物体有无数个点组成,任何一个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折射光线减半,会聚成像的大小不变,像的亮度减小.
故选D.
【分析】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像的大小不变,只改变了像的亮度.
12.(2017八下·灯塔月考)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性质工作的.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13.(2016八上·平南月考)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放大的像 D.倒立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当凸透镜成像时,如在光屏上成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D.
【分析】能用显示在光屏上的像,一定是由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 .
14.(2017八上·遂溪月考)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明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C.
【分析】伸直手臂后,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2020八下·新乡月考)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水珠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乙图中的像是可以成于光屏上的
C.甲图中的水珠其作用类似凹透镜
D.甲乙两图中的像都是虚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乙图通过水珠看到叶脉正立、放大的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此时所处的像为虚像,无法成像于光屏上,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甲图中水珠中心凸起,边缘较薄,透过水滴看到远处倒立、缩小的像,则甲图水珠其作用类似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16.(2020八下·兴化月考)“刷脸”实际上就是一种人脸识别,“刷脸”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认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由于摄像头成的像比人本身小的多,所以面部应该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摄像头其实是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现象;
(2)注意比较摄像头和投影仪成像的大小;
(3)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u>2f;
(4)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17.(2020八上·伊通期末)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到的像为下图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符合实际情况;B是正立放大的像,符合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C成正立缩小的像,凸透镜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实际情况;D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符合实际情况情况。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作图时,利用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
18.(2019八上·康巴什新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且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且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由此可知,当物距减小时,物体所成的像在逐渐的变大,并且像距离也在增大.由此可知要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就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综上分析,可知A选项是增大物距,C选项也是增大物距,D选项是增大像距,都不合题意,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使物体成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并且像逐渐远离凸透镜.根据这个思路去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
19.(2019八上·蚌埠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当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 ,所以f=10cm;故A项错误;
B.当u=15cm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成像.故B项错误;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C项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0.(2019八上·合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蜡烛烛焰等大的像,则(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也应该远离凸透镜,此时成的像变小
C.当物距是15cm时,适当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将不能再呈现烛焰完整的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等大的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处,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不符合题意,当物体远离凸透镜,像会靠近凸透镜,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为15cm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符合题意;若挡住一部分凸透镜时,像仍然是完整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在二倍焦距点处的成像,判断焦距,再结合物体的不同位置,分析像的情况。
21.(2019八上·永定月考)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物体移动始终在焦点之外,此时减小物距,故符合物距越小,实像越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
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22.(2019八上·马山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9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若蜡烛靠近凸透镜,像要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
2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于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故有f<15cm<2f,解得:7.5cm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即可.
二、实验探究题
25.(2020八下·新乡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5)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
(6)如果将透镜遮住一部分,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像
【答案】(1)11.0;同一高度;光屏中央
(2)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
(3)左;变小;能;光路可逆
(4)下
(5)右
(6)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甲图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光心位于30.0cm处,焦点位于41.0cm,则焦距为f=41.0cm-30.0cm=11.0cm为保证成像位于光屏中央,则应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此时物距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该原理可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变大,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距将变小,则光屏应向左(靠近透镜)移动,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小。由于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则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依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此时所成的像位于光屏上方,则为了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光屏或烛焰向上调整,也可将凸透镜向下调整。(5)近视眼镜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将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后,成像将会向后移动,故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6)如果将透镜遮住一部分,烛焰发出的光仍可以通过其他部分折射成像,像依然是完整的,不过会暗一些。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复杂,具体为:
当物距u>2f时,像距f当物距u=2f时,像距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为测焦距
当物距f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应用为强光聚焦手电筒、制作平行光线
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结合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分析求解即可。
26.(2020八下·兴化月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应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 。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 。
【答案】(1)较暗
(2)同一高度
(3)不能;光具座长度不够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一些。
(2) 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应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3)此时物距为:50cm-10cm=40cm,当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大致位置在:50cm+30cm×2=110cm>100cm,所以移动光屏,不能找到某一位置成清晰的像,利用是:光具座长度不够。
【分析】(1)物体在光屏上的明亮程度取决于它实际的明亮程度与背景亮度的对比情况,为了使像更清晰,背景亮度应该较暗一些;
(2)只有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比较物距和相距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的位置,然后与刻度尺的最大刻度对比即可。
27.(2020八上·乌海期末)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 (填“前”或“后“)
(2)蜡烛放在 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与该点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3)蜡烛放在 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4)图乙为实验中物距u与像距U的关系图象,则焦距f= cm。
【答案】(1)前
(2)C;幻灯机
(3)a
(4)10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先点燃蜡烛,再调节各中心的高度;
(2)当蜡烛位于C处,此时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是放大的,幻灯机利用了这一成像原理;
(3)若光屏距离凸透镜最近,则蜡烛距离凸透镜较远时,根据图像,在a处;
(4)根据图像,当物距和像距相等时,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点燃蜡烛,再调节高度;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所成的实像缩小;
(4)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点时,物距和像距相等。
28.(2020八上·宽城期末)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请完成图甲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实验装置如图乙,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3)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①10.0cm②20.0cm③30.0cm④35.0cm)。(选填序号)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答案】(1)
(2)上
(3)15
(4)变大;②;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2)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蜡烛位置偏低,应向上调节;(3)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 30cm=2f
f=15cm(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这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和焦距的关系为f<u=30cm<2f,
15cm<f<30cm,
故答案为:②;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分析】(1)平行光经过透镜后会会聚到一个点上,此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复杂,具体为:
当物距u>2f时,像距f当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为测焦距
当物距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应用为强光聚焦手电筒、制作平行光线
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结合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分析求解即可。
29.(2020八上·莲湖期末)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 点是焦点, 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 。
(2)造成像位置偏高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把蜡烛移到 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4)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 (填字母符号)点。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小芳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答案】(1)10
(2)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右
(3)能
(4)B;放大镜
(5)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10cm。(2)由图可知,像的位置偏高,主要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上调节;由图可知,蜡烛移到A点,物距减小,为了得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要增大,则光屏向右移动。(3)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4)若想从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即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蜡烛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可将物体放在B点,放大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5)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它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分析】(1)经过凸透镜平行光会聚的点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3)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光屏上能成像;(4)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5)当凸透镜被挡住一部分时,像是完整的。
三、多选题
30.(2019八上·景县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点和投影仪相同,AB不符合题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像会靠近凸透镜,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有清晰的像,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1.(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6cm C.10cm D.12cm
【答案】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3cm>f,
所以6.5cm<f<13cm;
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
综上所述8cm<f<13cm,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可以计算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
32.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制成的
B.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更清晰像,应将蜡烛右移
C.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D.保持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应将透镜右移
【答案】B,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因为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此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光屏上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的是该原理,照相机应用的不是此原理,A不符合题意;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更清晰像,应该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所以应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但不能移动的焦点处,B符合题意;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是40cm,为2倍焦距以外,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符合题意;保持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应该让蜡烛处于1倍焦距以内,即将凸透镜向左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33.(2017八上·成都期中)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图像知道u=v=2f=20cm,所以f=10cm,A不合题意;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合题意;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符合题意;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D .
【分析】结合图像,根据u=v=2f找出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焦距和二倍集中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且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
四、填空题
34.(2020八上·驿城期末)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
【答案】凸透;焦点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
(2)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焦点位置。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一点上,这就是凸透镜的焦点,这个点上亮度最大,温度最高。
35.(2019八上·阜阳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投影仪;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条件下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或电影机;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则像距应减小,所以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36.(2019八上·台山期中)如右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中H点为凸透镜二倍焦距处,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 实像。
【答案】倒立;缩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7.(2019八上·万州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当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零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45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像(选填:实,虚)由此他推测若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将光屏放到光具座上 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根据 。
【答案】实;0;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u=3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像距为15cm),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此时物距为15cm,与第一次实验的像距相等;由于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他应将光屏放到光具座上0cm刻线处(此时像距与第一次实验的物距相等),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的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实;0;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凸透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折射.
38.(2019八上·龙湖期末)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靠近;增大;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放映机是根据当物距处于f到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当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则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靠近;增大;漫反射。
【分析】放映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
39.(2018八上·东台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 (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主光轴;15.0;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物距u=v=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2u=15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大”,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主光轴;15.0;靠近.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40.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的 像(选填:“倒立”、“正立”和“虚”、“实”),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在大于 范围内。
【答案】倒立;实;大于10cm小于20cm(或10cm<f<20cm)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体离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故该像一定是实像,即此时成的是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即2f>U>f,所以,2f>20cm>f,20cm>f>10cm.
故答案为:倒立;实;大于10cm小于20cm(或10cm<f<20cm).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答即可.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10cm~20cm(f<u<2f);小于10cm(u<f)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应大于10cm小于20cm;当看到如图B的情形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物距小于10cm。
故答案为:10cm~20cm(f<u<2f);小于10cm(u<f) 。
【分析】根据图像中的像的特点,判断物体到凸透镜的不同范围.
1 /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永定月考)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2019八上·景县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飞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
D.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
3.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
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
A. B.
C. D.
5.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6.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7.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8.(2018八上·肇庆期末)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9.(2017八上·武威月考)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 )
A.15cm 15cm
C.f < 15cm D.f > 30cm
10.(2018八上·路南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大于30cm B.小于15cm
C.等于30cm D.大于15cm,小于30cm
11.(2017八上·全椒期末)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
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
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
12.(2017八下·灯塔月考)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13.(2016八上·平南月考)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放大的像 D.倒立的像
14.(2017八上·遂溪月考)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15.(2020八下·新乡月考)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水珠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乙图中的像是可以成于光屏上的
C.甲图中的水珠其作用类似凹透镜
D.甲乙两图中的像都是虚像
16.(2020八下·兴化月考)“刷脸”实际上就是一种人脸识别,“刷脸”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认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17.(2020八上·伊通期末)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到的像为下图的( )
A. B. C. D.
18.(2019八上·康巴什新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19.(2019八上·蚌埠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0.(2019八上·合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蜡烛烛焰等大的像,则(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也应该远离凸透镜,此时成的像变小
C.当物距是15cm时,适当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将不能再呈现烛焰完整的像
21.(2019八上·永定月考)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22.(2019八上·马山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9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2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二、实验探究题
25.(2020八下·新乡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5)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
(6)如果将透镜遮住一部分,在光屏上 (“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像
26.(2020八下·兴化月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应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 。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 。
27.(2020八上·乌海期末)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 (填“前”或“后“)
(2)蜡烛放在 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与该点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3)蜡烛放在 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4)图乙为实验中物距u与像距U的关系图象,则焦距f= cm。
28.(2020八上·宽城期末)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请完成图甲中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实验装置如图乙,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3)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①10.0cm②20.0cm③30.0cm④35.0cm)。(选填序号)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9.(2020八上·莲湖期末)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 点是焦点, 点是2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 。
(2)造成像位置偏高的原因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把蜡烛移到 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4)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 (填字母符号)点。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小芳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三、多选题
30.(2019八上·景县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31.(2019八上·天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6cm C.10cm D.12cm
32.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制成的
B.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更清晰像,应将蜡烛右移
C.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D.保持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应将透镜右移
33.(2017八上·成都期中)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四、填空题
34.(2020八上·驿城期末)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
35.(2019八上·阜阳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36.(2019八上·台山期中)如右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中H点为凸透镜二倍焦距处,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 实像。
37.(2019八上·万州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当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零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45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像(选填:实,虚)由此他推测若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将光屏放到光具座上 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根据 。
38.(2019八上·龙湖期末)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9.(2018八上·东台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 (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40.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的 像(选填:“倒立”、“正立”和“虚”、“实”),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在大于 范围内。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 时,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所成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且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若小虫在透镜上,不在一倍焦距之外,小虫是不能成像的,所以蜡烛的像形状没有变化,但比原来暗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才能成实像,实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放大的虚像,故该题中的B. C. D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4.【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所以应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
6.【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焦距10cm,物体从20cm移向30cm处,物体离凸透镜远,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近,物体在凸透镜的距离远,像变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小,像变小.
7.【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焦距为20cm,物距为3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体放在焦距为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光屏能接到是实像,所以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U>2f,f=16cm,所以U>32cm,D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所以f<30cm<2f,得15cm<f<30cm.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物距及成像特点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为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1.【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一个物体有无数个点组成,任何一个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折射光线减半,会聚成像的大小不变,像的亮度减小.
故选D.
【分析】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像的大小不变,只改变了像的亮度.
12.【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性质工作的.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13.【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当凸透镜成像时,如在光屏上成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D.
【分析】能用显示在光屏上的像,一定是由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 .
14.【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明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C.
【分析】伸直手臂后,景物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乙图通过水珠看到叶脉正立、放大的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此时所处的像为虚像,无法成像于光屏上,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甲图中水珠中心凸起,边缘较薄,透过水滴看到远处倒立、缩小的像,则甲图水珠其作用类似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16.【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由于摄像头成的像比人本身小的多,所以面部应该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摄像头其实是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现象;
(2)注意比较摄像头和投影仪成像的大小;
(3)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u>2f;
(4)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17.【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符合实际情况;B是正立放大的像,符合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C成正立缩小的像,凸透镜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实际情况;D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符合实际情况情况。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作图时,利用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且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且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由此可知,当物距减小时,物体所成的像在逐渐的变大,并且像距离也在增大.由此可知要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就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综上分析,可知A选项是增大物距,C选项也是增大物距,D选项是增大像距,都不合题意,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使物体成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逐渐靠近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并且像逐渐远离凸透镜.根据这个思路去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
19.【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当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 ,所以f=10cm;故A项错误;
B.当u=15cm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成像.故B项错误;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C项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0.【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等大的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处,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A不符合题意,当物体远离凸透镜,像会靠近凸透镜,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为15cm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符合题意;若挡住一部分凸透镜时,像仍然是完整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在二倍焦距点处的成像,判断焦距,再结合物体的不同位置,分析像的情况。
21.【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物体移动始终在焦点之外,此时减小物距,故符合物距越小,实像越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
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22.【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若蜡烛靠近凸透镜,像要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
2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
24.【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于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故有f<15cm<2f,解得:7.5cm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即可.
25.【答案】(1)11.0;同一高度;光屏中央
(2)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
(3)左;变小;能;光路可逆
(4)下
(5)右
(6)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甲图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光心位于30.0cm处,焦点位于41.0cm,则焦距为f=41.0cm-30.0cm=11.0cm为保证成像位于光屏中央,则应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此时物距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该原理可制成投影仪或幻灯机。(3)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变大,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距将变小,则光屏应向左(靠近透镜)移动,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小。由于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则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依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此时所成的像位于光屏上方,则为了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光屏或烛焰向上调整,也可将凸透镜向下调整。(5)近视眼镜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将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后,成像将会向后移动,故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6)如果将透镜遮住一部分,烛焰发出的光仍可以通过其他部分折射成像,像依然是完整的,不过会暗一些。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复杂,具体为:
当物距u>2f时,像距f当物距u=2f时,像距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为测焦距
当物距f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应用为强光聚焦手电筒、制作平行光线
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结合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分析求解即可。
26.【答案】(1)较暗
(2)同一高度
(3)不能;光具座长度不够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一些。
(2) 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应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3)此时物距为:50cm-10cm=40cm,当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成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大致位置在:50cm+30cm×2=110cm>100cm,所以移动光屏,不能找到某一位置成清晰的像,利用是:光具座长度不够。
【分析】(1)物体在光屏上的明亮程度取决于它实际的明亮程度与背景亮度的对比情况,为了使像更清晰,背景亮度应该较暗一些;
(2)只有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比较物距和相距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凸透镜的成像的位置,然后与刻度尺的最大刻度对比即可。
27.【答案】(1)前
(2)C;幻灯机
(3)a
(4)10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先点燃蜡烛,再调节各中心的高度;
(2)当蜡烛位于C处,此时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是放大的,幻灯机利用了这一成像原理;
(3)若光屏距离凸透镜最近,则蜡烛距离凸透镜较远时,根据图像,在a处;
(4)根据图像,当物距和像距相等时,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点燃蜡烛,再调节高度;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所成的实像缩小;
(4)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点时,物距和像距相等。
28.【答案】(1)
(2)上
(3)15
(4)变大;②;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2)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蜡烛位置偏低,应向上调节;(3)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 30cm=2f
f=15cm(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这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和焦距的关系为f<u=30cm<2f,
15cm<f<30cm,
故答案为:②;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分析】(1)平行光经过透镜后会会聚到一个点上,此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复杂,具体为:
当物距u>2f时,像距f当物距u=2f时,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为测焦距
当物距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应用为强光聚焦手电筒、制作平行光线
当物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结合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分析求解即可。
29.【答案】(1)10
(2)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右
(3)能
(4)B;放大镜
(5)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10cm。(2)由图可知,像的位置偏高,主要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上调节;由图可知,蜡烛移到A点,物距减小,为了得到清晰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要增大,则光屏向右移动。(3)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4)若想从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即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蜡烛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可将物体放在B点,放大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5)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它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分析】(1)经过凸透镜平行光会聚的点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3)当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光屏上能成像;(4)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5)当凸透镜被挡住一部分时,像是完整的。
30.【答案】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点和投影仪相同,AB不符合题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像会靠近凸透镜,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有清晰的像,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31.【答案】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3cm>f,
所以6.5cm<f<13cm;
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
综上所述8cm<f<13cm,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可以计算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
32.【答案】B,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因为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此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光屏上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的是该原理,照相机应用的不是此原理,A不符合题意;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更清晰像,应该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所以应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但不能移动的焦点处,B符合题意;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是40cm,为2倍焦距以外,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符合题意;保持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应该让蜡烛处于1倍焦距以内,即将凸透镜向左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33.【答案】C,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图像知道u=v=2f=20cm,所以f=10cm,A不合题意;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合题意;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符合题意;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D .
【分析】结合图像,根据u=v=2f找出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焦距和二倍集中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且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
34.【答案】凸透;焦点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
(2)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焦点位置。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一点上,这就是凸透镜的焦点,这个点上亮度最大,温度最高。
35.【答案】投影仪;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条件下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或电影机;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则像距应减小,所以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36.【答案】倒立;缩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7.【答案】实;0;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u=3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像距为15cm),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此时物距为15cm,与第一次实验的像距相等;由于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他应将光屏放到光具座上0cm刻线处(此时像距与第一次实验的物距相等),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的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实;0;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凸透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折射.
38.【答案】靠近;增大;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放映机是根据当物距处于f到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当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则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画面是因为画面投射到屏幕上后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靠近;增大;漫反射。
【分析】放映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
39.【答案】主光轴;15.0;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物距u=v=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2u=15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大”,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主光轴;15.0;靠近.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40.【答案】倒立;实;大于10cm小于20cm(或10cm<f<20cm)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物体离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故该像一定是实像,即此时成的是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即2f>U>f,所以,2f>20cm>f,20cm>f>10cm.
故答案为:倒立;实;大于10cm小于20cm(或10cm<f<20cm).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答即可.
41.【答案】10cm~20cm(f<u<2f);小于10cm(u<f)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应大于10cm小于20cm;当看到如图B的情形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即眼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物距小于10cm。
故答案为:10cm~20cm(f<u<2f);小于10cm(u<f) 。
【分析】根据图像中的像的特点,判断物体到凸透镜的不同范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