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体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
学习多角度写雨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体现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作者介绍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字 词濑(lài ) 舐 (shì ) 氤氲(yīnyūn)
黏(nián ) 颉 (jié) 簇簇(cù)
皑( ái ) 眸(móu) 峭峭 (qiào)
孺( rú ) 壑(hè) 迢迢(tiáo )
铿 (kēng) 忐忑(tǎntè)啾啾 (jiū)
椽头(chuán)沛沛(pèi) 惊悸 (jì)
惊蛰(zhé)朗诵注意点语音的轻重
语速的缓急
断句与停顿低沉、缓慢、
自白、倾诉、
一往情深、
乡愁难奈、
幽思邈远分析归纳1-4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冷雨潮湿淋淋漓漓淅淅沥沥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舔舔吧那冷雨 虞美人 ·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听雨 红绣楼头醉卧酒,少年不识愁滋味。
中年听雨 独在异乡为异客,历经沧桑欲断肠。
白头听雨 摧心折骨家与国,几回回梦里回大陆。作者为什么选择“冷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合作探讨“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三、古典诗意之美
写作特点一、多角度写景四、丰富的联想二、叠词的运用(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
(有音乐美感、刻画了景物的特点)(丰富内容、增强文学性)(拓展思维)作业以“雪”为对象,展开联想从多角度进行描写,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