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授课人:李新霞高一年级语文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教学目的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上片写景:
描绘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
抒发胸怀天下的革命情。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雄姿英发,志向远大,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感的进步青年 ●以天下为任己、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补充背景: 1925年,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准备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期间独自来到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沁园春·长沙》。 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诗人眼里的秋有怎样的特点?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补充史实: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整合小结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斗士。 写景状物,我们看到的是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哲人;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