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第14课《白公鹅》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tǎng ruò shì hòu xǐ jù lín jìn yǐn shuǐ zhèng zhòng
【答案】倘若;侍候;喜剧;临近;饮水;郑重
【知识点】拼音;词形;白公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倘、侍、临、饮”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拖 扬 武 摸
托 杨 式 模
【答案】拖拉;表扬;威武;摸索;托起;杨树;公式;模样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白公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拖拉、托起;表扬、杨树;威武、公式;摸索、模样。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选词填空。
古怪 奇怪
①老农想出了一个 的办法,买回一批蛇放在田里,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②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
傲然 傲慢
③鹅的步态,更是 了。
④它常 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
【答案】奇怪;古怪;傲慢;傲然
【知识点】词义;白公鹅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奇怪”,中性词,运用范围较广,常形容人事和自然现象等,如我做了个奇怪的梦。如①。
“古怪”程度比“奇怪”重,带贬义,如性情古怪。如②、
傲慢: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如③。
傲然: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如④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2018四下·云南期中)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②雨来抖着头上的水。(改为比喻句)
③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了下来。(改为拟人句)
④这个年轻人取得了成绩。(扩句)
【答案】①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③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柳树低下了头。④这个年轻人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知识点】修辞手法;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①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故: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③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故: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柳树低下了头。④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故:这个年轻人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点评】①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③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习。
5.两篇文章是两位不同国籍的作家对白鹅的描写,请你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答案】相同之处:①在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在描写方法上,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③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①语言风格不同。如“鹅老爷”、“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②叙述的语气不同。前者多为善意的揶揄,后者更多的是欣赏,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白公鹅
【解析】【分析】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可围绕“行文结构、描写方法上、用反语”来分析。不同之处:可围绕“语言风格、叙述的语气”来分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
②遇事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③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答案】扬长而去;从容不迫;一丝不苟
【知识点】词形;词义;白公鹅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①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扬长而去。②遇事沉着、镇静,不慌不忙。——从容不迫。③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一丝不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二、阅读理解
7.课内阅读《白公鹅》。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______把脚掌往上抬抬,______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______摆一会儿这个姿势,______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
(1)这段话主要写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3)在横线上填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 把脚掌往上抬抬, 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摆一会儿这个姿势, 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答案】(1)白公鹅走路的姿态优雅、高傲
(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3)先;再;然后;再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白公鹅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从这句话主要是在介绍他走路的样子。(2)把脚掌比喻成扇面。(3)熟记课文内容,学生应该背诵课文。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8.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猫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吹捧—— 惊异——
掩盖—— 可能——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3)这只猫(是 不是) 不想捉鲤鱼,从文中“ ”这个字看出来。
(4)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
【答案】(1)吹嘘;惊讶;掩饰;也许
(2)略
(3)不是;装出笑容
(4)小猫自我吹嘘,文过饰非,最后导致死亡
【知识点】词义;记叙文阅读;成长
【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吹捧——吹嘘捧场。惊异——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掩盖——遮盖大雪掩盖着田野掩饰该受责备的或违法的事掩盖丑事。可能——也许。 不肯定,估量。(2)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话未说完。(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这只猫(不是)不想捉鲤鱼,从文中“装出笑容”这个字看出来。(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文化常识
9.请你把诗人与对应的作品连接起来。(选字母)
①贺知章 A.《春晓》 E.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王之涣 B.《望庐山瀑布》 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孟浩然 C.《登鹳雀楼》 G.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李白 D.《咏柳》 H.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DG;CH;AF;BE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望洞庭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内容、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①贺知章——D.《咏柳》——G.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②王之涣——C.《登鹳雀楼》——H.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孟浩然——A.《春晓》——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④李白——B.《望庐山瀑布》——E.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人、诗题、名句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第14课《白公鹅》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tǎng ruò shì hòu xǐ jù lín jìn yǐn shuǐ zhèng zhòng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拖 扬 武 摸
托 杨 式 模
3.选词填空。
古怪 奇怪
①老农想出了一个 的办法,买回一批蛇放在田里,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②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
傲然 傲慢
③鹅的步态,更是 了。
④它常 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
4.(2018四下·云南期中)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②雨来抖着头上的水。(改为比喻句)
③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了下来。(改为拟人句)
④这个年轻人取得了成绩。(扩句)
5.两篇文章是两位不同国籍的作家对白鹅的描写,请你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6.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
②遇事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③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二、阅读理解
7.课内阅读《白公鹅》。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______把脚掌往上抬抬,______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______摆一会儿这个姿势,______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
(1)这段话主要写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3)在横线上填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 把脚掌往上抬抬, 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摆一会儿这个姿势, 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8.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猫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吹捧—— 惊异——
掩盖—— 可能——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3)这只猫(是 不是) 不想捉鲤鱼,从文中“ ”这个字看出来。
(4)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
三、文化常识
9.请你把诗人与对应的作品连接起来。(选字母)
①贺知章 A.《春晓》 E.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王之涣 B.《望庐山瀑布》 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孟浩然 C.《登鹳雀楼》 G.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李白 D.《咏柳》 H.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倘若;侍候;喜剧;临近;饮水;郑重
【知识点】拼音;词形;白公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倘、侍、临、饮”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拖拉;表扬;威武;摸索;托起;杨树;公式;模样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白公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拖拉、托起;表扬、杨树;威武、公式;摸索、模样。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奇怪;古怪;傲慢;傲然
【知识点】词义;白公鹅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奇怪”,中性词,运用范围较广,常形容人事和自然现象等,如我做了个奇怪的梦。如①。
“古怪”程度比“奇怪”重,带贬义,如性情古怪。如②、
傲慢: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如③。
傲然: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如④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答案】①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③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柳树低下了头。④这个年轻人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知识点】修辞手法;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①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故: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③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故: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柳树低下了头。④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故:这个年轻人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点评】①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③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习。
5.【答案】相同之处:①在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在描写方法上,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③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①语言风格不同。如“鹅老爷”、“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②叙述的语气不同。前者多为善意的揶揄,后者更多的是欣赏,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白公鹅
【解析】【分析】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可围绕“行文结构、描写方法上、用反语”来分析。不同之处:可围绕“语言风格、叙述的语气”来分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答案】扬长而去;从容不迫;一丝不苟
【知识点】词形;词义;白公鹅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①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扬长而去。②遇事沉着、镇静,不慌不忙。——从容不迫。③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一丝不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7.【答案】(1)白公鹅走路的姿态优雅、高傲
(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3)先;再;然后;再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白公鹅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从这句话主要是在介绍他走路的样子。(2)把脚掌比喻成扇面。(3)熟记课文内容,学生应该背诵课文。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8.【答案】(1)吹嘘;惊讶;掩饰;也许
(2)略
(3)不是;装出笑容
(4)小猫自我吹嘘,文过饰非,最后导致死亡
【知识点】词义;记叙文阅读;成长
【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吹捧——吹嘘捧场。惊异——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掩盖——遮盖大雪掩盖着田野掩饰该受责备的或违法的事掩盖丑事。可能——也许。 不肯定,估量。(2)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话未说完。(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这只猫(不是)不想捉鲤鱼,从文中“装出笑容”这个字看出来。(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9.【答案】DG;CH;AF;BE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望洞庭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内容、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①贺知章——D.《咏柳》——G.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②王之涣——C.《登鹳雀楼》——H.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孟浩然——A.《春晓》——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④李白——B.《望庐山瀑布》——E.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人、诗题、名句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