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醉翁亭记 欧阳修作者简介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
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职的第二年。请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林壑 暝暝 伛偻 凛冽
佳肴 阴翳 觥筹交错 醉翁亭风光欣赏“山行六七里”“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醉翁亭的山门,门前有条小溪贯穿了整条上山的古道。《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就在这条小溪的旁边……“酿泉”琅琊寺琅琊寺的外墙“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琅琊山春时美景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春)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 (夏)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秋)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滁 人 游醉翁亭记1、第二段包含了几层含义?
从 到 写山间 和 的不同景色;从 到 写太守来此,能欣赏山间 和 的不同景色,因而乐趣无穷无尽。
2、第二段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什么顺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先分后总您学会了吗?(二)3、第三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图?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4、第四段中,作者写了哪些乐趣?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您学会了吗?(三)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6、结合课文说说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图片欣赏①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第一段:引入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瑯琊山—醉翁亭(由远及近)
亭的由来:作亭者——命之者——命名之意第二段:写景——风景画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第三段:写游而宴——风俗画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日暮醉归
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随遇而安与民同乐娱情山水排谴郁闷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 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乐趣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为,是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茂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②临溪而渔:来到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②颓然乎其间者:在而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 饮少辄罪,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3、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4、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5、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情趣 今: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离开 今: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醉醺醺的样子 今: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香花 今:芳香
文言句式
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判断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各省一个“于”)省略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于泉上”,定语后置)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状语后置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
课外延伸《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1、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2、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3、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相同点:《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1、结构不同。
2、语言表述有别。
3、主题深度有别。不同点: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