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造第2小节和第3小节说一说,在祖先的摇
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
4、积累短语“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等词语,感受动词+名词的短语形式,并能拓展说一说。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读好诗歌,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
想象祖先在摇篮里做的事情,感受诗句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幅图片,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摇篮)
2、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小婴儿睡觉的家具)。
3、不仅小婴儿有摇篮,其他的宝宝也有摇篮。谁来读一读这首儿童诗歌。(出示诗歌: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4、在这首诗歌中,星宝宝的摇篮是 ,鱼宝宝的摇篮是 ,花宝宝的摇篮是 。在这里,摇篮指的是什么?(生活的地方)
5、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儿童诗歌《祖先的摇篮》。
二、理解课题。
1、齐读课题23《祖先的摇篮》。
2、“祖先”的“祖”是生字。谁来拼一拼?给它组个词。(祖先、祖国、高祖、祖辈)
3、“祖先”指的是谁?(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4、在识字一《神州谣》中,我们知道了所有的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五千年前,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融合成新的民族,就是后来的华夏民族的主体部分。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是炎帝和黄帝。
5、题目的“祖先”指的就是离我们很久远很久远的先人们。
三、自读课文,自读生字。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标注生字,标出诗歌小节。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四、朗读诗歌,随文识字。
1、这首诗歌有多少小节?(4小节)
2、一小组读第一小节。
①“啊”是本课的生字,它和“感叹号”是一对好朋友。
你知道“啊!”表示什么意思吗?(赞叹、惊讶)
练习用“啊!”说感叹句。
读一读: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②这一小节还有三个生字:浓、望、蓝。指导书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边示范,边提醒,“浓”第六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第三笔竖折变成竖提,三字要紧凑。“蓝”的草字头要宽,盖着下部分,中间右部分是半个竹字头,不要写成“又”。)
③全班齐读,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二小组读第二小节。
①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祖先们做的事情)
②做了哪些事?学习生字词语:摘野果、掏鹊蛋、赛跑。拼读、组词。
比较识记“淘”与“掏”,“滴”与“摘”,“寒”与“赛”。纠错:“掏”的里面的“缶”不能冒出头。“摘”的右下框里是“古”不是“八口”。“赛”中间的两竖不能和下面的撇、捺连在一起写。
指导书写:摘、掏——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4、三小组读第三小节。
①孩子们在摇篮里做什么?学习短语:逗松鼠、采蔷薇、逮蝈蝈。
用形声字法识记:“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有走之儿。
②还可以逗什么,逮什么?练习这种形式的短语。
5、四小组齐读第四小节。
①这一小节再一次说到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②本小节只有一个生字“忆”。指导书写:忆。提醒“忆”的右边是“乙”,不是“己”。
用“回忆”造句。
6、把本课所有生字词语,不带拼音,齐读两遍。
五、学习动词短语。(课后第三题)
1、本课中有好多这样形式的动词短语: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逮蝈蝈。指名读一读,齐读。
2、说说这些短语有什么共同点?(前面都是动词,后面都是名词,表示人在做什么。)
3、补充动词短语:
蘑菇、 野菜、 蜻蜓、 夕阳、 明月、 星星。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短语?积累生活中的动词短语。
六、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23课的生字词语,还学习了一些动词短语。下课后,把本课的生字,每个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五千年前,原始社会。那时候,没有城市,没有乡镇;没有高楼,没有汽车;没有粮食,没有衣服。那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祖先的摇篮》。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 、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1、祖先的摇篮是什么?答案藏在第一小节中。谁来读一读一小节。
2、什么是祖先的摇篮?一起说。(板书:原始森林)
3、齐读词语,理解“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又称原生林,是指一个森林已经达到非常长久的年龄,而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森林地方。简单点说,就是很古老的,没有开发的森林。)
爷爷把原始森林说成摇篮,就是说,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原始森林里)。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你能仿说几个吗 出示:
那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原始森林是祖先们生活的地方。原始森林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大、绿、密)
5、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大、一望无际、浓绿、遮住蓝天)
6、这些词语体现了原始森林的特点,读的时候,要重读。来试一试。
7、看,这就是原始森林。欣赏原始森林图片。原始森林给你什么感觉?你想到了哪些词形容它?(郁郁葱葱、苍苍茫茫、无边无际、一望无边、古木参天、遮天蔽日)
8、是呀,原始森林就是又大又绿,树木又高又密。平时,我们看到的摇篮都很小,可原始森林这个摇篮那么大,那么绿,那么密,真有意思啊!齐读一小节,把你们的惊奇和赞叹读出来。
三、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1、祖先们生活这巨大的摇篮里,会做些什么事呢?谁来读读二小节?
2、理解“可曾”。诗中有一个词“可曾”,什么意思?(“可曾”表明内容是作者想象的)
3、诗人对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进行了哪些想象?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笔画一画,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事?(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2、出示摘果子的图片,这是在干什么?
当你看到野果子时,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当你采摘下野果子品尝时,你又有什么想法?
3、出示一窝鸟蛋图片,鸟蛋在鸟窝里,你怎样拿出鸟蛋?“掏”和“拿”有什么不同?在生活中,还可以掏什么?(掏钱、掏耳朵)掏鹊蛋时,动作要注意什么?
“掏”字,让我们想象到祖先们很小心,偷偷地爬上树,掏鸟蛋的有趣情景。
4、祖先们摘野果、掏鹊蛋干什么?(吃)是呀,古时候,祖先们没有粮食,没有蔬菜,只能摘些野果子,掏些鸟蛋来吃,生活多么艰苦。
5、出示追野兔、采蘑菇图片,祖先们还在干什么?(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6、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可以分别换成哪个动词?(追)野兔,(采)蘑菇。书中却说祖先们和野兔赛跑,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先们坐在那里欣赏蘑菇,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心情愉悦)
7、是呀,祖先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心情愉悦。
8、这四件事都是作者美好的猜想,还用了问号提示你,祖先们也许做过这些事。全班齐读这小节,引导读出猜想、疑问的语气。
9、诗人想象了祖先们的生活。你们也来想一想,祖先们还会干些什么?仿造二小节,创编诗歌。(在小河里,捉小鱼,抓螃蟹;在山洞里,编草衣,磨石器;在大树上,听小鸟唱歌:在草原上,看马儿奔跑……)
四、学习诗歌第三小节。
1、大人们为了生活,在原始森林里忙碌。孩子们又在干什么?诗人又猜想了哪些事儿?(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默读课文三小节,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横线,动词点上着重号。
3、看,可爱的小兔,美丽的蔷薇花,漂亮的红蜻蜓。爱蹦跳的绿蝈蝈来了。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逗小兔?孩子们采蔷薇花,拿去干什么?红蜻蜓好捉吗?逮着绿蝈蝈后,你想让它干什么?孩子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心情怎样?
4、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感受到了他们对原始森林的热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小节,把快乐读出来,把猜想的语气读出来。
5、这巨大的摇篮里,好玩的事还有很多!孩子们还会逗什么,采什么,捉什么,逮什么?还会做其他什么事?现在,你再仿造三小节,编一节小诗。(逗小猴,捉知了,荡秋千,斗蛐蛐,看日出,打水仗……)
五、学习诗歌第四小节。
1、风吹叶响,沙沙沙的树叶声,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齐读四小节。
2、作者觉得祖先们的生活怎么样?(美好、久远)
3、是呀,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以天为盖,以地为床,与日月为友,与草木为伴,那样的生活离我们太久远了。
4、课文学到这儿,说一说,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是祖先们生活、成长的地方。)
5、让我们再走进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再一次感受这巨大的摇篮的魅力,齐声朗读全文。
六、爱护环境。
1、工业发展,人口激增,近代社会,原始森林的面积缩小了许多。那“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保持长久,不被破坏?
2、总之,我们要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一份子,这样才能使“祖先的摇篮”保持长久,不被破坏。
七、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原始森林是祖先们赖以生存的摇篮。课后,大家把课堂上创作的小诗互相读一读,夸夸写得好的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