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CONTENTS
目录
01
2022年湖南省卷整体剖析
02
2022年湖南省卷详解——选择题
03
2022年湖南省卷详解——主观题
04
2022年湖南省卷详解——选做题
01
2022年湖南省卷整体剖析
——试卷结构及内容分析
一、2022年新高考I卷试卷命题特点
首先,2022年历史新高考I卷在延续了去年新情境、新史料、新问题等三新问题之后,在题型上有一定的转变。首先,反映在客观题上,设问类型较单一,第1题、第2题、第8题、第11题、第14题选择题都属于缺乏谓语类,也即开放类题型较多;而要求本质的反映类和表明类较多,如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同时,理解类题目只2道,第12题、第15题,主旨类1道,即第2题,推理类1道,即第3题,判断类题目1道,即第16题;其次,与去年相比,全卷图表题数量下降,即客观题第3题和第16题1表1图,加上第17题为图表题,共3道;最后,主观题的论述类、阐述类题目有所增加,除第19题的小论文外,第17题第2问要求论述,第18题第2问要求阐述。这反映出新高考卷不再强调形式,而更注重考察学生内在的学科素养与能力。
其次,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社会与经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三种类型的题目,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如坚持科教兴国、深化改革开放、树立文化自信相吻合。同时很多周年纪念热点事件也出现在本次命题中,如卢梭、华盛顿凡尔赛体系、欧盟、十四大相关史实等。
二、2022年新高考I卷试卷结构剖析
从试题编排结构来看,2022年历史新高考I卷共分两大版块:一是客观题,也即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3分1道,共48分;二是主观题,包括两道必做材料题,一道历史小论文题,以及一道选做材料题,共52分,与之前的1月份八省联考题型和分数一致。体现出了高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试题考察范围来看,选择题中,中国史部分共10道选择题,共30分,占比62.5%,约三分之二,其中,中国古代史共5小题,15分;中国近代史共2小题,6分;中国现代史共3小题,9分;2021年历史新高考I卷的主观题,17、18题皆为中国史,共30分,占比约为71.43%,三分之二强;选做题中,中国史共2道,世界史1道,分值皆为10分。综上,全卷必做题中,中国史共60分,与世界史分值相比为2:1,考察范围明显偏重于中国史。与去年比例一致。
从试题考察内容来看,选择题中,中国史中政治史、文化史与经济史比值为4:4:3。世界史中政治史、文化史与经济史比值为4:1:1。主观题中,政治史与经济史、文化史等比值约为2:1:1,偏向于政治史。与去年比例一致。
三、2021年新高考I卷选择题剖析
题号 考察内容 考察知识点 考察范围 分值
1 儒墨道法四家的起源于分布地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中国古代文化史 3分
2 汉武帝的理财措施 封建制度的巩固 中国古代政治史 3分
3 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 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中国古代政治史 3分
4 南宋画家诗文 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史 3分
5 清代南书房行走收受贿赂 清代军机处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史 3分
6 晚清重新研究《墨子》 时代变迁与文化自信 中国近代文化史 3分
7 南通大通纱厂开业的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中国近代经济史 3分
8 中共陕甘宁边区扫盲成果 中共的边区建设 中国近代政治史 3分
9 1949年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讲话 新民主主义建设 中国现代经济史 3分
10 从待业保险到失业保险 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代经济史 3分
11 伯利克利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 世界古代政治史 3分
12 恩格斯关于某观念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世界近代政治史 3分
13 美国与德意志联邦宪法的区别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世界近代政治史 3分
14 对布尔什维克党的学者看法 前苏联的执政政策 世界现代经济史 3分
15 让 莫内的观点 欧共体的兴起 世界现代政治史 3分
16 《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作品风格 欧洲美术发展史 世界现代文化史 3分
四、2021年新高考I卷主观题剖析
题号 考察内容 考察知识点 考察范围 分值
17 第(1)问 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9分
第(2)问 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 6分
18 第(1)问 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这一政策的条件 城乡一体化 中国现代政治史 6分
第(2)问 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9分
19 共1题 20世纪以来的战争与和平 历史小论文写作 世界现代史 12分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 近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中国近代政治史 6分
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 4分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 国际社会与限制战争权 世界现代政治史 4分
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6分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概括钱乙的医学成就 医学家钱乙 中国古代社会史 4分
分析儒家思想对钱乙的影响 6分
02
2022年湖南省卷详解
选择题详解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真题详解
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A
时空观念
解析:本题为开放类试题,:诸子百家争鸣,是政治割据在思想上的反映,百家争鸣的思想在六国流行,是思想文化的融合反映,促进了政治统一,因此,A为正确答案;百家争鸣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和B的结论刚好相反;C冲击贵族政治没有体现出来;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并非思想文化造成的,所以D错误。
真题详解
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
史料实证
解析:根据答题技巧,转折词后是重点,独于田租不敢增益,A正确,题干中先提到汉武帝因为战争和巡幸导致府库告竭,也即产生了财政危机,然后任用“聚敛之臣”,也即采取解决财政危机的手段,因此,是结果,非原因,B错误;C错误,但此举并不能解决财政危机,因此D错。
A
真题详解
3.据下表可知( )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A
时空观念
解析:首先,通过答题技巧可知,九品中正制出现三次,为本题关键词,所以,答案为A。理由:本题通过科举制的兴起和九品中正制的废除的艰难过程,要求推测出其中背后的原因,从最终九品中正制再度被废除可知,世家大族的没落已成定局,因此,A正确。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真题详解
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D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解析:答题技巧,根据“早知不入时人眼”,可知此题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理由:根据南宋画家李唐生存的年代,结合时代背景,南宋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宋词兴起、话本流行、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兴盛,反映在绘画领域,那就是风俗画的兴起,因此,D正确。
真题详解
5.嘉庆七年(1802年),户部待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A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解析:转折词后是重点,“却”后强调的是南书房行走的身份,即军机处办事身份,从以中央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可见,中央吏治确实混乱,但个人行为无法体现整体,个人收受贿赂行为也无法体现官员俸禄,因此,B、D错误,A为正确答案。
真题详解
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C
时空观念
解析:抓住时空观念,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物理学的传播成为《墨子》重新受到关注与研究的原因,所以,C正确。A强调的是结果,材料未有体现,排除掉;B,材料中未有体现;D与本文题干无关。
真题详解
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解析:A与推动了周边手工棉纺织业发展、B与挽救了纱厂的事实相反,根据所学知识,晚清时期,自然经济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中国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瓦解,但到新中国成立前,仍占据了主体地位,南通大生纱厂只是个例,不能反映普遍的情况,排除C。因此,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详解
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B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解析:根据新教材选必1知识,陕甘宁边区为红军长征后建立的,因此,A错误;陕甘宁政府的扫盲促进了党组织的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因此,B正确;1937年全面抗战后属于国民政府的下设地方政府,有利于全民族统一战线,故C错误、D错误。
真题详解
9.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京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D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解析:抓住时空观念,1949年1月召开西柏坡会议进京赶考,3月的北京市,市委书记为我党优秀干部的彭真,可知当时的北京市已处在中共的领导和管辖范围之下,接管北京的经济解决民生问题就成为了重点,因此,D正确;此时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联合民族资本家,是因为和我国最低革命纲领一致,不是妥协退让,因此A错误;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发言“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不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我国事实不符,因此B、C皆错误。
真题详解
10.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解析:根据答题技巧,C项有已经两个字,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间为2010年左右,因此B错误;A项属于现象,反映类一般选本质,本题考察邓小平南巡讲话与深化改革开放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详解
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C
时空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材料中,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因此C正确。A为克里斯提尼改革,B、D并非伯利克里的目的。
真题详解
12.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A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解析:通过“大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联,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卢梭的人生而平等的启蒙思想,因此A为正确答案。理由: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起到了“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恩格斯生活在一次工业革命和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社会主义运动”反映了工人阶级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因此,二者的共通点是平等。B主要指国家的产生,C体现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里,D非政治。
真题详解
1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历史解释
解析:本题考察美国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关于联邦制的区别的原因。两国建国时的路径存在差异,一个是反抗英国殖民的建国战争,没有封建制度的影响,一个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即统一战争,德意志移植了普鲁士的政治体制,因此正确答案为C。
真题详解
14.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D
历史解释
解析:从“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可知,学者并不认为此做法不符合实际,这种看法是一种客观的看法,因此A错误,B错误,C错误,D正确。
真题详解
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B
历史解释
解析:从“欧洲之父”可知,考查的是欧共体也即欧盟兴起的相关史实。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欧共体的兴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正确答案为B。A不符合事实,意识形态一般指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C错误,D和欧共体成立的初衷不符,其初衷是为了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求得欧洲自己的生存空间。
真题详解
16.大卫的《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图1)是美术史上的杰作。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古罗马贺拉斯三兄弟在征战前向父亲壮别宣誓的情景。该作品的风格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A
时空观念
解析:18世纪中叶以后,新古典主义兴起,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风格与题材皆刻意模仿古代艺术,并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因此,A为正确答案。大卫也即法国画家雅克 路易 达维特,此画为路易十六所订购。
03
2022年湖南省卷详解
主观题详解
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真题详解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图2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趋势:从秦汉到宋代前:人均粮食占有量曲折发展,并在宋代达到顶峰;宋代后晚清,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呈下降曲势。
影响因素: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局面,政局动荡,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粮食总体产量不高;②隋唐时期,南北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北魏至隋唐前期推行均田制,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得到开发,高产作物占城稻等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宋辽金元时期的战乱,使人口锐减,也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⑤明代中后期,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人口增加,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分)
真题详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
【参考答案】
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稳定,可以促进粮食的生产。宋代时,由于南方政治相对稳定,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等刺激了粮食的生产,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次,粮食生产的增加,也可以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美好。宋代粮食的增产,也使得经济作物得到大量的种植,农产品开始商品化。在北宋的东京,各地的大米、茶叶等生活物质随着大运河而汇聚起来,使东京可容纳人口超过百万,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真题详解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时空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6分)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条件: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执政,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优越性的需要。②经济上,建立建全工业体系,为一五计划奠定基础的需要:由于长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体系不完善;③经验上,借鉴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④军事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国防建设的需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6分)
真题详解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时空观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9分)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经过了三次重要的变化。
①1949-1952年:开放的城乡结构。这一时期,允许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乡私营工商业可以自由发展。这一时期,有较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城市化得到发展。
②1953-1978年:随着计划经济的确立、户籍制度的形成及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制度的安排,城乡二元结构初步形成并开始固化。
③1979-至今:由于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等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口出现富余,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松动;特别是十八大后,农业税的取消,城乡统筹发展,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9分)
真题详解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重建》
20世纪以来,世界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两次面临毁灭的边缘,同时,在战争废墟上新生的国家政权和国际组织,又使人类有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
1914年,由于帝国主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战争摧毁了德意志、奥匈等四大帝国,又新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苏维埃俄国。苏俄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得到具体实践,促进了共产主义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殖民地被压迫被 奴役的人民的斗争,掀起了民族主义解放斗争的高潮。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场战争历时14年之久,牵动数十个国家,牺牲了上亿的人口,使欧洲沦为一片废墟。随着二战的结束,联合国成立起来,在近代历经劫难的中国也浴血重生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同时,战争刺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不破不立,历史一再表明,人类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走向战争与毁灭,而如果人类联合起来,为和平和正义而努力,为经济发展而努力,世界就会欣欣向荣。
04
2022年湖南省卷详解
选做题详解
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真题详解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试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改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等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
相同点:①从改革背景来看:都面临着内忧外患;②从改革目的来看:都为了救亡图存,都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③从改革内容来看:都强调策论的作用。
不同点:①改革主导者不同:前者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后者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②从改革范围来看:前者改革涉及面广,后者只作了局部的改革;③从改革成效来看:前者因政变被废除,后者为后来的废除科举制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6分)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
原因:政治上: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思想上:民族危机使救亡图存思想进一步发展,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社会思想风气也逐渐开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4分)
真题详解
材料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20.【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变化:①20世纪之前,认为战争权是合法的权益;②一战后到1928年,局部限制:对战争有了组织仲裁判决、以及时间的限制;③1928年后,全面限制战争:废弃战争,主张和平方式解决争端。④二战后,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来制止战争。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4分)
【参考答案】背景:①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的人力伤亡、经济破坏等现实因素的影响;②新兴民族国家要求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经济的需求;③人们产生厌战心理,第三次科技的兴起,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真题详解
材料 宋代医者多治儒学,即便不属儒家,亦受儒学影响,《宋会要辑稿·崇儒》中即有儒医的记载。
钱乙(约1032-1113),山东郓城人,北宋儒医的杰出代表。他三岁丧母,因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寄居于姑母家,跟随姑父吕氏习医。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他早年在民间行医,以擅长儿科闻名;后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古代的小儿科历来被称为“哑科”,最为难治。他在数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该书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
——据《宋史·钱乙传》等
2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时空观念
真题详解
【参考答案】成就:①在民间行医,攻克最难治的小儿科,救治了许多小儿病患者;②探索出小儿病诊治的规律;③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④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
(1)根据材料,概括钱乙的医学成就。(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钱乙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影响:①儒家“孝”文化的影响:赡养父亲和姑父;②儒家“仁”文化的影响:济世行医、救治病人;③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④儒家开创进取精神的影响:潜心钻研,攻克最难医治的小儿科病,成为“幼科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