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1.2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12 10: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2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1节考向二 第2课时第2课时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1.卵细胞的形成场所是卵巢。
2.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初级
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是不均等的。
3.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
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4.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①同
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
间发生交叉互换。5.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
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几乎全
部来自母方。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生物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自读教材·夯基础]1.形成场所和细胞名称的变化[填空](1)形成场所: 。
(2)细胞名称的变化:卵巢 2.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判断正误]
(1)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 ( )
(2)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 ( )
(3)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都需要变形。 ( ) ×√× 1.胚胎发育早期分裂活动旺盛,却不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请据此分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不均等分裂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形成的卵细胞较大,便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
2.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别能产生几种精子和卵细胞?
提示:2种精子,1种卵细胞。[跟随名师·解疑难]1.精子和卵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辨析[自读教材·夯基础]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的原因[填空]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 。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 2.受精作用[判断正误]
(1)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 ( )
(2)受精时,可发生多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的现象。
( )
(3)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 )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1.结合细胞膜的有关知识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哪种成分有关。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提示:精、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二者相互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是否意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试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跟随名师·解疑难]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无交叉互换) [例1]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其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的平均分配表明该动物为雄性个体,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不会是极体;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细胞②中。
[答案] A(1)前期的鉴别:(2)中期的鉴别:(3)后期的鉴别:1.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它属于下列哪种细胞 (  )
A.肝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解析:图中细胞中有5条染色体,且无同源染色体,应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所给选项中只有第一极体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
答案:C [例2]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精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或恰好“互补”。根据图乙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特点分析,①图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互补,③图与图甲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由此可判断出①③图与图甲精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答案] C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简记为“同为同一‘次’”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简记为“补为同一‘初’”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简记为“同、补同一体”2.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
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右图所示。
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关于这
两个精细胞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  )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由于两图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因此它们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D1.观察减数分裂。
2.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原因。典例剖析 某生物小组要验证小鼠形成精子的器官中有三种分裂中期的细胞,请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完成实验。
供选材料及用具:小鼠的肝脏、睾丸、肾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选材:用________做实验材料。
(2)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
(3)观察结果:用显微镜观察时,能够观察到________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小鼠形成精子的器官是睾丸,睾丸内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2)制片时应遵循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选择染色剂时应注意醋酸洋红染液可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成红色,便于观察;而苏丹Ⅲ染液是鉴定脂肪的,健那绿染液是染线粒体的。 (3)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三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答案] (1)小鼠睾丸
(2)①解离固定液 ②醋酸洋红染液 ③压片
(3)三 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归纳拓展 (1)因为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2n、4n和n的细胞。
(2)由于观察的是固定装片,细胞已死亡,因此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点击下列图片进入点击下列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