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12 10: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4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
2
节考向二 1.生物遗传信息流动表示为:2.逆转录和RNA复制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中。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
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
的性状。
4.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种性状,一种性状
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
5.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也能进行复
制、转录和翻译,并控制生物的性状。[自读教材·夯基础]1、中心法则的提出[填空]
(1)提出者: 。克里克(2)(3)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心法则的发展[填表]RNARNARNADNA1.以中心法则为基础,写出发展后的中心法则图解。
提示: 2.在人体细胞中能否进行RNA复制和逆转录?在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是如何流动的?
提示:不能。
其过程为:[跟随名师·解疑难]中心法则及其与生物种类的关系
(1)中心法则内容及其发展图解:(2)中心法则与生物种类的关系:
①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②病毒:
a.DNA病毒:b.RNA病毒:[特别提醒] 
(1)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2)逆转录和RNA复制只有某些病毒才能进行。[自读教材·夯基础] 1.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填空]
(1)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①实质: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酶的合成代谢过程淀粉分支酶淀粉分支酶酪氨酸酶酪氨酸酶 ②举例:淀粉 (2)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直接控制:
①实质:基因通过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举例:蛋白质的结构3个碱基苯丙氨酸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判断正误]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 )
(2)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的。 ( )×√3.细胞质基因[填空]
(1)分布: 和 中。
(2)功能:
①进行 复制。
②通过 和 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3)遗传方式:只能通过 遗传给后代。线粒体叶绿体半自主自我转录翻译母亲 1.基因型相同的不同个体,其表现型是否相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能否相同?
提示:①不一定,若环境不同,则表现型可能不同。
②可能相同。
2.细胞质遗传又称为母系遗传,在遗传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提示:①子代性状总是与母亲相同,杂交后代无一定的性状分离比。②不遵循。[跟随名师·解疑难]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途径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因素 (2)基因控制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例1] 结合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首先判定出图中各个过程的名称: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RNA复制,⑤为逆转录,然后根据表格中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来分析各选项。青霉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胞壁,与DNA复制无关;环丙沙星可促进DNA螺旋化,不利于DNA复制和转录;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转录和RNA复制;④和⑤只有RNA病毒才能进行。
[答案] A1.下图表示自然界中遗传信息在三种大分子间的流动(如箭
头2代表转录),相关说法是正确的 (  )
A.1、2、4常见,3、7少见,其他尚未被证实
B.2、4、6常见,其他几乎从未被证实
C.5、8、9未被证实,3、7少见,其他常见
D.3、7少见,其他常见解析:图中1表示DNA复制,2表示转录,3表示RNA复制,4表示翻译,5表示蛋白质复制,6表示由蛋白质→DNA,7表示逆转录,8表示由蛋白质→RNA,9表示由DNA→蛋白质,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包含的是1、2、3、4、7的内容,其中1、2、4是常见途径,3、7途径为中心法则的补充,在某些病毒中出现;5、6、8、9目前还没有证实其在生物体中是否存在。
答案:A [例2] 下面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 (  )A.一种物质的合成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基因③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合成精氨酸琥珀酸[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由示意图可知,精氨酸的合成需要酶①②③④的参与,而它们分别受基因①②③④的控制。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基因②不表达时, 基因③、④仍可表达,只是无法合成精氨酸。若基因③不存在,酶③不能合成,则瓜氨酸→精氨酸琥珀酸的途径不能进行。
[答案] B2.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
A.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D.基因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蛋白质得以
表达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答案:A1.探究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
2.探究遗传信息的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典例剖析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1)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__过程。
(2)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3)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
(4)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合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推知Y是mRNA,试管乙中模拟的是转录过程;根据题干信息“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推知Z是蛋白质,丙试管中模拟的是翻译过程。病毒营寄生生活,在宿主内以病毒自身的RNA为模板,以宿主细胞内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等)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合成R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形成新的病毒。[答案] (1)逆转录 (2)mRNA 转录
(3)蛋白质(或多肽)
(4)小鼠上皮细胞 病毒RNA 密码子归纳拓展据模板和原料判断中心法则的过程点击下列图片进入点击下列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