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文档属性

名称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5-12 10: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6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
1
节考向二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筛选,因为从
F2开始才出现性状分离。
3.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
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5.人工诱变只是提高了突变率,但不能确定
突变方向。
6.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自读教材·夯基础]1.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填空] 2.概念、原理和应用[填空]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 。 优良性状选择和培育基因重组作物品质 1.杂交育种适用于哪些生物?
提示: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如植物和动物。
2.杂交育种是否一定要从F2开始筛选?是否一定要连续多代自交?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培育杂合子品种,可选亲本杂交得到的F1即可。[跟随名师·解疑难]1.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比较 上述图中的④⑤分别表示的是配子和单倍体,Ⅰ、Ⅱ分别表示的是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根据育种目的不同可采用上述不同的育种方法。
(1)培育纯合子:
①培育隐性纯合子,如上图中的aabb,用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获得,两种育种方法所用时间相同,但杂交育种操作简单。
②培育显性纯合子,如上图③中的AABB,经过多次自交后可获得,但所需时间长,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所需时间为两年,育种时间较短。 (2)培育杂合子: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杂种一代(图中①)作为种子直接利用,如玉米。此种方法获得的植株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性状,但种子只能种一年。 2.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1)方法: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不能通过测交,只能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获得;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确认后而获得。
(2)实例:现有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两种植物或动物,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自读教材·夯基础]1.概念[填空]突变率1.诱变育种适用于哪些生物?
提示:可适用于各种生物。
2.诱变育种是否一定能获得理想品种?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因为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跟随名师·解疑难] 1.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1)如果发生显性突变,在二倍体生物中通常第一代便会表现出来,但并不都是纯合子。特别是在异花授粉的植物中,还必须经过两次自交到第三代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
(2)如果发生的是隐性突变,在自花授粉植物中只需要通过自交繁殖,到第二代便会有纯合的隐性突变体分离出来,虽然数目较少,但是一经出现便可选择应用。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比较 [特别提醒] 
(1)杂交育种应用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
(2)诱变育种不仅能应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也能应用于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主要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 [例1]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不抗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a,F1b,F2c,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类型。  (1)这种过程叫________育种,过程a叫________,过程b叫________。
(2)过程c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过程a叫做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Tt,表现型为高秆抗锈病。过程b叫做自交,目的是获取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ddT_),因为此过程所得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要想得到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必须经过过程c,即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后代无性状分离。
[答案] (1)杂交 杂交 自交 (2)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3)DdTt 高秆抗锈病 ddTT1.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
般方法是 (  )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既可从子二代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解析:根据所需,若新品种为隐性纯合子,则在F2中即可找到;若新品种为显性个体,在F2中即可出现该性状的个体,但不一定为纯合子,经隔离选育后在F3中才能确定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C [例2] 如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①和②杂交后得到③,③应为种子,经多次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应为诱变育种,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产生的性状有可能有利也有可能是有害的;⑤与⑥过程表示的是杂交育种的自交阶段,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由③到⑨是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可以为aBd等四种基因型;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D2.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
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植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
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
产品系解析:基因突变往往只改变一个基因,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属于隐性突变,一般不改变表现型;连续自交属于杂交育种中的核心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只能观察到染色体形态,不能观察到基因;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花粉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是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才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答案:B1.设计杂交育种程序,培育新品种。
2.基因突变类型在育种中的应用。典例剖析 (2010·安徽高考)如下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种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解析] (1)诱变当代棕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棕色和白色,说明棕色为显性;诱变当代白色、高酚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低酚和高酚性状,说明低酚为隐性。(2)从诱变当代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出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依题意,要尽快获得纯合的棕色低酚植株(AAbb),结合已知纯合体AABB,只要从诱变子代中选取白色低酚(aabb)个体,并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即可。在书写遗传图解时,需要标明表现型、基因型,同时注明必要的文字如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等。 [答案] (1)显性 隐性 (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
遗传图解:归纳拓展 杂交育种的类型
(1)培育杂合子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选取合适的双亲杂交→F1。
(2)培育纯合子品种:
①培育隐性纯合子:选取合适的双亲杂交→F1→自交→F2→直接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推广。
②培育双显纯合子或一隐一显纯合子:选取合适的双亲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自交→F3→……(逐步淘汰不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选出稳定遗传的个体推广种植。点击下列图片进入点击下列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