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精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6-09 16: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精品教案
一、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教材分析
(一)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教材内容的价值
游泳教学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除了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督外,还应该在教学中教授学生必要的安全自救以及简单救生方法。事实证明,只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救生技术,许多溺水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实用游泳通常包括踩水、潜泳、侧泳、反蛙泳等姿势。救生包括自救和救生,其中救生包括间接救生和直接救生。通过简单的实用游泳和救生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握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救助他人生命的方法,对减灾拯溺事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本年级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教材设计思路
根据七年级、八年级游泳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生可能具备的能力,八年级实用游泳与基本救生教材主要包括踩水、反蛙泳两项实用游泳技术,以及安全自救和间接救生技术。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教授学生水中救生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
二、踩水技术教学
踩水也叫立泳,是实用价值较大的游泳技术之一。踩水主要应用于水中等待救助、停留休息、水中救援、持物游进和水中观察等。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示范、岸上模仿练习、水中练习使学生了解踩水技术要点,掌握徒手在水中踩水的技术,能够连续踩水15秒以上。
(二)动作方法
踩水技术和蛙泳技术有相近之处,身体直立于水中或微前倾,头露出水面,两腿同时做类似蛙泳腿的蹬夹水动作,但大腿动作的幅度较小,频率较快,动作要连贯。手和前臂在胸前做向外、向内的“8”字形拨水动作(图12-15)。
图12-15踩水动作
(三)教学建议
如学生已经学会蛙泳,学踩水并不困难。可以通过先岸上模仿再过渡到水中的方法进行教学。
1.岸上单腿踩水模仿练习
可以让学生单手扶墙或出发台,单腿站立,用另外的手和腿做踩水的做的模仿练习。
2.单手扶池边水中踩水练习
在岸上模仿的基础上,可以在水中单手扶池边进行练习,一手摸水,两腿做踩水动作。
3.踩水练习
下一步可以在深水中练习踩水。如果学生害怕,或者不能将头露在水面上,可以先在腹部系一个浮漂,让学生放松一些。随着动作熟练后再解开浮漂。
踩水动作的关键是腿部动作,只要腿部动作效果好,双手可以不做动作也能保证正常呼吸。技术好的同学伸直可以用双手做其他动作,如传球,做手势等。
(四)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踩水技术的难度并不高,通常练习2 3次就可以掌握。如果掌握不好,主要原因是身体姿势错误,如不能垂直身体等。或者是心理紧张或水性差,在水中改变身体姿势的能力差。可以再进行熟悉水性的练习,掌握身体从俯卧转为直立,再从直立转为俯卧的方法,熟练后自然可以进行踩水练习。
此外,如果蛙泳腿技术较差,不翻脚,也可能会造成踩水时身体起不来,沉在水里的情况。这时需要纠正蛙泳腿动作,在熟练掌握翻脚技术后,再练习踩水。
三、自救和间接救生技术教学
自救是指在水中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导致潜在危险时,能够冷静面对并采用适当方式化解危险的过程。学会自救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通常是在秩序良好的环境中教学,有教师严密监控,出现意外时教师会及时施救。但如果学生在公共泳池游泳,则容易遇到因与他人碰撞而导致呛水,或水冷导致抽筋等情况,遭遇危险。
间接救生是是指施救者利用现场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浮漂、救生杆、浮漂等,或采用手援的方式,对发生溺水事故正在呼救挣扎的溺水者进行救生的方法。而直接救生是针对距离岸边较远处发生溺水事故,施救者人水与溺水者直接接触进行救助。直接救生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施救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有可能使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对于救生来说,间接救生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施救的一种技术。如果没有进行过救生专业培训,禁止采用直接救生技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示范、陆上模仿练习、水中练习使学生了解自救和间接救生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基本自救和间接救生的方法。
(二)动作方法
1.自救方法
游泳中的突发状况主要有哈水、肌肉痉挛(抽筋)、力竭等。呛水的应对方法是踩水,将头露出水面调整好呼吸,再根据情况上岸休息或继续游进。
肌肉痉挛主要发生在小腿后群肌肉,当发生肌肉抽筋时,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积极处理。最常见的抽筋部位是小腿后部,抽筋时疼痛难忍,无法活动。缓解抽筋的方法是牵拉抽筋部位的肌肉。如果距离池岸很近,能够上岸,可以上岸后牵拉。如果距离池岸较远,无法上岸,可以先吸一口气憋住,然后,伸直抽筋的腿,勾脚,一手按住膝盖,一手抓住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动,反复几次抽筋就能消除(图12-16)。
当由于受伤、肌肉痉挛、力竭等原因不能继续游进时,如果身边没有人能够救援,千万不要慌张,只要头脑冷静,调整好呼吸,可以采取漂浮法积极休息,等待救援,或缓解疲劳后上岸。
常见的漂浮休息法是仰卧漂浮休息法。身体仰卧水面,向上伸展双臂,两腿向外分开。吸气要深而短,呼气要缓慢,然后稍微屏气。可以通过两肘慢慢地屈伸来调节摸索身体平衡姿势的最佳位置。
如果仰浮困难,也可以采用蘑菇漂浮休息法。深吸一口气后憋住,俯卧水中,双手轻轻抱膝,身体像蘑菇一样漂浮在水面上,全身放松。几秒钟后抬头吸气,再重复。当疲劳缓解后游到池边休息。
2.间接救生方法
教师务必向学生反复强调,不管遇到什么溺水情况,作为未成年人,首先要保障自身的安全,然后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救助他人。当发现有人溺水时,正确的程序是先呼救,再打电话报警求救,然后寻找可以使用的间接救生设备,例如长杆、救生圈、打水板等,甚至饮料瓶、衣服、毛巾等物品,将这些设备递给溺水者,再拖其上岸。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溺水者,以免被拖带落水。
如果有同伴,可以分工合作,多人合作救援的成功率高,也不容易发生危险。
此外,间接救生时,救助者最好不要站在岸边,而是应该俯卧在岸边,让身体更多部分接触地面,保证自己在拖拽溺水者时保持身体稳定,不会被拖拽入水中。
(三)教学建议
对于自救和间接救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要的不是方法和技术,而是意识。教师需要通过反复引导、提示,甚至设置一些突发状况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安全自救的意识和习惯,是否掌握了间接救护他人的正确程序和方法。
这部分内容其实不一定安排单独的教学,而是应该贯彻到教学过程始终,甚至在每一次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教学,或复习巩固。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