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上海市小学数学四年级期末典型试卷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378,和(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把12×10=120,350﹣120=230,230÷23=10列综合算式是( )
A.350﹣(12×10÷23) B.350﹣12×10÷23
C.(350﹣12×10)÷23 D.(350﹣12)×10÷23
3.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4.计算3﹣2.75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D.直接运算
5.从上面看这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6.下列小数中,( )是无限循环小数.
A.5.32323232 B.4.5308308… C.9.231
7.下面( )组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0.5cm、1cm、3cm B.1cm、2.5cm、3cm
C.2cm、2cm、4cm
8.小数2.995精确到0.01,正确的答案是( )
A.2.99 B.3 C.3.00
9.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46°,按角分类这是一个(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
10.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A. B.
C. D.
11.在一道小数减法中,差是6.28,如果减数减少0.8,那现在的差是( )
A.6.2 B.5.48 C.7.08 D.7.36
12.小明的运动衣号在镜子中的像是,则小明的运动衣号码是( )
A.15 B.12 C.21 D.51
13.下面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14.六三班46名同学,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平均身高是1.48米,女生平均身高是1.54米,估计六三班的平均身高应该在( )
A.1.51米 B.1.52~1.54米之间
C.1.48~1.51米之间 D.不确定
15.解放军叔叔进行野外训练,晴天每天行25千米,雨天每天行15千米,8天共行了180千米,这期间雨天有( )天.
A.8 B.6 C.2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a+b)+c=a+(b+c)用了 运算律.
17.一千零三点九五四写作 ,把它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18.买文具。
文具 应付的钱 已付的钱 应找回的钱
铅笔 1元5角
水彩笔 9元8角
转笔刀 17元
笔记本 3元3角
19.今年,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平均年龄正好是30岁,已知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我今年是 岁.
20.停车场上,四轮小汽车、两轮摩托车共9 辆,一共28个轮子.小汽车有 辆,摩托车有 辆.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1.科技园内上午有游客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
2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机灵狗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在( )里标出序号.实际看一看.
2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222
(2)1+44×17÷11÷34
(3)()5
(4)2012÷2012.
24.小华在计算3.69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了一位,结果得24.6,这道试题的除数是多少?
25.
口算 0.76﹣0.6= 3.7+3= 2.5+8.5= 1﹣0.01=
4.8+2.32= 1﹣0.81= 0.25+0.4= 0.37+0.3=
560÷80= 0.24+0.6=
26.下面哪些图能由图(1)平移得到的,请在括号里“√”,不能通过图(1)平移得到的在括号里画“×”。
27.下表是新华小学六年级各班人数的统计表,请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
六(1)班 六(2)班 六(3)班
男生 23 22 24
女生 22 25 26
根据数据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六 班的人数最多,共有 人.
(2)六(1)班人数相当于六(3)班的 %.
(3)全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有学生 人.
28.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他们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人教新版四年级下学期期末典型试卷汇编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378,和(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分析】因为加法中存在如下关系:加数+加数=和,在和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则要减少相同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比如:
100+400=500
(100+378)+(400﹣378)
=478+22
=500;
所以一个加数减少18,另一个加数增加10,和不变;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法中和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加数+加数=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把12×10=120,350﹣120=230,230÷23=10列综合算式是( )
A.350﹣(12×10÷23) B.350﹣12×10÷23
C.(350﹣12×10)÷23 D.(350﹣12)×10÷23
【分析】12×10=120,350﹣120=230,230÷23=10是先用12乘10求出积,再用350减去求出的积得到差,最后用求出的差除以23,由此找出正确的算式即可.
【解答】解:12×10=120,350﹣120=230,230÷23=10合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50﹣12×10)÷23.
故选:C.
【点评】解决这类题目,要分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注意合理利用小括号.
3.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分析】通过观察实验,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变小.
【解答】解: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变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
4.计算3﹣2.75时,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D.直接运算
【分析】从题中数特点看出:无论是小数化分数还是分数化小数,相加减后都不能凑成整数,又因为3﹣2.75的差是小数,所以把分数化小数,再直接按运算顺序算较好算.
【解答】解:3﹣2.75,
=0.25+0.5,
=0.75;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小数分数及整数混合运算时,要认真观察数字特点,是否符合定律,能不能凑整,要灵活掌握.
5.从上面看这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分析】分别画出从不同侧面看到的图形,即可得出,从上面看有两排,里排有三个正方形,外排有两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解答】解: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6.下列小数中,( )是无限循环小数.
A.5.32323232 B.4.5308308… C.9.231
【分析】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据此直接判断即可.
【解答】解:A、5.32323232是有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
B、4.5308308…中308依次不断出现,是循环小数;
C、9.231是有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循环小数的意义,要注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小数部分要有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
7.下面( )组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0.5cm、1cm、3cm B.1cm、2.5cm、3cm
C.2cm、2cm、4cm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0.5+1<3,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B、1+2.5>3,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C、2+2=4,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小数2.995精确到0.01,正确的答案是( )
A.2.99 B.3 C.3.00
【分析】小数2.995精确到百分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应是3.00.
【解答】解:小数2.995精确到0.01,应是3.00.
故选:C.
【点评】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末位即使是零也要写上.
9.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46°,按角分类这是一个(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另外两角的和=180°﹣46°=134°,然后进行假设,进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另外两角的和=180°﹣46°=134°
假设一个角是90°,则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小于46°,这与题干“一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46°”相违背,
所以另外两个角都应小于90°,这个三角形应该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
10.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A、B、C中为四边形,四边形有容易变形的特点,
D中图形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所以最不容易变形的是D,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应用.
11.在一道小数减法中,差是6.28,如果减数减少0.8,那现在的差是( )
A.6.2 B.5.48 C.7.08 D.7.36
【分析】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时,差就增加几,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知这时差是:
6.28+0.8=7.08
答:现在的差是7.08.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差的变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12.小明的运动衣号在镜子中的像是,则小明的运动衣号码是( )
A.15 B.12 C.21 D.51
【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由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
则小明的运动衣号码是1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13.下面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分析】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是轴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14.六三班46名同学,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平均身高是1.48米,女生平均身高是1.54米,估计六三班的平均身高应该在( )
A.1.51米 B.1.52~1.54米之间
C.1.48~1.51米之间 D.不确定
【分析】可以这么想,每个男生都是1.48米,每个女生都是1.54米;假设男、女生人数一样多,则全班平均身高为(1.54+1.48)÷2=1.51米;因为男生多,所以平均身高应小于1.51米;因为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则全班平均身高一定大于1.48米,进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分析知:三班的平均身高应该1.48~1.51米之间;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进行假设,确定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结论.
15.解放军叔叔进行野外训练,晴天每天行25千米,雨天每天行15千米,8天共行了180千米,这期间雨天有( )天.
A.8 B.6 C.2
【分析】假设全是晴天,则8天行驶8×25=200千米,这比已知的180千米多行了200﹣180=20千米,因为晴天比雨天每天多行25﹣15=10千米,由此即可求得雨天有20÷10=2天;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假设全是晴天,则雨天有:
(8×25﹣180)÷(25﹣15)
=20÷10
=2(天)
答:这期间雨天有2天.
故选:C.
【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a+b)+c=a+(b+c)用了 加法结合 运算律.
【分析】根据加法结合律的意义,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据此解答.
【解答】解:(a+b)+c=a+(b+c),这是运用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加法结合.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7.一千零三点九五四写作 1003.954 ,把它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1004.0 .
【分析】(1)小数的写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写完整数部分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从高位把数依次写出,据此写出;
(2)保留一位小数求近似数,要把百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据此解答.
【解答】解:(1)一千零三点九五四,写作:1003.954;
(2)1003.954≈1004.0;
故答案为:1003.954,100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和求近似数,注意近似数的保留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
18.买文具。
文具 应付的钱 已付的钱 应找回的钱
铅笔 1元5角 5角
水彩笔 9元8角 2角
转笔刀 17元 3元
笔记本 3元3角 1元7角
【分析】用已付的钱数减去应付的钱数,就是应找回的钱数,计算时注意1元=10角,由此求解。
【解答】解:2元﹣1元5角=5角
10元﹣9元8角=2角
20元﹣17元=3元
5元﹣3元3角=1元7角
文具 应付的钱 已付的钱 应找回的钱
铅笔 1元5角 5角
水彩笔 9元8角 2角
转笔刀 17元 3元
笔记本 3元3角 1元7角
故答案为:5角,2角,3元,1元7角。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注意1元=10角。
19.今年,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平均年龄正好是30岁,已知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我今年是 12 岁.
【分析】根据“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知道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年龄和是(39×2),再根据“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平均年龄正好是30岁,”知道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年龄和是(30×3),由此即可求出我的年龄.
【解答】解:30×3﹣39×2,
=90﹣78,
=12(岁);
答:我今年12岁.
故答案为:12.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找出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年龄和及爸爸和妈妈两人,用三人的年龄和减去两人的年龄和就是要求的答案.
20.停车场上,四轮小汽车、两轮摩托车共9 辆,一共28个轮子.小汽车有 5 辆,摩托车有 4 辆.
【分析】假设都是摩托车,那么就有9×2=18个轮子,这样就多出28﹣18=10个轮子;一辆小轿车比一辆摩托车多4﹣2=2个轮子,也就是有10÷2=5辆小轿车;进而计算得出摩托车的辆数.
【解答】解:(28﹣9×2)÷(4﹣2),
=10÷2,
=5(辆);
9﹣5=4(辆);
答:小轿车有5辆,摩托车有4辆.
故答案为:5,4.
【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做题时应结合题意用假设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设出其中的一个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进而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1.科技园内上午有游客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
【分析】根据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用总人数减去离开的加上来的就是现在的人数,即892﹣265+403.
【解答】解:892﹣265+403
=627+403
=1030(位)
答:这时园内有1030位游客.
【点评】正确理解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减运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机灵狗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在( )里标出序号.实际看一看.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观察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点评】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
2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222
(2)1+44×17÷11÷34
(3)()5
(4)2012÷2012.
【分析】(1)222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1+44×17÷11÷34,首先把除数转化为乘它的倒数,再根据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先约分再计算简便;
(3)()5把除数转化为乘它的倒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4)2012÷2012.先按照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分子变成一个算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分子化简,然后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求解.
【解答】解:(1)2222,
=22,
=22×1,
=22;
(2)1+44×17÷11÷34,
=1+44×17,
=1+2,
=3;
(3)()5,
=()5,
,
=15﹣14,
=1;
(4)2012÷2012.
=2012,
=2012,
=2012,
,
.
【点评】本题考查了较复杂的简便运算,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24.小华在计算3.69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了一位,结果得24.6,这道试题的除数是多少?
【分析】本题根据商、除数、被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择即可:商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了一位,结果得24.6,即正确的商应是2.46,又被除数是3.69,所以除数是3.69÷2.46=1.5.
【解答】解:3.69÷2.46=1.5;
答:这道试题的除数是1.5.
【点评】首先据题意得出正确的商是多少,然后根据被除数÷商=除数进行解答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5.
口算 0.76﹣0.6= 3.7+3= 2.5+8.5= 1﹣0.01=
4.8+2.32= 1﹣0.81= 0.25+0.4= 0.37+0.3=
560÷80= 0.24+0.6=
【分析】根据小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0.76﹣0.6=0.16 3.7+3=6.7 2.5+8.5=11 1﹣0.01=0.99
4.8+2.32=7.12 1﹣0.81=0.19 0.25+0.4=0.65 0.37+0.3=0.67
560÷80=7 0.24+0.6=0.84
【点评】口算题目,要求快速准确,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
26.下面哪些图能由图(1)平移得到的,请在括号里“√”,不能通过图(1)平移得到的在括号里画“×”。
【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如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
27.下表是新华小学六年级各班人数的统计表,请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
六(1)班 六(2)班 六(3)班
男生 23 22 24
女生 22 25 26
根据数据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六 (3) 班的人数最多,共有 50 人.
(2)六(1)班人数相当于六(3)班的 90 %.
(3)全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有学生 47 人.
【分析】紧扣统计表中的信息,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统计图如下:
①:根据统计图可得:
六(1)班的人数为:23+22=45(人),
六(2)班的人数为:22+25=47(人),
六(3)班的人数为:24+26=50(人),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6(3)班的人数最多有50人,
答:六(3)班的人数最多,共有50人.
故答案为:(3);50.
②:45÷50×100%=90%,
答:六(1)班人数相当于六(3)班的90%.
故答案为:90.
③(45+47+50)÷3
=142÷3
≈47(人)
答:全年级平均每个班大约有学生 47人.
故答案为:47.
【点评】此题考查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8.双休日爸爸带小勇去登山,从山底到山顶全程7.2千米,他们上山用了3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他们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运用来回的总路程的和除以上下山用的时间的和,这样求出的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来回的路程是相等的,都是7.2 千米.运用总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
【解答】解:7.2×2÷(3+2),
=14.4÷5,
=2.88(千米);
答: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能2.88千米.
【点评】本题运用上下山的路程的和除以上下的时间的和就是平均速度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