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顶,“书法线条要要能营造出悲的意境”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是“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
剧的意境”,而不是说书法线条“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B项,“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错误,由材料二第二
段中的“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可知,在少儿书法教育中,儿童与家长、老师之间
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D项,“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书法与把
汉字写好看是两回事。)
2.C(C项,“字形不复存在”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
条从字形中…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可知,字形仍然存在。)
3.B(B项,“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是书法书写要领。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三第二段
中的“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相契合。)
4.论证结构:材料三整体上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体闸释何为书法的正大气象,第二、三,四段采用并列式论证
结构,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为让书法充满正大气象,书法家应该怎么做。(2分)
论证方法: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如第二段举了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例子,第二、四段
引用名家言论,如“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责”等。(2分)
5.①写字只是书法的一部分,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写字注重将汉字写得好看,书法更多体现的是书写者的人
生态度。②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基础,在写字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书法的审美与文化教育。(每点3分)
6.A(A项,“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结误,文章第二段“她有些自砌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
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表明“她”对年龄有一种担忧。)
7.C(A项,“暮鼓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误。鼓和鼓声只是在小说将近结尾时出现,并没有串联全文,并非串联
故事的线索。B项,“批判了她的奢华腐朽”属过度解读。小说只是要表现母子二人的坚忍顽强,宁静平和,
从容谈定,坦然乐观。D项,“曲折离奇的情节”错误。本文故事性不强,主要讲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遇到一
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的故事,故事情节普通平淡。)
8.①工作生活辛苦而忙碌,如走路拖若平头铁锨等;②日常生活邋邊而艰辛,如齐耳乱发,两手在裤子上蹭蹭
等:③家庭生活温馨而和谐,如将大萝卜给儿子吃、专注吃萝卜、儿子推让大萝卜等:④日子困苦而从容安静,
如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每点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①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
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③“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
者的内心世界。(每点2分,其他答案的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为: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造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
还,绣兵来追。)
11.B(B项,“汉武帝时设立的一种官职”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
12.D(D项,“只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错误,从“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可知,曹公年轻时,识得他有雄
才大略的是“桥玄、何顺”两人,而非只有桥玄。)
13.(1)太祖年轻时就机智敏锐,不注重德行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奇特。(“机警”“行业”
“奇”各1分,句意1分)
(2)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军出动前去追赶。(“谓”“遁”“悉”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下葬以后,就除去丧服;②@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③装殓用
当时通行的衣服,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每点1分。直接摘抄原文的情扣分:若回答“天下尚未安定,未
得遵古也”,可酌情给1分)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市,沛国滩县人,姓曾名操,字孟德。太祖年轻时就机智敏锐,不注重德行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
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奇特,只有装国桥玄、南阳何题两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不是
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是不能济世拯民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您吧!”二十岁时,被举荐为孝康,做了即官,
(随后)出任洛阳北部都附。建安元年秋七月,汉献帝回到洛阳,太祖便赶到洛阳,保卫京都。此时洛阳城已残
破不堪,董昭等人劝太祖迁都许县。九月,献帝车出輟辕关,向东进发。自从献帝(被董卓成通)西迁长安,朝廷
日渐混乱,直到此时,宗庙社稷的礼制才得以重新建立起来。建安三年春正月,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
酒之职。三月,曹公在襬县包因了张绣。五月,刘表派谴军队救援张锈,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曾公将要撒退,张
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公军队(搬退途中)行进困难,于是结成连营,得以慢慢行进。到了安众县,张绣和刘表
联军守在险要地方,曹公军队前后受敌。曾公便连夜在险要之处开凿了一条地下通道,把军用物资全部运过
【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57A兴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
语
文
2022.6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五、六单元(名句默写涵盖必修上册及必修下册第一
单元必背篇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
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
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
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
“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
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
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刷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
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郁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
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
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
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
完全区分为两回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
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
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
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
一体的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
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
(摘编自王南漠《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
【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卷第1页(共8页)】
24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