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学习活动设计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word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学习活动设计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word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9 11: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学习活动设计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
  课前准备:回忆初中学过的关于摩擦力的知识
  1.有哪几种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分别是什么?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数有关,教材通过哪些实验来说明的?
  3.你能分别设计实验来看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吗?写出你的方案,可以画图表示。
  课堂教学:
  【任务情景】
  我面前有一个装满书的箱子,你们谁能告诉我用多大的水平拉力能拉动这个箱子?知道哪些信息就能判断水平拉力的大小呢?
  教学策略:将上述实际问题转化成三个有梯度的探究过程,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完成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特点的学习。第一步,完成学习任务一,将上述问题等效成可以探究的实验模型,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归纳水平拉力的特点;第二步,完成学习任务二,分析拉力示数变化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揭示静摩擦力大小特点,并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有什么特点的问题;第三步,完成学习任务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实验归纳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问题解决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学习任务一】建立实验模型,探究水平拉力大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如图2所示模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拉动物块需要的拉力大小特征。
  实验模型: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缓慢增加拉力,直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并使物块匀速运动一段距离。观察并记录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尝试进行解释。
  操作提示:1. 尽可能慢地增加弹簧测力计示数,观察测力计刚有示数时物块是否滑动。2. 注意观察物块由静止变为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3. 物块运动后,尽可能匀速拉动,保证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结论:物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物块开始运动;物块运动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好像突然小了一些;物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和交流实验结果。
  学习预测:上述实验对于物块由静止变为运动瞬间,拉力大小的判断不是很确定。
  解决方案:用传感器替代弹簧测力计,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图3所示。
  明确结论:运动的瞬间,拉力突然减小。
  【学习任务二】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分析,实验结论说明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提示问题:
  1. 拉力逐渐增大时,起初物块不动,说明什么?依据是什么?
  说明物块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且静摩擦力随拉力增大而增大,依据是二力平衡。
  2. 物块运动的瞬间水平拉力突然减小,说明什么?
  说明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且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3. 请你总结静摩擦力大小的特点。根据上述实验你能总结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特点吗?
  静摩擦力大小有范围,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学习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创设任务情境。
  任务情境:任务一中,匀速拉动物块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不变化的;如果加速拉动物块呢,物块加速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会变化吗?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还相等吗?如果不等,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吗?
  你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写下你的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提供的实验器材:长木板、滑块(底面和侧面粗糙程度不同)、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细长线、天平。
  学习预测:
  如果学生说与速度无关,请他设计实验证明;如果学生说与速度有关,推荐下面的实验:
  实验:将实验器材按图4所示连接好,第一次缓慢拉动下面的木板;第二次快速拉动下面的木板(不改变上面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
  第一次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第二次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测力计的示数用小格数表示);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如果学生说与面积有关,可将图5中的滑块立在长木板上(注意要使用与底面相同材料的侧面),重复测量摩擦力大小。
  如果学生说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推荐下面的实验:
  在图6的木块上分别增加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4个钩码,拉动下面的木板,记录每次拉动下面木块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中。
  滑块质量:__________g 一个钩码质量:__________g
  实验结论: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是个定值,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对比不同组的Ff/FN比值,发现不一定相同,这说明什么?
  比值描述了两个接触面材料的粗糙程度。
  【学习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用上述探究过程的经验和结论,回答课一开始的任务情境中问题。
  参考答案:只要知道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箱子的质量,计算箱子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再根据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可以估算出水平拉动箱子需要的最小拉力;或者知道箱子和地面的静摩擦系数以及箱子的质量,直接计算最大静摩擦力。
  【学习评价自测】
  1. 如图7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A相连。在用力抽出长木板B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忽略弹簧形变所需时间),则(  )
  A.A受到静摩擦力,一定大于4.0N
  B.A受到滑动摩擦力,一定等于4.0N
  C.A受到滑动摩擦力,一定小于4.0N
  D.A不受摩擦力
  解析 A、B之间有相对滑动,故可知A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对A受力分析可知,A在水平方向受到B对A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因为A受力平衡,故摩擦力一定等于4.0N,选项B正确。
  答案 B
  图8
  2. 杂技节目“爬竿”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如图8所示,当杂技演员用双手握住固定在竖直方向的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f1和Ff2,那么(  )
  A.Ff1向下,Ff2向上,且Ff1=Ff2
  B.Ff1向下,Ff2向上,且Ff1>Ff2
  C.Ff1向上,Ff2向上,且Ff1=Ff2
  D.Ff1向上,Ff2向下,且Ff1=Ff2
  解析 匀速攀上时,杂技演员所受重力与静摩擦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Ff1=G,方向竖直向上;匀速下滑时,其重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则Ff2=G,方向竖直向上,所以Ff1=Ff2,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
  答案 C